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七月两周纽约漫游之一 —— 布朗司区美食探记

作者前言:我在纽约前后生活了十二年多,除了大都会歌剧,纽约市芭蕾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古根汉姆美术馆及各家博物馆的都是我平时很喜欢的纽约体验以外,去寻找世界各地的风味,了解特殊的香料搭配和烹调手法,对我这样的吃货厨娘来说实在是另一种无止境的兴奋和享乐。每找到一个新的喜爱的地方,就又是一个对自己好奇心的大奖励。

我始终相信美好的只有分享了才有价值。纽约,这个绝无伦比的神奇美丽的城市,似乎永远都不会让我的探寻之心失望。我也希望把我的发现介绍给喜欢和计划去纽约的人们。希望大家也有机会去不浪费摸索时间的享受一下。这次纽约两周行,我多次去了几个不同的区域,为了阅读方便,我选择了按区来记录。由于自己注重吃,有教授意大利烹调课的经历,所以我在食品细节上会自然的多解释一些。欢迎大家提议点评,这也可以帮助我今后的系列游记更为贴切。


布朗司区美食探记

纽约,一个百游不厌的城市。它是美国人口最多,最密集,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最大的城市之一。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建筑、教育,艺术, 时装设计等各方面的顶尖天才人物。纽约一面是竞争能力最激烈,消费标准最高的城市,同时也是各国新移民可以找到自己熟悉的语言、饮食,文化环境的城市。大家一起把家乡的味道也随着行李背包一起带入美国!对于喜爱世界各地地道口味的吃家们来说,这里是丰富无比的天堂—— 只要你知道去哪个位置找什么口味,基本什么都可以找到!


从中央公园的北部看曼哈顿

据官方统计,纽约有八百多种语言,36%的人口是出生在美国境外的。这还只是正常的统计数目。如果算上不合法,没有登记注册的人的话,那这个比例肯定会高出很多。

可想而知,在这里,去寻找到出自第一代移民亲手烹调的地道美味菜肴是完全可能的。第一代移民喜欢与自己人在一起。 所以纽约五个大区里散布着各种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小聚集区。

纽约在1898年正式合并了五个行政区为如今的纽约市。曼哈顿岛、皇后区、布鲁克林、布朗司和斯塔滕岛。每个行政区各有各的特色和传统。不同的地带各有不同的移民区。这次七月之旅,我的足迹走入了四个区。


从曼哈顿飞过时看曼哈顿中城

这次为了赶一位表亲在纽约的小婚宴,我也临时决定借此机会在纽约慢节奏多游些天。难得一次没有压力,没有会议,所有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同时最亲近的大表弟也从上海来纽约。我们两人从小就有一些相同的趣味。 而且都是重型吃货类的。为此决定去一些平时想去但又没有时间也不容易去的地方。

布朗司,过去有很多的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区。现在,很多地方已被改变为拉丁美洲的西班牙后裔和西非黑人地带了。这原因也是由于他们的移民人数增加,超过别的民族。布朗司在曼哈顿的北部,以前住纽约时我从没去过。但对那里有两个地方一直好奇了很多年。这回,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特殊的地方都发掘一下,让这个憋了好久的愿望终于有个实现的机会。

布朗司区的纽约鱼市 —— 世界第二

纽约的鱼市,也是美国最大的海鲜市场,是仅次于日本东京鱼市的世界第二鱼市。它的年营业额会达到十亿美元。它主要面向餐厅的业务每天只有凌晨一点到早上七点营业。而且只有周一到周五开门。这鱼市起源于1822年一直都在曼哈顿下城南街海港那里。直到2005年,从曼哈顿搬到了布朗司区。幸好当年开餐厅的舅舅曾带我去过以前的老鱼市。自从它搬离曼哈顿之后,这么多年一直想去。 感谢我有一拍即合的好朋友,加上大表弟,我们四人一起半夜一点多就赶到鱼市场。真可以说也是大开了眼界。各家公司有自己的摊头,每天都有不同的鲜货从世界各地进来。我第一次去鱼市的时候,还不懂世界上各式海鲜的来头和做法。而这次,就已很有经验和挑选能力了。


鱼市,繁忙的早上两点钟


工人们在一边卸货,一边处理和分解大的海鱼


各地各品种的牡蛎

这里没有零售,都是批发性质的消费。如果你住到纽约没有厨房,没有很多人吃的话,去这里还是不合算。可是你如果要找世界精品的海鲜,那你一定会实现你的愿望。我仅仅买了几样自己可以料理的。十磅新西兰青蛤蜊,几盒秘鲁海胆,一瓶意大利墨鱼汁。青蛤蜊清蒸了两次,清汤了一次,上火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各个蛤蜊都有饱满的天然汁在里面。海胆,除了生吃以外,还试做了一下十多年前访日本时,品到的海胆汤。想不到这秘鲁的海胆,竟然和日本的一样都是超级的鲜。菜的鲜度取决于原料的质量,真是太贴切了。后悔当时没有多买两盒海胆。


十磅我们可以家里打理的青蛤蜊


清酒淡蒸青蛤蜊


海胆汤-在日本被认为是极补品


丰满清香微甜的海胆-天堂梦般的美味!

布朗司区的小意大利区 —— Arthur Ave

电视上看了N年有关著名的Arthur Ave,它是纽约如今一个相比比较完整的小意大利。这里有传统的意餐厅,食品店,面包店,肉食奶酪店,咖啡店和甜点店。还有一个集中的各式蔬菜水果的摊头叫Arthur Avenue Retail Market。里面似乎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中央市场一样,只不过规模只是佛罗伦萨市场的十分之一。


食品市场的门面

意大利移民是美国欧洲移民中人数最多的四族之一。纽约和新泽西州也是意大利移民及后裔在意大利之外最集中的地区。有趣的是,在美国的意大利人中,生在美国的人还不到全部美国意大利人的10%。也就是说,意大利的人还是在一直不断的搬入美国。自然,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意大利餐是最接近意大利本土的。亚特兰大虽然亚洲餐很全面,然而在意大利餐方面相比,实在无法和纽约的原料相比。

纽约三四十年前还有很多有名的意大利人聚居区。曼哈顿的小意大利、东下城、东哈林区上区、布鲁克林的Bay Ridge、Dyker Heights、Bensonhurst、斯塔滕岛等等。很多这些地区都是传统的意大利蓝领工薪阶层居住区。像唐人街一样,下一代的子女们都慢慢的从这些地区搬出来,去寻找更主流社会的生活。

在我住纽约的这些年里,我亲身感觉到各条街区的变化。曼哈顿下城的小意大利几乎被中国街包围吞吃到只剩当年的一半都不到了。东上城哈林区,当年读书时我还曾和同学一起去东上哈林区找有名的意大利独有的石头烤炉的薄披萨饼,一路上还可以看到意大利老人们坐在路边晒太阳聊天。我们开玩笑说,也许这些都是退休残留的黑手党吧。现在的东哈林已完全看不到这些了。

在纽约工作时,部门里有几位是意大利第二代移民。她们知道我喜欢意大利饮食文化,曾邀请我到布鲁克林的意大利区转过,也为我介绍了她们家常去的意大利肉食商店和地道的餐厅。细想想几乎纽约的意大利区没去过的也就是这Bronx的ArthurAve了。

有一个有关意大利美国人的细节,那就是一般人们在美国初次接触意大利餐时,通常会认为典型的意大利餐就是西红柿面酱,西红柿肉末或肉丸酱拌意大利面,还有披萨饼。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对意大利餐的误解。这几样意大利餐之所以广泛,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早期的意大利移民84%以上都是从意大利最贫穷的地区移民进入美国的。贫穷文化带来的饮食传统基本是以温饱为主要目的。简单的生活会导致简单的饮食文化。真实的意大利餐,其实是和中餐一样的丰富,也极具有地区特色。尤其在意大利东南沿海地区,各式蔬菜,奶酪和海鲜完全是一副清新的格调。

从曼哈顿来Arthur Ave也不是太远,开车停车还是比较方便。如果打定主意,大半天的时间可以从容的享受美食、咖啡、甜点。对我来说,地道的奶酪和肉肠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虽然事先已查好要去的吃点。但还是挡不住要到路边小店里转转看看的。

第一家步入的小店摆满了各色可以免费品尝的奶酪。有牛奶的,羊奶的,还有山羊奶的。有软的,也有陈年的,还有软质新鲜的。店里的人非常友好,有几样没有供免费品尝的奶酪,我询问了一下,他们还是专门切给我们尝。去过意大利这么多次,深游过不同的地区,我对意大利食品的地域性也很敏感。一眼就看到这里有几样特有的西西里香料和奶酪,跟店员一聊,果然老板是西西里人。


西西里人开的奶酪肉食香料店


特意品尝的鲜 Ricotta cheese

原本计划要试一下这里有名的餐馆Dominick’s Restaurant。

我们到的太早了,餐馆要到十二点才开。已一早跑了十公里锻炼的表弟已是咕咕的肚子叫了。我临时决定让他品尝一下好吃的意大利三明治。要把各色意大利肉肠和奶酪可口的搭配起来也是个技术。这里该有那些特殊的,平时买不到的肉肠和进口的奶酪。我和店内职员探讨哪一种三明治加哪种冷肉最好吃。

大表弟的第一个地道意大利三明治一定要他永生难忘!


各式的自制和进口的熏腌风干的肠和肉, 表弟第一次吃现做的正宗的意大利三明治

店里的老板唐莫尼克看这上海来的客人对他的三明市那么爱吃,那么赞不绝口的也是开心快乐的不得了。意大利三明治也分地区性的不同。唐莫尼克是拿坡里那一带出身的南方人。那里也是食品极讲究配料和口感的。我买的整条面包有一尺半还长。我告诉他家里等我们的妹妹们都是吃素的。他很热心的说他可以帮我一半做成素的。还说他喜欢自己创作三明治的搭配。看他那么上心,自然,我就不再指手画脚了,一个有激情的人总是会有他独特的创造能力的。果然,信任他的直觉是正确的。他用当天早晨出的微型莫泽雷乐软奶酪 (Mozzarella Bocconcini),香甜椒,橄榄,洋蓟做出一个美丽诱人的绝顶素三明治!这夹面包看似简单,其实和我们南方吃糯米粢饭夹油条或北方人的煎饼果子一样,除了味儿要正,这口感也非常之重要,否则就不值得浪费卡路里!他店里的莫泽雷乐奶酪也正好是意大利南方的特别奶酪。一看就是当天新鲜的。他们的正宗做法不同于别的地区。我和组里的伙伴们还有幸在我们今年的意大利南部美食游时专门去了一家奶酪作坊。亲手体会了一下这种奶酪的程序。在纽约再看到这样正宗的形状还真是挺激动的。意大利人会嘲笑人们在罗马或别的北方城市吃鲜莫泽雷乐软奶酪,认为做的不专业,不正宗。


Mozzarella Bocconcini-想起了意大利南部美食游时的自己动手的奶酪作坊

各式供品尝的奶酪 - 这里有几种 age的奶酪很好吃!


唐莫尼克精心为我表妹们创作的素三明治


唐莫尼克很自豪的素三明治

爱吃的人,沟通交流起来就很容易。我虽然是第一次去这家店,但和他们很快就不再是陌生人了!以后再来还有节目,希望下次不会再有那么久。

我们在Arthur Ave Retail Market 里, 还看到了西西里的特色油炸饭团。可惜我们前面已在肉食和奶酪店里停留太久,已吃过了头。


西西里外焦里嫩的包馅儿饭团 - Arancini


炸洋藜-意大利南部吃法


意大利南部口味的美国化的三明治

如果大家有机会,也有时间的话,到纽约安排大半天去这里还是很值得的。可以买到很好的各式意大利肉肠,火腿,奶酪。一般的超市绝没有这么多的种类。而且超市的品牌多是大批量生产的,和小作坊的口味与处理方法不同。吃起来感觉也不同。因为手工传递的爱心是机器流程制造永远无法达到的。

 

作者介绍:

Nancy, 本名金维琦。移民美国后,在纽约州立大学时装学院就读时装面料和市场开发专业,毕业后三周就被一家香港最大的服装公司聘用。后来的二十二年里一直在美国时装界著名的公司和品牌里担任要职,期间还被中美洲一家最大的服装厂聘为他们的第一位女副总裁。2012年来到亚特兰大从事一个百年童装品牌的产品开发和生产,一直工作到四年后该公司改组。

从新移民到走入社会主流,注重的不在于金钱收入,豪宅,名车,或是体验名吃名牌。而在于自己真正的学习和了解社会观念及文化,同时开发自己的潜力,了解社会,分享知识,帮助同人一起前行。

始终相信美好的东西分享了才更有价值。两年多的职场空档自由生活,从在一凡小屋学习烹调,到教授中西烹调课,到带领团队一起去意大利旅游和学习,使我更加体会到与人分享知识和经验的乐趣与意义。感谢朋友们喜欢我的微信,并督促我开始努力通过文字来更好的向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金家小姑奶奶

小姑奶奶,北京的堂兄就这样叫我。虽然他已逝去多年, 但这称呼唤起我对童年,对父亲的哥哥们,嫂子们,我的远方的堂哥堂姐们的思念。父亲是他那辈里最小的一位。和哥哥们很亲。 按当时的文化,他是绝对晚婚了。有我的时候,堂哥堂姐们早已都十多二十多岁了。虽然家里传统规矩很严,然而对我这个最后出现的姑奶奶,似乎一切都是新时代的,包括家里的规矩。非常庆幸因为最小而得到的少限制的自由。也许是从小的自由放枞,带给了我无边的追梦的想象力......金,父亲的本姓,也在文革期间被迫放弃。金家小姑奶奶,是真实的,原版的,那个在新街口的胡同里最爱吃有嚼头的北京蛋卷的小影子。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