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亚特兰大一妇女不愿结算装修费,只因工人不提供绿卡

在亚特兰大东北面的图克(Tucker),一场原本普通的家庭修缮工程,最近被推上了新闻头条。

施工问题,还是身份问题?

故事的起点,是一份金额 31,000 美元的防水与地基合同。

Sun Dry Waterproofing 的老板马里奥·阿吉纳达(Mario Aguinada)说,他带着团队按约完成了工作,材料钱自己先垫了近两万美元。但当他准备结账时,屋主突然要求他“先出示工人的绿卡”,否则不付款。

阿吉纳达对记者说:

“她说要看我工人的绿卡,还威胁要报警给移民局。我做这行二十多年,从没遇过这样的事。”

屋主随后在邮件中提出了不同理由:她称混凝土有裂缝,房屋侧面有洞,并质疑工程质量。但在那封邮件里,也写下了这句关键的话——“请提供施工人员的绿卡。”

第二天,她再度发信,表示若不提供文件,将考虑联系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

阿吉纳达说他曾主动提出上门修补,“她拒绝见面,也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公司老板。”“我给过她名片、营业执照,都是我的名字。是不是因为我是拉丁裔,她就觉得我不可信?”这句话,让事件从金钱纠纷变成了带有种族意味的争论。

舆论战开打:评论区火力全开

新闻报道一出,网友立刻炸开了锅。评论区像分裂的法庭:

“这女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付钱,她是小偷。”
“明显是找借口不付款。”
“幸好他报了留置权!”
“是的,接下来该请律师了。”

但另一边,也有完全不同的声音:

 “我怀疑他们都没合法身份。不过老实说,这些墨西哥工人手艺真的好。如果修好裂缝,她就该付钱。”
“别理想化移民了,也有很多人偷工减料,大家都装没看见,因为便宜。”
“不是所有人都有绿卡,很多是季节工签证。能干活的就该被尊重。”

几百条留言里,有人讨论合同,有人讨论身份,也有人干脆说:

“要是我被拖三万块,我就把那房子拆回去。”

信任崩塌后的灰色地带

在佐治亚州,建筑业里“先做后付”的合作方式很常见。不少中小承包商靠现金流维持生计,工程完结再结算。但在多元族裔共处的社区里,“身份” 正在变成新的不确定因素。

屋主声称是“担心合法性”,承包商认为是“借题发挥”。法律上,屋主可以拒付存在严重瑕疵的工程款;但若以种族或移民身份为由拒付,则涉嫌歧视。

目前,案件已进入民事程序,等待法院判定。

留给读者的问题

在这场争议里,究竟谁有理,也许最终得靠证据说话。

但事件暴露出的,是一个更大的现实:在美国南部的劳工市场里,“信任”正变得越来越昂贵。

如果你是屋主,你会在付款前要求对方出示文件吗?如果你是承包商,又该如何防止这种“先用后赖”的风险?
而在移民社会的语境下,“查身份”与“歧视”之间的界线,到底该划在哪里?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转自亚特兰大生活网,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