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请牢记这三个数字,关键时候能救命!
988生命线
或许你现在还不知道988代表什么,但是看完这篇文章后,希望你能记住它。
同时,也希望你永远不会用到它。
在美国,自杀率是在逐年上升的。并且随着各种原因的加剧,这个数字变得越来越可怕。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过去的20余年里,都在持续不断地统计这个国家因自杀产生的死亡案例。
得出来的结果如下:
首先,从1999到2017年,美国的自杀率上涨了33%。
这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我们用100万人的样本进行举例,1999年,在100万人口当中只有105个人死于自杀,但到2017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140。
这个数字并不是稳定增长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年的增长都要更多一些。
具体是,从1999到2006年,自杀率平均每年增加1%,而在2006年后,增速则翻倍上升。
其次,自杀人群的年纪,大多在10岁到34岁的区间当中,是这个年龄区间的第二大死亡因素,无疑呈现了年轻化的特征。
根据CDC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自杀行为上升最显著的群体居然是10-19岁的年轻人!
他们在2006年到2015年之间的增福高达8%,且这个数字仅仅只统计了因自杀行为入院的部分。
还有多少人,尝试自杀却没有入院,所以不在统计样本当中呢?
我们谁也不知道,也不敢假设。
此外,在性别方面的调查里,虽然现在看起来每个年龄段的男性自杀率都高于女性,但是这个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因为调查发现,女性的自杀上升率远大于男性。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自杀率在不断提升,状况也在不断恶化呢?
首先,是因为抑郁症在内的病症影响,不仅在美国,这种病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都在以极为惊人的状态提升。
其次,是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因为缺乏严格的管制,致使阿片类药物成为了让人戒断不能的毒品,不断蚕食着年青一代的身体。
此外,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也是其中的一大因素。不得不说,无论是不良网络信息的恶意引导,或者是社交媒体的网暴霸凌事件,都对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社交隔离、失业引发的财务困难和焦虑都是自杀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新冠疫情和现在正在袭来的猴痘疫情可能会让自杀流行趋势雪上加霜。
根据此前的研究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自杀率就会上升0.8%~1%。
于是,联邦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以911为蓝本,设定了新的三位数快接电话988,用以代替之前的十位数电话号码。
这个号码,将于7月16号正式使用。
HHS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令人铭记于心的数字,在任何有需要的时候都能立即响应。让更多训练有素的专业心理健康专员对来电者进行疏导,从而尽可能地缓和心理问题,降低自杀倾向,减少伤害。
的确,现存的一些研究表明,危机线有助于使人们感到不那么自杀和绝望,有人说打电话救了他们的命。
988生命线一共连接了全美200多个地方危机呼叫中心。拨打或发短信的人将与离他们最近的危机中心的工作人员联系。
如果当地危机中心太忙而无法立即响应,则呼叫将路由到全美16个备份中心之一。
那么,988仅仅是为自杀倾向者服务的吗?
并不全是。
任何跟精神疾病、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打电话向988求援。
比如,非营利组织Inseparable的高级副总裁安吉拉·金博尔(Angela Kimball)表示自己受益于988的帮助。
2017年,她患有躁郁症的32岁的儿子发生了严重的躁狂发作。
“他把所有的厨柜都拆掉了,用大锤砸碎了炉子,他觉得自己要被逼疯了。“Kimball回忆道。
于是,她立即联系了当地的危机中心,该中心迅速派出了一个流动小组,与在躁狂状态下的病人进行了专业的交谈。
最终,儿子心甘情愿地与团队一起去接受了治疗,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让人遗憾的是,这条热线因为过剩的需求,也面临巨大压力。
根据Vibrant提供的数据,2016年至2021年间,在920万个求救电话中,约有150万个电话在咨询师回复之前,被来电者放弃或断开连接。
在11个州,大多数电话都是从负担过重而无法接听的当地中心,无奈转接到备份中心。
而从2016年到2021年,当前的10位电话线路的年度呼叫量增加了92%。
甚至有人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最终也没有得到回音。
但现在,为了应对这种需求的增长,联邦政府对988进行了大量投资。
根据HHS的一份声明,拜登政府已投入4.32亿美元用于建设本地和备用呼叫中心的能力,提供专业服务,包括为西班牙语使用者提供子网。
而各州也在为生命线的扩容不断做出努力。
比如,佐治亚州已投入超过2000万美元为988的启动做准备,包括人员配备和技术,以将接听电话所需的时间缩短至不到30秒。
马萨诸塞州危机中心也在雇用更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可招聘和留住员工,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毕竟,该中心每天接到大约300个电话,最需要的是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之间。
虽然988生命线的完善任重而道远,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总有供求平衡的一天。
希望这条生命线,真正能让更多人勇敢地活下去。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