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重拳出击!多名外国人因社交媒体言论被撤销签证
美国国务院刚刚宣布,吊销六名外国人的签证,理由是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嘲讽、侮辱或庆祝”右翼活动人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的言论。
这一决定伴随柯克追授总统自由勋章的仪式公布,立刻在美国社会引发轩然大波。
查理·柯克是美国保守派青年运动组织“Turning Point USA”的创始人,长期活跃在媒体与大学校园。他以直言批评左翼政治、倡导传统价值观著称,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之一。
2025年9月10日,柯克在犹他州一所大学演讲时遭枪击,当场重伤,抢救无效身亡,年仅31岁。这起事件震动美国政坛。特朗普在葬礼上称他为“伟大的美国英雄”和“自由的殉道者”。
一个月后,特朗普在白宫为他追授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平民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柯克的遗孀艾丽卡含泪领奖,称这份荣誉是“他最好的生日礼物”。
国务院随后公布了最新措施:撤销六名外国人的签证。这六人分别来自阿根廷、南非、墨西哥、巴西、德国和巴拉圭,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带有讽刺、侮辱意味的帖文。
例如,一名阿根廷人称柯克“毕生传播种族主义和厌女论调,死得其所”;一名南非人讥讽悼念者“是因为集会没能成功殉道而难过”;一名墨西哥人写道:“他死时仍是个种族主义者,这种人就该死”;一名巴西人说“他死得太晚”;一名德国人留言:“法西斯死了,民主派不会流泪”;还有一名巴拉圭人直接辱骂柯克“活该”。
国务院发言人称,这些人“滥用了美国的宽容”,并表示:“那些以美国为避风港,却在公开场合庆祝美国公民遇刺的人,不配享有美国签证。”
六人的具体身份、签证类型及是否仍在美国境内尚未披露,但政府强调,若他们目前仍在境内,将面临强制离境。
这一举措引发巨大争议。特朗普政府的支持者认为,撤签是理所当然的行为,是对美国公民尊严的捍卫;但民权组织和法律界人士则警告,这可能开创危险的先例——政府可以因言论不当就剥夺外国人的合法身份。
美国民间组织“言论自由基金会”(FIRE)发表声明指出,政府“不能通过限制言论来捍卫文化”,并强调非公民在美国境内同样享有言论自由权。该组织已对政府提起诉讼,质疑这一做法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
多名宪法学者也指出,虽然签证属于行政权限,但以“观点表达”为由撤销签证,将导致寒蝉效应,威胁到新闻、学术和公众讨论的自由。
面对质疑,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和副总统J.D.万斯坚称,这一决定“完全正当”。鲁比奥表示:“我们不会允许任何外国人滥用美国的好客之道,同时在网上庆祝美国公民的死亡。”
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兰道则在社交媒体上呼吁民众举报“侮辱柯克”的帖子,甚至要求用户在举报时@他本人,声称“对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轻视刺杀事件感到作呕”。
特朗普在白宫仪式上强调,政府“将捍卫美国边界、文化与公民的尊严”,并表示未来将扩大签证审查标准。
学者们普遍认为,这起事件凸显出一个难题:当外国人在美国发表不当言论时,政府应如何在维护国家形象与保障言论自由之间取得平衡?
一些大学法学院教授指出,非公民虽然不享有与美国公民完全相同的权利,但在境内仍受第一修正案保护。政府是否应以“舆论道德”标准作为签证管理依据,将成为新的法律与伦理讨论焦点。
据悉,国务院已着手复核超过5500万名在美签证持有者的社交媒体记录,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煽动仇恨、赞颂暴力、侮辱美国公民”的行为。
与此同时,美国多地也出现“言论问责”风潮——多名教师、媒体人、甚至公务员因在网上发表被视为“幸灾乐祸”的言论被解雇或停职。
除上述撤签案外,美国近期还采取了一系列强硬外交行动——包括驱逐南非驻美大使、拒绝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赴联合国大会的签证申请、撤销英国朋克乐团成员的签证等。
政府官员表示,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国家安全与外交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