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惊悉友人岳父去世,衣服没来得及换,装也没着,就匆忙赶去追思会,结果到现场,庄重肃穆的追思会让我显得与人格格不称,了解到的情况更令我大受感动和震惊,原来友人的岳父是这么一位乐观向上、豁达开朗、充满爱心,被人共称之为 “姥爷” 的慈祥可敬的老人,陈英梁先生。
陈英梁先生的一生影响了几代人,他的孩子,他的学生,他周遭的人群,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样一个家庭能如此的温馨好施、成功不傲、圆圆满满的源头。
关于陈英梁先生的生平,知之甚少,是我在追思会上第一次听到,不敢妄加叙述,还是以陈老先生女儿的悼词为准,陈英梁一生:
01 – 10 岁,出生宁波,幼年丧母;
10 – 20岁,轻商重学,辗转求读;
20 – 30 岁,挺进北京, 苦中有福;
30 – 40 岁,教书育人,慈爱为父;
40 – 50 岁,国事家事,全心投入;
50 – 60 岁,加冕教授,精通制图;
60 – 70 岁,退休赴美,司机大厨;
70 – 80 岁,打球唱歌,健康知足。
在追思会上有许多陈英梁先生的生前好友、儿女孙辈的追叙,如果说熟悉人的事让你感动,那可能是有你的情感因素在内,可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他的故事让你动容,那更真切。我完全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听讲,可泪水不停地在我眼眶里打转,让我心潮涌动。
是什么力量打动我?是什么精神感动我?是平凡,是没有大红大紫,是没有轰轰烈烈,就是这简单平凡的一生,活生生的真实。
曾几何时在网上掀起了 “虎妈” 的大讨论,看到所谓的成功,不过是在 “虎妈” 的严厉斥责、苛求管教、甚至打骂体罚,培养出来考上 “哈佛” 的一对姐妹花。也让很多的老美以为,我们华裔的后代之所以成绩好,无外乎是这种 “高压电” 式教育下的出产品。我们很多过来的人都深受其害,甚至成了副产品、半成品。
反观友人一家,在陈英梁先生的带动下,热爱生活,开朗活泼,教书育人,锻炼身体,自强不息,家里充满了欢歌笑语,这样的家庭,孩子们感受到长辈们的爱,在爱的滋润中开花结果,长辈们则享受天伦之乐。
其实每个人都有爱心,有爱心还要有行动,才把能把爱传达出去,而不是光说不练。陈英梁先生不仅有爱心,而且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身体力行,打球唱歌,组织策划,样样在行,在他的榜样作用带动下,友人的一家从大人到孩子都是社区、公益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捐献者,这样的故事数不清,道不完。我今天听到的还很不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上查,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文中最后的观点是要指出,为什么这样平凡的家庭同样培育出了“哈佛” 的一对姐弟生,我们养儿育女是追求 “虎妈”、“虎爸”、“高压电” 式的家庭教育?还是向往一个心态正常、积极向上、和和美美的家庭生活?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学习的地方。我刚写过的一篇文章说,跟啥人学啥样儿,跟着陈英梁先生这样的家庭常在一起,你耳濡目染能不学到人生的真谛吗?怪不得他们家无论是老年朋友、中年朋友、还是少年伙伴,总是一大群。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又是一个不简单的家庭。
没有轰轰烈烈,你追求扎扎实实兢兢业业,
没有惊天动地,你乐在教书育人桃李满天,
没有大红大紫,你美在打球唱歌风采卓越,
没有名声显赫,你傲为清华人的爹哈佛人的爷。
这是他女儿对老爸的评价,我写不出更好的了。很遗憾在生前没能认识陈老先生,写出感情不容易,但您的故事让我敬佩,您的精神让我感动,献上一篇文章寄托我的哀思,让您的笑容永住我心。
友人为姥爷开了一个网站,大家可到那留言:
Walk to defeat ALS-陈老师和我们在一起。
深切悼念!可惜人未在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