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夏味》
文 / 若敏
8月1日,蝉声渐稠的黄昏,我们踩着夕阳余晖走进李家。厨房里,罗总正系着围裙翻炒,锅铲与铁锅的碰撞声,仿佛为这个夏夜奏响了前奏。九人围坐一桌,期待着这场盛夏私宴的精彩上演。来自加州的罗总亲自掌勺,为我们奉上一桌地道的淮扬菜,美味与回忆交织,令人回味无穷。

宴席从四道冷盘启幕,色香先行,味觉紧随:

糖醋排骨琥珀透亮,一口咬下,酸甜交融、骨香四溢;腐竹芹菜清爽脆嫩,青白相间,如夏日午后的凉风拂面;皮蛋豆腐凝脂点墨,黑白交织,温润细腻;椒麻白菜玉片堆雪,麻香在舌尖跳跃,唤醒了夏日慵懒的味蕾。未动箸,眼先醉;凉菜一出,满堂彩。
热菜的节奏舒缓而讲究,仿佛一场分章奏鸣的交响曲。

最令人惊喜的,是那道家传“私房茄子”。出自David家族的传统做法,茄子软糯香浓,竟带出几分肉香的错觉。素菜吃出肉味,是厨艺的奇技,也是味觉的奇观。

(网上照片)
接下来是龙井虾仁。虽以海虾代替河虾,却毫不逊色。罗总的细致,加上李大哥的“百次摔打”,使虾仁鲜嫩弹牙,真正用上了龙井茶叶,茶香与虾鲜交融,清香回甘。那一口,让我穿越回1975年夏天,随父亲在上海度假,国际饭店里第一次吃到的龙井虾仁,正是这熟悉的味道。五十年过去,味道犹在,记忆如新。

随后是经典的清汤狮子头。洁白如玉,沉浮汤盅之间,入口即化,汤清味醇,是钟情中餐者心头的柔软之处。一勺下肚,整颗心也安静下来。

东坡肉端上桌时,色泽红亮油润,外酥里糯,肥而不腻。David家的秘制做法,融入红枣清香,使得浓烈中带一抹甜意,层次分明,回味隽永。
清炒芥兰清脆爽口,点缀干辣椒,平添一抹跳脱辣意,素雅中藏锋芒。

压轴的是辣子鸡丁。川、鄂、湘三省的食客相视而笑,辣味不虚,火候精准。红椒堆里“寻宝”的乐趣,如元人所言:“火迫酂侯方快意”,吃的是辣,更是酣畅淋漓的快意人生。

甜品是我带来的:芋泥青花瓷冰皮月饼、兔子奶冻、玫瑰花奶冻,清甜不腻,余韵悠长。吴红端来的四川水果冰粉清凉解暑,李大哥还贴心准备了五仁月饼,为夏夜添上一份浓浓传统。

席间,罗太执杯倚立,Napa谷的红酒在高脚杯中荡漾着霞光。厨神眷侣,一人在灶前挥铲生风,一人在席间品评入味,倒应了袁枚《随园食单》所言:“知己难,知味尤难。”
餐桌上,潇湘游子带来的日本清酒清冽入喉,如微风吹过心湖,凉意沁人。
当味蕾的旅程告一段落,饭后的卡拉OK将夜晚推向新的高潮。一曲《再回首》,唤起往昔温柔;一首《难忘今宵》笑声与掌声交织。歌声穿越厨房与客厅,在欢笑中回响不绝。平日里沉稳的朋友,也在麦克风前放声高歌,尽显另一面风采。热菜未尽,余音未散,这场夏夜的聚会,在歌声中熠熠生辉。
这一顿饭,是一场味觉与情感的盛宴。在笑语中回味,在热气中感恩。
衷心感谢罗总大展厨艺,为我们奉上一场地道淮扬盛宴。狮子头醇厚入味,东坡肉软糯香浓,龙井虾仁清香鲜嫩,排骨酥烂可口,堪称人间至味。点赞罗总,实至名归!

夜深了,饭局散去,我们依依惜别。走在回家的路上,抬头望见满天星斗,风微凉,心却温热。这个夏夜,因为有了美食与老友,变得格外珍贵。

我想,所谓幸福,大概就是这样的时刻:几道用心烹制的菜肴,一群可以敞怀畅谈的朋友,还有那份无需言说的默契与共鸣。歌声在耳,余香绕舌,情意满怀。
(完稿于2025年8月14日,美国亚特兰大)
(感谢罗总提供资料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