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若敏:亚城慈济,Sandra老师的盒子蛋糕

亚城慈济:Sandra老师的盒子蛋糕

文 / 若敏

8月4日,亚特兰大慈济香积厨房再次热闹非凡。灶上蒸煮香气四溢,餐桌上佳肴琳瑯满目,一场既温暖又专业的“盒子蛋糕”教学课,在人声鼎沸中拉开帷幕。担任主讲的,是来自“一凡”的烘焙老师杨雪梅——一位曾深耕IT行业30年的工程师,如今却在厨房里找到了更“柔软”的人生方向。

更加惊喜的是,她80多岁的母亲与妹妹也一同现身香积厨房。来自广西的她们,亲身参与这场烘焙教学,也感受到慈济大家庭的温暖。

【从代码到烤箱:IT工程师的“甜”转身】

杨雪梅老师的故事,远不止于一块蛋糕。

“我从小就喜欢厨房里的烟火气。”她微笑着回忆。这份热爱,其实源自她的中医世家背景——她的爷爷12岁开始学医,一生悬壶济世,尤其注重食补与养生。在爷爷的影响下,杨老师从小便懂得辨识食材、调和五味的智慧,也对中华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尽管在美国从事IT行业数十年,她的心始终未曾远离厨房。退休后,她毅然投身热爱的“第二人生”,加入一凡餐饮集团,专注于中式烘焙的创新与教学,结合传统与现代,开设了数百场料理课程,尤其面向中学生推广中华文化,足迹遍及当地学校与社区。

【盒子里的艺术:两款人气蛋糕实作】

在明亮的厨房灯光下,杨老师的示范宛如一场美食表演:

1. 抹茶蜜豆盒子
• 金黄色的小五卷蛋糕体被切成完美方形
• 抹茶奶油在搅拌盆中渐渐呈现出春芽般的翠绿
• 蜜红豆一颗颗饱满发亮,像红宝石般点缀其间
“抹茶粉要用60°C温水先调开,香气才会完全释放。”老师贴心提醒。

2. 芋泥盒子蛋糕
• 蓬松的戚风蛋糕层层叠起
• 自制芋泥散发著淡淡的紫色光泽
• 鲜奶油挤花在顶端绽放如云朵
“芋头要选槟榔心的,蒸好后趁热压泥,口感最绵密。”

学员们跟着步骤操作,有的记录笔记,有的拍照录影。当第一个成品完成时,惊喜的欢呼声此起彼落,甜蜜在空气中飘散。

【手作的温度:从厨房到心灵】

另一边,Sharleen老师正将新鲜艾草放入小美机里研磨:“这是我在后院种的,完全无农药。”她一边加入薄荷叶,一边与大家分享制作天然防蚊膏的秘诀。

橄榄油在小美锅中缓缓加热,蜂蜡渐渐融化,最后倒入精致小罐里凝固成膏。“这个配方我调整了三年!”她笑着说,“涂在手腕上,连蚊子都绕道走!”学员们惊艳不已,争相试用。

【美食市集:爱心的飨宴】

长桌上摆满了志工们用心准备的料理:
• 陈师兄的炒面镬气十足,蛋花汤里漂浮着翠绿葱花


• Sharleen 的豆皮卷整齐排列,透著酱色光泽

• 珠珠的凉拌豆干撒上香菜,清香扑鼻

• 青青的紫甘蓝沙拉色彩鲜艳,淋上特调酱汁


• 荷花大夫的米酒汤圆冒着热气,酒香四溢


• Jane 的蓝莓玛芬顶部爆开美丽裂纹


• Annie 准备的西瓜甜蜜多汁


• 书寻展示自家阳台种植的“无限生长小番茄”,红润饱满、香气扑鼻

【慈少 Hudson 的惊喜现身】

就在大家忙于烘焙与准备餐点时,一位高大的青年出现在门口:“师姑们好!”——原来是Hudson,亚特兰大第一位慈少,现在就读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这天他放假回家,特地来探望 Annie 师姑和大家,一起回忆当年慈济成长的点滴,也开心品尝大家的手工美食。他热情分享大学生活,并帮忙整理现场,当年的小小慈少,如今已长成懂事又温暖的青年。

【香积厨房:串起记忆的所在】

中午时分,厨房渐渐归于平静。杨雪梅老师正整理器具,几位学员围绕请教细节。Sharleen 把最后几罐艾草膏交给志工们,细心叮嘱保存方式。

桌上仍留着些许食物香气,记录著这天的温暖与分享。

香积厨房,不只是一处烹饪场所,更是一个串起记忆、凝聚人心的空间。正如杨老师所说:

“甜点甜在嘴里,分享甜在心里。”

当天参加人员:

Sandra老师 + 妈妈 + 妹妹
Sharleen、Edward
Annie、梁师姊、陈师兄
若敏、Grace、青青、荷花、陆梅、Lili、Jane、罗师姊
慈姗、Sammy、翠芳、班班、Jenny + 儿子 Hudson
(Hudson 为亚特兰大慈少第一颗种子,现就读 Johns Hopkins,大学放假期间回访师姑师伯们)

(完稿于2025年8月13日,美国亚特兰大)

(感谢摄影:Sharleen、青青、书寻、若敏)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