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若敏:厄瓜多尔探秘3:瓜亚基尔,危险与美丽并存

《厄瓜多尔探秘3:瓜亚基尔,危险和美丽并存》

若敏

在旅行中融入一种新生活,接受一种新文化,拥抱这个处处有惊喜的世界。漫漫长路会让你更加欢喜,遇见的一切皆能让你丰富阅历,感恩人生。

不少朋友看了我的第一篇游记,留言或者私信,问我厄瓜多尔是不是安全?是否值得一去?

来瓜亚基尔之前,看攻略和游记上都说这里不安全,于是内心警惕着这个城市的一切。比如提到灯塔山紧邻贫民窟圣卡门山,抢劫很多,心里打鼓,为此专门问了导游,她说,那是以前,现在治安好了很多。

厄瓜多尔的第一大城市瓜亚基尔(Guayaquil),城市的主要布局在圣安娜和圣卡门两座山麓的高地上,看起来很像一只欲展翅高飞的大鸟,下午,我们重点打卡这里。

探访拉斯佩尼亚斯区(Barrio las Peñas)】         

沿河边往北走,是城市东北角圣安娜山上的拉斯佩娜斯街区(Las Peñas)。从山脚下,便能看到山坡上色彩斑斓的各式错落的小房子。

拾阶而上,街区里是干净的青石板路,导游说,这里是瓜亚基尔最早的居民区。据传古巴的切格瓦拉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他是医生,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的儿科援助。

拉斯佩娜斯区的建筑受西班牙殖民影响,颇具巴洛克风情。最初,由于靠近河畔,这里居住的多为渔民和手工业者。这里也是瓜亚基尔城市的起源地。

由于地理条件好,紧邻河边,富有的人家开始在这里建房安家,如今古老的街道、教堂、雕像,充满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风格,布满山头的多彩房屋给老城添了活力。这里可以居高临下,观看美丽的河滨风光。

这里是瓜亚基尔No.1景点,Cerro Santa Ana & Las Peñas。(圣安娜山和拉斯佩尼亚斯区),导游带着我们参观 Las Peñas的画廊。

画廊的窗口可以远眺河岸风景。

画廊的画展也很有特色。

我特别喜欢一张五彩的鬣蜥画。

走出画廊,就要登上圣安娜山了。导游讲了这座山丘的故事。

很久以前,靠河的小山丘上,住满了贫穷的厄瓜多尔人。 有多贫穷呢?这里的房子每到下雨一定大漏水,用水桶接水已经是居民的日常。 于是因为一场大雨一个家就此毁了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小山丘上演。 因为贫穷,居民们没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靠捡破烂维生, 勤劳肯干的就去当苦工,叛逆的就去市区偷拐抢骗, 久而久之,外人就将这座小山丘视为犯罪的温床,是座恶民昭彰的贫民窟小山丘,毒品交易等犯罪每天上演,枪声四起也早已为当地居民所习惯。

这天,瓜亚基尔的市长突然心血来潮,在市政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计划。 “我们要振兴瓜亚基尔的观光业!”于是,许久被遗弃的小山丘开始来了许多工人, 帮每一户的房子们重新装修、漆上缤纷的色彩,也将原本泥泞的山坡道路重新铺上石子,镶上磁砖,并且盖了一座主要通往山顶的阶梯,一共444阶,山顶原有的灯塔和教堂也做了大幅度的整修。

“我希望Cerro Santa Ana会是我们瓜亚基尔的骄傲。”小山丘上的居民们听着市长在阶梯启用典礼的话,还是带着些许期待。 从那天开始,小山丘在入夜以前,登山阶梯上到处都有警察定点巡视,由于安全得到保障,观光客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里,并且发文告诉大家,一定要来到山顶眺望美景。瓜亚基尔市区的小情侣们也把山顶灯塔当作是新的约会热点,市区点点灯光与星空辉映的景色是多么的浪漫。

山丘的居民们生活有了改善,枪声少了,每天早上和警察们聊天,心里也安心了许多。他们沿街开了餐厅、小卖部、酒吧和礼品店,生活也越来越好。 这就是Cerro Santa Ana大致上的历史由来,重点是这边如何焕然一新变成热门观光景点。不过,晚上警察下班后,还是不建议来到灯塔山。

444个阶梯爬起来对团里的老人不轻松,对我来说,很轻松。到达顶端的时候觉得一切超值得。

山顶有旧时的炮台,不同时代的铁炮冰冷地瞄向山下的河口。

一座灯塔矗立在山顶,登塔极目四望,整个城市和大河、远山映入眼帘。

灯塔山之名也是因之而来。

登上灯塔更是可以看到瓜亚基尔360度的宽阔景色,看到一对小情侣,我为他们拍照,他们很满意,后来,女生帮我拍照,我也很满意。

从灯塔山往南望,这些色彩缤纷的房子错落有致的镶嵌在圣卡门山坡上,形成了河滨一道亮丽而特别的风景。

灯塔对面是一座小小的教堂,雕花玻璃讲述着圣经故事。

圣母雕象静静地俯视着诚心祷告的信徒。教堂很漂亮,小而精致。

下山就太容易了。

赶到与司机会面的停车场,看到路边的一个教堂。

导游和司机带我们去看可可种植园。 大约开了一个多小时,2:20才到达。这时大家都觉得饥肠辘辘。

午餐是植物园准备的农家乐。一个汤加上几块炸鸡,很甜的点心。 可以管饱,美味就谈不上了。

午餐后,开始参观。 这是一个家族型的私人可可种植园,全部种植可可树,也搭配一些香蕉树,还有芒果和百香果,但是可可树最重要。 到了这里才认识可可树。

可可是生产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也是厄瓜多尔的原生植物。

1920年代一场大虫害摧毁了厄瓜多尔的可可树,此后可可树绝迹。后来一个叫卡斯特罗的人用许多不同的可可品种杂交,终于找到适合当地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园主人说这种可可树种植两年后即可结果,结果期为50年左右。主人说西班牙语,导游翻译成英文。 我们看到可可的花儿,很小。一朵极小的可可花儿依赖更小的虫子授粉,结出的可可果像木瓜一样大。 我们都好奇,可可果里面是什么样子?

种植园的主人砍下一颗黄色的可可果后,一分为二,里面的籽包了一层膜。导游将一颗籽丢进嘴里,她说可可籽只能含着,不能咬破或吞下。

我们都有机会试试,我试着吮吸种子外面的那层薄膜,味道略酸。问导游如果咬破会如何?她说,会灼伤口腔粘膜。导游让我们把尝过的可可籽吐到地里。说有利于土壤。

主人接着介绍说摘下的带膜可可籽经过晾晒,薄膜会自动脱去后,脱模后的可可籽呈紫色,再去晒干,晒干后就变成深褐色。就成了做巧克力的可可豆。

最原始的巧克力制作方式是把晒干的可可豆放在锅里炒,现在自然晾干,就可以装箱出口了。 他们也可以自制可可,就是压榨出可可油。可可油非常浓稠,几乎呈酱状。他们将浓酱放入冰箱,凝为巧克力块。大工业生产巧克力的流程与之类似,再加入牛奶,糖等,与咖啡制作类似。

参观完毕,回到吃饭的凉亭,卖他们自制的巧克力产品,也给我们品尝纯度50%的巧克力,味道不错。最后,我们买了2袋巧克力,一袋100%纯度,一袋75% 纯度。拿回来品尝,挺苦的。他们的巧克力主要出口到欧洲,如瑞士等国。 这种原生的南美植物能成为国际食品也是靠了哥伦布。当年,哥伦布看到土著饮用巧克力,带回可可豆。但当时他带回的宝贝太多了,没人注意不起眼儿的可可豆。

二十年后,才被Don Hernán Cortés发现了其商业价值,欧洲人最初不喜欢这种饮料,后发现加热后更好吃,于是才流行开来。 香蕉树是为可可树挡风遮雨而用的,其他果树,也只采摘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落在地上,也让可可的味道有了果香。

近距离看到香蕉树,一棵香蕉树,开一朵花就能接几十甚至上百只香蕉。收获时只需齐根儿砍倒那棵树,成板摘下。树被砍倒后,留下一个洞茬能看出香蕉树干是茎,有洞,没多久,那个空洞旁,一棵小苗开始生长。又会有一棵香蕉树长出来。

4:30,我们离开种植园。直接回酒店。

晚上7:00,是希尔顿酒店餐厅的欢迎晚宴。

前菜是酸橙腌海鲜(Cerviche), 新鲜可口又清淡。与秘鲁不同的是,厄瓜多尔用熟海鲜。

我要了一个海鲜汤饭。

Jack的主菜是牛肉,这里的牛肉味道鲜美,厨师烹饪的技术无可挑剔。

甜点Jack是creme Brulee,这个摆盘,可以与米其林一星餐厅媲美。

我是荔枝甜品,味道出人意料地好吃!

晚上赶快收拾行李,因为第二天飞到Galapagos后,去Isabelle岛,9人小飞机,有行李限制,每人只能带24公斤重的行李。我们要收拾一个箱子,寄存在机场。

回到题目,Guayaquil(瓜亚基尔)危险吗?值不值得去?第一,有些区域很危险,晚上最好不要去偏僻的地方。第二,基多的旅游更加丰富多彩,不需要特别去一次。有时间,或者正好路过,打一下卡就可以了。厄瓜多尔可以游玩的地方太多了,瓜亚基尔应该排在很后面。

(完稿于2025年1月10日,美国亚特兰大,摄影:Jack  & 若敏)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