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佑华在美生活点滴回忆》
一、谱写圣歌,倾诉信仰
1997年,胡佑华退休后,来到美国,常在闲暇时谱写歌曲,共创作了十余首,其中包括多首颂赞基督的圣歌,如《耶稣的爱如清泉》《耶稣宝血为我流》《您是谁?我知道》等。这些作品曾被武汉两家大教堂的唱诗班演唱,其中《耶稣的爱如清泉》还被一位女教友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效果极佳。
在身患肺癌,接受放疗、体力严重衰退的晚期,他依然坚持创作,写下了表达感恩的《愿主总在我身旁》。这首歌后来在印城华人教会为他举行的追思会上由唱诗班演唱,场面动人。
此外,在姜克强教授的指导下,他还为《幽静的岸滩》《蓝色探戈》等著名歌曲配上四部合声。
二、“老顽童”的聚会情怀
2002年圣诞节前后,女儿胡培怡组织同济医科大学77级北美校友首次聚会,胡佑华亲自剪纸、布置彩球,将家里装点得喜气洋洋。他与年轻人打成一片,三天聚会中欢声笑语不断,最后竟能准确叫出46位校友及家属的姓名与关系,令人惊叹。
从此,他积极参加各种校友聚会,与年轻一代建立了深厚友谊,还收了幽默风趣的小郑为徒弟,师徒俩在聚会中的表演常令现场爆笑连连。
三、老年公寓的温馨生活
2003年夏,胡佑华与妻子李鸣真入住印第安纳波利斯“翠薇园”老年公寓,每逢周末便回女儿家团聚。他笑称这叫“上全托”。
在公寓中,他不仅为邻居理发(技艺源自中学时代父亲的训练),也与妻子一起成为义务医疗顾问。一次,李湘泉老人便秘数日、痛苦不堪,胡佑华不顾秽臭亲手为其通便,赢得邻里赞誉。
四、组织合唱团,散播欢乐
喜爱热闹的胡佑华主动发起每周一次的老年人唱歌练习,还参与排练合唱。2005年春节,他组织的老年合唱团在礼来大药厂的联欢晚会上演唱《同一首歌》,他坐着轮椅亲自指挥,观众反响热烈。
当年11月底,印城合唱团指挥调动,他临危受命,尽管患有重度肺气肿,仍毅然接任,严格训练合唱团员。在2006年春节晚会上,他带病上台指挥《今夜无眠》《大中国》,演出成功,掌声雷动。他笑称这是“临危受命不惜命”。
五、永不落幕的“Party疗法”
胡佑华酷爱聚会和卡拉OK,常高歌《三套马车》《红河谷》等名曲。他还参与跳交谊舞,年轻时曾获得过舞蹈比赛冠军。尽管后期因病只能跳半个曲子甚至无法跳舞,但只要有Party,他就容光焕发,大家打趣这叫“Party疗法”。
2010年3月,他参加人生最后一场春节聚会,献唱了父亲创作的幽默英文歌《喷嚏歌》,这首歌也成为他留给朋友们的“告别曲”。
六、诙谐小品,笑中含情
胡佑华热爱表演,常编写诙谐小品。最著名的作品《屁常规》来源于一次真实笑谈——一位医师误将“尿常规”写成了“屁常规”,引发误会。
他亲自饰演糊涂病人,配合李鸣真等人演出该小品,在多次聚会上演出,引得观众笑声连连。直到生命最后阶段,他仍坚持坐着轮椅出演,把笑声留给众人,坚守幽默至最后一刻。
七、丰富心灵,延年益寿
在美国生活的十余年里,有女儿细心照料,又有丰富的精神与社交生活,胡佑华始终心情愉快,热情开朗。他的豁达、幽默和与人为善,使他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活得温暖、快乐,也赢得了无数朋友的敬爱与怀念。
身患绝症,勇敢面对
胡佑华长期患有肺气肿,需定期到医院复查。2006年春,因肺部感染拍CT时,发现右上肺出现阴影。由于他曾在1970年代患过肺结核,医生最初怀疑为复发,但痰培养结果否定了这一可能。
接下来面临的是更严重的怀疑——肺癌。但由于病变位置特殊,支气管镜难以取材;而肺穿刺风险极大,容易引发气胸;至于直接手术切除,又担心他高龄且肺功能差,经不起麻醉风险。医生为难,只能让家属决定。
他与妻子李鸣真及女儿(都是医生)在候诊室讨论后,决定不冒险手术,选择保守观察,定期复查CT。
中药调理,阴影稳定
西医无太多办法后,女儿的好友、肿瘤专家吴红云建议尝试中药调理。李鸣真便结合自身中西医经验,开出“益气补肺、活血软坚”的方子,以黄芪、丹参、炮甲为主,熬成中药膏服用。
服药两年多,CT影像显示肺部阴影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医生、家人乃至他本人都逐渐淡化了肺癌的可能。胡佑华甚至自作主张停药,李鸣真也未坚持,这是她后来自认的一个失误。
疑似炎症,实为肺癌
2009年2月,停药半年后复查,阴影显著扩大,达4.3×3.0cm,几乎是原来的三倍。PET检查确认为肺癌,并发现肺门已有转移性淋巴结。
面对这个恶讯,胡佑华并未崩溃。他虔诚信仰基督,四周贴上红色十字架,每日祷告。精神层面积极调整,同时配合中西医治疗,饮食调理(如五红粥、乌鸡汤),并在报纸发表文章《一个患癌症的人为啥这样忙碌》,鼓励同病者。
一场“抗癌大胜仗”
经多科会诊,决定先做35次放疗。他在治疗期间几乎没有出现预期副作用,原本医生担心的吞咽困难也未发生。治疗结束时,肺部肿瘤已纤维化,转移淋巴结消失,他欣喜若狂,还写下《一场抗癌的大胜仗》,刊登于印城华文报纸。
2010年初,他再次感到胸痛,医生最初以为是感染,但后经检查发现,肺癌已转移至脊柱。虽追加10次放疗缓解了症状,但肺功能因多次治疗严重受损。稍走几步便气喘,甚至连上厕所都难以支撑。
生活逐渐需要全面照顾,他常叹:“我活得太累了!”但依旧努力维持正常社交,甚至由李鸣真推着轮椅外出打麻将排遣情绪。
2010年春节,他在两场聚会中表演了“屁常规”并唱“喷嚏歌”。2月27日还出席了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挂着他写的“虎”字,并与老友萧述祖合影。
生命最后的交代
3月1日,他呼吸明显困难。夜间将女儿召来,向妻子和女儿交代后事。尽管家人安慰他“想多了”,但他已感知生命将尽。
3月2日晚,病情急转,经诊断为肺心病,心房纤颤,住入St. Vincent医院。
病情稍稳后转入临终关怀医院(Hospice)。可惜途中受凉引发感冒并并发肺炎,抗生素治疗无效。3月12日清晨,血压已测不出,脉搏微弱,两膝冰冷,生命仅存一线。
他始终坚持等到远在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的外孙考完试赶来见他最后一面,果然于傍晚6点半赶到病房,见了他最后一面。
亲情围绕,安详离世
当晚9点10分,他在女儿、外孙和妻子的陪伴下,平静离世,因心肺功能衰竭,享年84岁。
印城合唱团成员曾到病房为他布置鲜花和气球,鼓舞他求生意志。3月12日晚,他们低声唱起他曾指挥过的《今夜无眠》,他那时的呼吸一度加快,说明他仍感受到这一切。
干女儿们贴心照顾,轮流护理;一位干女儿还在临终时播放圣歌,让他在熟悉的旋律中闭上双眼。
胡佑华选择在夜间离世,仿佛是为了不让亲人太劳累。他善良一生,关爱他人,离世前仍体贴家人。
这份善终,是他人生最终的圆满,也是上帝对他的慈悲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