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最近「憑藉口碑逆襲」的這部神劇,為什麼被扣上「直男癌」的帽子?

如果最近你有刷微博或者朋友圈,一定有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不是美國大片,而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一說起印度,國人可能就會聯想起「阿三」「髒亂差」等不太好的印象,連帶著印度電影,在國內也很難有很好的票房表現。

而《摔跤吧!爸爸》這個聽上去有點像綜藝大電影的片名,實在也不是很有吸引力。

即使有各種不利因素,這部印度寶萊塢去年的票房冠軍,仍然靠實力證明自己。國內上映4天票房過億,豆瓣評分從本來就很高的8.8上漲到9.3(應該是近幾年院線片最高分?),排片佔比也從本來偏低的13%,上漲到20%。

活生生演繹了什麼叫「憑藉口碑逆襲」

然而,在一水的「燃哭了」「帥爆了」「好看死了」「哭瞎」之類的好評中,也出現了特別不一樣的聲音——有人認為這部電影里的父親是個直男癌,不顧女兒的意願,強迫她們成為完成自己夢想的工具

看完這幾個評論,從電影院出來的我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我們看的真的是同一部電影?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但這部電影其實知道了劇情,也不太會影響觀感的。

看完電影,感覺我也懂摔跤了

《摔跤吧!爸爸》由號稱「印度阿湯哥」的阿米爾·汗主演(也有人叫他印度劉德華……),曾經頗受好評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也都是他主演的,在國內比較有知名度。

《三傻大鬧寶萊塢》

阿米爾·汗扮演的爸爸馬哈維亞,曾是印度的國家摔跤冠軍,卻一直沒能實現為國爭光的夢想。

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結果生了四個孩子全是女兒

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馬哈維亞卻意外發現兩個女兒——吉塔和芭比塔特別會打架

於是他不顧旁人的反對,開始訓練女兒,並做出很多違背印度傳統的事情:讓她們穿短褲,剪頭髮,吃肉,與男孩子對練……

值得注意的是,妻子對他說「不要把你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他回答給我一年的時間」。如果一年內她們練不出成果,也不會讓她們繼續浪費青春 。

最開始兩個女兒特別不理解,不但要比別人起得早,吃別人不會吃的苦,還要遭受別人的冷眼嘲笑。

能把男孩子揍趴在地上的姐妹倆,也不是逆來順受的主。為了反抗,她們給父親設陷阱,破壞他的規則,還瞞著他偷跑出去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視頻

此處必須插入這首神曲《壞蛋爸爸》,兩個古靈精怪的小姑娘實在是太逗了。(時長02:36)

經過同齡朋友的婚禮,吉塔和芭比塔才終於意識到自己爸爸的好——爸爸會為了她們與全世界對抗,為她們爭取一個脫離14歲就出嫁,一輩子相夫教子、鍋碗瓢盆的命運的機會。

再次站在摔跤場上的姐妹倆,用行動表示出「我想摔跤」。此這裡開始,從被動到主動,兩人才真正開始了摔跤手之路。

之後的劇情,是運動題材教科書般的發展軌跡:先是女兒小有成就,相繼成為國內冠軍,然後在國際賽場上遭遇挫折,最後在爸爸的幫助下,憑藉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為國爭光,證明自己的同時成為印度女性模範。

雖然電影的題材和劇情發展並不新鮮,但事實證明,套路拍好了,也是好看的套路。

整部電影是非常典型的「運動片」,劇情工整,即有緊張激烈的比賽,也有低谷高潮,還有親情、女權等主題升華成分。

情緒渲染飽滿,該燃的地方燃,該煽情的地方也不手軟,140分鐘里時刻牽動著觀眾的心弦。(印度版是169分鐘,不算字幕中國上映刪減了20分鐘,不過我覺得刪了之後節奏更好……)

更重要的一點是,影片把摔跤比賽拍得非常認真,而且好看。從比賽規則講解,到實戰演練,具細無遺,卻不讓人覺得枯燥。

吉塔的最後三場比賽,每一場都完整展現,過程相當跌宕起伏,就像在大屏幕上看奧運會一樣,特別緊張,一直為女主角捏著一把汗。

最後的反敗為勝,其實早在電影看到4分之一的時候我就可以猜到,然而還是會在比賽過程當中攥緊雙手,真的看到勝利時,忍不住在內心為她喝彩鼓掌。

這種燃,一方面來自劇情推進,另一方面也因為有誠意的製作。片中有大量摔跤鏡頭,全是實拍,演員們為電影提前訓練了一年,由印度國家級摔跤教練親自訓練。

飾演成年芭比塔的演員,只有一場摔跤戲份,也跟著練了九個月。就連兩個飾演幼年時期的小演員,也訓練了7個月。

主角阿米爾·汗更不用說,52歲的他在片中要飾演19歲、29歲和55歲三個人生階段。拍攝中他先完成19歲的戲份,然後瘋狂增重28公斤到97公斤,體脂高達37%,甚至穿襪子都很難完成。

你敢信這是50多歲的身體?

然後再拍29歲的戲份,為此他又花了5個月,暴瘦50斤,體脂回到9.6%。

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折騰,直接從19歲、29歲再拍55歲不就好了(從瘦到胖)。阿米爾·汗卻說:「那樣我就沒有動力瘦回去了。」

減肥前 vs 減肥後

任何拋開社會背景談三觀,都是耍流氓

雖然我們經常說要拋開意識形態看藝術,但討論這一部電影,肯定無法割裂開它背後的社會意義。

女性、印度、摔跤這三個關鍵詞聯繫在一起,無法迴避「女權」的問題。

然而任何拋開社會背景來談三觀,妥妥都是耍流氓。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來看看現實中的印度是什麼樣子。

想必大家多少都有一些概念,印度的女性地位有多低。印度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工作比例低,農村地區包辦婚姻和性別歧視導致的弒嬰都屢見不鮮。被世界多家機構評選為「世界上最不適合女性居住的地方」

2015年的數據顯示印度的男女比例是1000: 914,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同時,印度也是世界上童婚現象最嚴重的國家,比例高達47%。農村女孩14歲就出嫁,然後一輩子過著生兒育女做家務的生活,許多20多歲的印度女子,已經是5、6個孩子的媽了,這還只是活下來的孩子。

社會地位的地下,跟印度女性的經濟狀況直接相關。雖然種姓制度廢除已久,仍然對印度社會有深遠的影響。按照傳統,女子出嫁要負擔結婚費用的大部分,還要附帶大量嫁妝,所以印度家庭往往視女性為負擔。買賣妻子、換妻、租妻現象更是普遍。

並且,印度還是世界上臭名昭著的強姦犯罪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012年新德里的黑公交強姦案應該還有不少人記得。

根據2011年的數據,印度平均每3分鐘就會發生一起對女性暴力犯罪,每22分鐘就會有一件強姦案。而首都新德里,更是有「強姦之都」之稱。

原因之一,印度的司法系統被認為是世界上效率最差、耗時最長的系統之一。每年未解決的案件多達400多萬件。強姦犯在印度的犯案成本極低,大多是關幾天就放。反而受害者會受到公眾的嘲笑,甚至自殺。

對於強姦案,從施暴者到不少律師、高官都認為是女孩的錯

《摔跤吧!爸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片中男主角和女兒們所在的哈里亞納州,毗鄰新德里,以男性專斷主宰的村委會聞名。

電影原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

在哈里亞納,男孩可以穿著短褲學摔跤,女孩子則要長衣蔽體,不出家門半步。「榮譽謀殺」和選擇性墮胎尤其普遍。

據2011年印度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哈里亞納的性別比也是全國最失衡的,每1000名男性只匹配877名女性,與全國940的水平差距頗大。

在這樣惡劣的社會環境中,片中父親所做的事情,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電影男主角的原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Mahavir Singh Phogat),也許算不上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因為他如果有兒子,應該也是讓兒子去聯繫摔跤,女兒早早出嫁。

然而現實卻是,他們家四個女兒,被他培養出了3個冠軍。

Phogat家四姐妹

吉塔19歲、芭比塔17歲的時候去到大城市, 並獲得了大學的獎學金,成為了真正的職業選手。

2010年,吉塔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英聯邦運動會的摔跤冠軍。2012年又成了第一位代表印度參加夏季奧運會的女性摔跤選手。

吉塔

妹妹芭比塔,則在2014年格拉斯哥英聯邦運動會55公斤級女子自由式摔跤賽上獲得金牌,同時兩次獲得英聯邦摔跤錦標賽金牌。

芭比塔

片中的侄子,現實中則是吉塔和芭比塔的堂妹,她也在2014格拉斯哥英聯邦運動會48公斤級女子自由式摔跤賽上獲得金牌。

而電影中沒有出現的三妹 Ritu Phogat,在去年的新加坡英聯邦運動會48公斤級女子自由式摔跤賽上獲得金牌。

Ritu

毫不誇張地說,Phogat 家族改變了印度女子摔跤項目的歷史

電影中在決賽前,父親對吉塔說的一段話成了她心中的動力之源:

明天比賽的策略只有一個,就是讓人們記住你。銀牌很快就會被遺忘,只有贏了金牌,你才會成為典範。典範將被永遠銘記在心。

如果你明天贏了,勝利將不會只屬於你,還屬於數千萬個被認為不及男生的女孩,勝利屬於那些被禁錮在家裡相夫教子的女人。

明天的比賽,你的對手將不僅僅是那個澳大利亞選手,還有那些歧視女性的人。

現實生活中,因為 Phogat 家女兒們的成功,哈里亞納越來越多的家庭讓女孩參與進這項運動中。

也有人說父親對女兒太狠,小時候訓練太苦。

但任何一個看體育比賽的人恐怕都知道,競技體育就是需要長年累月的艱苦訓練的,無論是足球籃球乒乓球,還是體操舉重摔跤,多少世界冠軍都是小時候哭著被家長、教練逼出來的,這一點,我們中國人應該最不陌生才對。

雖然對於生活在發達國家、發達地區的女孩兒來說,練體育不見得是一條多麼好的出路。但對於一出生就幾乎被定死,只有嫁人生孩子這一命運的印度農村女孩來說,摔跤可能已經是她們和家人拼盡全力,搏出一個人生選擇權的唯一途徑。

甚至片中的女孩兒,她們也不見得多愛「摔跤」這一運動本身,但對於勝利的渴望,我相信只要是人都會有吧。

渴望勝利的眼神

電影中有一段劇情,媽媽問父親,你讓她們練摔跤,以後嫁不出去怎麼辦?

父親回答說「當她們成為冠軍後,由她們來選願意嫁給誰。」(大意)

而現實中,去年11月吉塔結婚了,新郎也是一名印度著名摔跤運動員。5000多賓客到場祝賀,其中就有本片男主角的演員阿米爾·汗。

阿米爾·汗參加吉塔的婚禮

當然,也不是說《摔跤吧!爸爸》一點缺點都沒有。片中爸爸無敵的「主角光環」,國家教練的卑鄙手段,還有配合音樂的煽情橋段,顯得都頗為刻意。

但一想到這些故事是有原型支撐的,電影為了藝術效果做一點誇張,好象也不是不可原諒。

最後說點與我個人感受相關的。

片中父親這一角色,其實是比起女權更觸動我的地方。很多人說父親代表著極強的「父權」,一直指揮女兒做這做那,他說的都對,不按照他說就是錯。

不知他們是否注意到,影片最後把父親被關進「小黑屋」,吉塔獨自面對強大的對手並取得勝利,就代表著吉塔作為一個成年女性,她不再是父親的「工具」,完成了自我獨立的成長。

其實,在吉塔第一次在摔跤場打敗父親的時候,絕對的父權就已經崩塌了。與此相對,卻是「父愛」的表現愈發明顯。

妹妹指著牆上的冠軍獎牌,對姐姐吉塔說「不是你的技術比他好,而是爸爸老了。你會越來越強,但爸爸只會一天一天變老。

這裡是這部電影第一次讓我控制不住淚崩的地方。劇情太刻意、煽情目的太明顯又怎麼樣呢?

我愛爸爸啊。

文 、編_ 阿作

圖片來自網路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台「網易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外灘畫報,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