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凈值人群配置美元資產 赴港買保險排起長隊
隨著美中貿易戰再起,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再次臨七關口,不少中國人再次產生了赴港買保險的想法。而這背後反映出的,是人民幣境外投資這個老生長談的問題。
5月中旬,在深圳工作的徐珊到香港保險公司買了一份美元的儲蓄型產品,為自己的資產增值保值。而在香港一家保險公司做資深代理人的楊文最近變得非常忙碌,據她觀察像徐珊這樣赴港買保險的人漸漸多起來,連周末客人都排滿了。
人民幣持續走弱是誘因
北京經濟觀察網1日報道,因為毗鄰香港,徐珊身邊的朋友有在香港配置一部分的美元資產,而她則一直在猶豫,一來是因為懶得過境去香港,二來想著可以投資的錢也不是很多,真正讓她下決心投資始於2018年人民幣的持續走軟。
圖為山西太原一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圖片來源:中新社)
而隨著美中貿易摩擦升級,2019年5月人民幣持續走弱,再度面臨破「7」關口。
其實,「心情隨著人民幣波動而波動的客人很多。」楊文介紹,大概5月初的時候客人就已經挺多了,有一次客人從繳費中心排隊到樓下電梯口,投保量還一度導致系統癱瘓,她沒想到周末來公司買保險的人很多,大樓內人潮湧動。她說,還有個客戶說要6月1日這個周末過來,但是她當周基本都排滿了,還不知道怎麼辦。
普益標準研究員於康表示,就目前國際市場情況來看,美元的安全性、穩定性、流動性相對較好,在預期美元對人民幣的升值的情況下,可適當購入美元理財產品,避免資產縮水。此外,對於近期有美元實際需求的投資者,比如出國留學、旅遊、購置海外房產等,也可選擇配置一定量美元理財產品。
資金出境「路數」不同
到香港繳納保費,就需要把資金匯到香港;到期賠付或者儲蓄產品的收益保險公司會開具美元支票給客人,而有些重疾險保單賠付額達10萬美元,即便在香港兌換好,資金也需要入境。而根據中國外管局規定,對個人結匯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
目前對於小額的繳費,可以通過直接交現金、萬事達卡或者visa卡三種方式。徐珊從代理人那裡了解到也可以三種一起用上,一半刷卡,一半付現金,幾張卡同時用也是可以的。
徐珊只投了5千美元的儲蓄型產品,在總額範圍之內。
如果超過額度和限制,資金是否不能出入境呢?「你可以直接在中國國內打人民幣到一個內地交易賬戶,我們打美金到你所需要的外幣賬戶就可以了,前提是你要有一個外幣賬戶。有些貿易公司有這方面的需求,通常就是客戶打過去,貿易公司就會匯款,一般速度都很快。」楊文介紹,有時候這些公司會賺大概0.5%左右的匯率點,有時候如果對方也需要人民幣就會好一些,不用多收0.5%的手續費。
境外資產配置機會與風險並存
除了像徐珊的白領外,中國高凈值人群也在關注著海外資產配置機會。作為海外資產配置的主力,中國高凈值人群正快速擴張。瑞士信貸銀行發布的《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身價超過百萬美元的人數超過348萬,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瑞士信貸還估計,這個數字將在2023年突破546萬人,這意味中國的百萬美元高凈值人群將會在五年之內增加60%。
高凈值群體漸漸地開始認識到投資單一幣種風險大,將資產進行多元化配置,才能夠真正達到避險的目的。似乎全球資產配置是對衝風險的首選。一旦未來出現「黑天鵝」,單一的投資方式恐令投資者損失,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選擇進行全球資產配置對衝風險。
不過,這種資金出境進行海外投資的手段並非毫無法律風險。近日中國外管局通報了17起外匯違規典型案件,其中包括有數家貿易公司使用虛假提單,虛構貿易背景對外付匯;有個人向他人賬戶支付數億元人民幣,私自購買外匯,用於在境外購買房產等。
與此同時,市場主體也需要思忖:何謂真正意義上的合法合規之資產保值增值。管理層就匯率問題,亦多次發聲,安撫市場情緒。「目前雖然匯率出現一些偶發性超調,但市場狀況是平穩的,沒有也不允許『出事』。」5月23日,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國強表示。
劉國強指出,下一個階段外部形勢錯綜複雜,漲、跌因素都有,但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於康也表示,對於境外資產配置應考慮以下三點:首先要注意匯率風險,不能只留意短期的匯率,要關注長期的匯率走勢。其次,要考慮購匯成本,人民幣兌換美元有一定限制,在時間成本上,購買美元理財產品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再者,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時要關注底層資產配置情況,應契合自身風險偏好和多元資產配置需求,避免盲目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