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理財|為什麼自己存不下錢?做個小測試就知道了

您經常抱怨自己老是存不到錢嗎?這實在不怪你,因為人類遠古開始,基因裡面就沒有存錢的觀念。

NBC新聞網報導指出,自從史前時代,人類最初只會想到眼前的事,像是下一餐會在哪裡?會從哪來?以及甚麼時候可以吃到?這一切都跟今天要如何生存下去有關,而沒有去計划到更長遠的打算。

科學家就發現,如果當今你的銀行存款沒有達到理想的數字,千萬不要怪你自己,因為人類的頭腦運作基本上跟你想存錢的意願是背道而馳的。

不過也有行為經濟學家花了很多工夫,研究怎麼改變這個情況,並歸納出可以讓你做好正確財務規劃的方式。「解碼新消費心智」(Decoding the New Consumer Mind)作者同時也是消費心理學家的Kit Yarrow就提出以下五種方式,希望可以幫助消費者養成儲存雨天基金的習慣。

首先,要設立自動化的儲蓄機制然後暫時忘掉它。當你有加薪或是額外一筆收入時,最好用轉帳的方式,直接入帳到你的存款帳戶,這樣你不會看到錢,也就不會去花這筆錢。而當你有急需時,也就可以有更多選擇有錢可用。

其次,將未來視覺化。當你想花錢買東西時,不管金額多少,先想像一下你5年後的未來,有助於做出好的花費決定,判斷這個東西對你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5年的時間裡會不會用到。

接著要了解你是哪一種的儲蓄者,是比較「著眼於大方向」還是比較「注意細節」。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一項研究發現,參與研究受試者的想法跟儲蓄目標相反的人,反而更能成功存錢。

舉例來說,如果是重視大方向不拘小節的人,反而會在試圖遵守特定儲蓄目標時就愈能成功,這種目標像是存愈多錢愈好或者是訂出固定金額等等;而重視細節的人,反而在制定大方向的儲蓄目標容易成功。

另外就是要找出自己的儲蓄動機。如果對於儲蓄不感興趣,或者是找不到甚麼理由儲蓄的人,通常就不太想存錢。社會心理學的理論顯示,人類的動機首先是要避免負面的事情,其次便是接近或追求正面的事情。找出儲蓄的動機,便有助於制定目標去執行。

最後,在關鍵的時候可以做出改變。例如人生中有新生活、買了房子或換了工作,甚至有新的伴侶,都可以依據這些重要的改變,調整你的存錢計劃。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Haiwai,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外新聞小編

關注亞特蘭大華人生活網,即時收取美國亞特蘭大市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亞城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