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後你還打疫苗嗎?佐州男子稱「疫苗害了我」持槍狂掃CDC
8月8日下午,亞特蘭大一場密集槍聲撕裂了埃默里大學和CDC(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一帶的平靜——槍聲來自CDC總部外,一名33歲的警員在交火中殉職,槍手被當場擊斃。
這起震驚全美的案件,不只是一次孤立的暴力事件,它背後牽扯出美國社會多年累積的防疫爭議、政治極化,以及對CDC的長期「妖魔化」——而這一切,終於以子彈的形式落在CDC玻璃外牆上。
槍手與動機
警方確認,槍手是來自喬治亞州Kennesaw的帕特里克·約瑟夫·懷特(Patrick Joseph White),年僅30歲。
懷特的家人告訴執法部門,他近期身體狀況不好,並堅信自己因新冠疫苗受害,把怨恨指向CDC,認為該機構推廣疫苗「害了自己」。案發前,他的父親曾報警稱兒子有自殺傾向。
調查發現,他作案時攜帶一支半自動步槍、兩把手槍和一把霰彈槍,並戴著類似外科口罩的面罩。現場視頻顯示,短短15秒內,他朝CDC方向射出約30發子彈,擊中至少四棟大樓的玻璃。
殉職警員
在這場突發中,DeKalb County警官大衛·羅斯(David Rose)中槍身亡。羅斯是海軍陸戰隊退役軍人,今年3月剛從警校畢業,家中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妻子還懷著第三胎。
縣行政長官感嘆:「今晚,一個妻子失去了丈夫,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尚未出生——失去了父親。」
為什麼有人說「早晚會發生」
媒體引述一名CDC資深員工的話:「我其實很驚訝,這事沒更早發生。」
過去幾年,CDC在疫情中的防疫政策、口罩令、學校停課和疫苗接種等問題上,被反疫苗團體和部分政客長期攻擊。
最初,新冠疫苗曾是特朗普政府的「功績」,他在2020年底高調稱之為「拯救數百萬生命的國家成就」。但很快,政治風向轉向——反口罩、反封鎖、甚至反疫苗的情緒被不斷放大,CDC成了這些怒火的集中靶子。
如今,負責美國公共衛生系統的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正是長期的「反疫苗頭號人物」——羅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
他曾被研究機構列入「疫苗錯誤信息十二人」名單,在擔任部長前就揚言要「清理CDC的腐敗泥潭」。槍擊發生後,他先發的是自己釣魚的照片,直到被批評才發表聲明稱與CDC保持「密切協調」。
從網路仇恨到現實槍擊
懷特並非唯一一個在社交媒體上痛斥CDC的人。疫情以來,大量美國人加入反疫苗社群,「自己做研究」成了拒絕科學共識的理由,而社交媒體的演算法讓這種不信任和憤怒被迅速放大。
在信息極化與槍支泛濫的雙重作用下,一個抑鬱、憤怒的人就能在幾分鐘內,把鍵盤上的咆哮變成現實中的槍火。
這起事件不僅讓CDC員工收到「摘掉車上CDC貼紙」的安全提醒,也讓很多亞特蘭大本地人開始反思:
- 疫苗的安全性爭議會不會在美國社會持續激化?
- 在政治極化下,科學機構如何保證自己不被「當成敵人」?
- 在一個持槍自由的國家,公共安全是否還只靠「避開危險區域」?
有華人網友在社交平台表示:「我不是反疫苗,但我擔心,CDC如果繼續被政治化,公共衛生事件會更難應對。」
也有人反問:「如果真的打疫苗出問題,普通人該怎麼辦?不信CDC,能信誰?」
「亞特蘭大生活網」的讀者們,你們支持打疫苗還是支持不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