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喬治亞牙醫提醒!萬聖節糖果大考驗,這幾種最傷孩子牙齒!

萬聖節臨近,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莫過於「Trick or Treat」——一袋又一袋五顏六色的糖果讓他們樂開了花。但在糖衣的甜蜜背後,隱藏著對牙齒的最大威脅。

喬治亞州三位牙科專家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家長:並非所有糖果都一樣危險,但有些確實是蛀牙的「重災區」。

粘牙糖果:蛀牙的「頭號元兇」

Buford的修復牙科醫生 Ashley Curington 博士直言:「不是所有糖果都同樣糟糕,但最可怕的是那些又粘又甜的。」

例如孩子們最愛的太妃糖、焦糖巧克力棒,如 Snickers、Butterfinger等等。Curington解釋說,這類糖果含有高糖分且質地黏稠,會牢牢附著在牙齒縫隙中,導致牙齒長時間暴露在糖分環境下,從而加速細菌滋生和齲齒形成。

她的經驗法則很直白:「如果五分鐘後還能在牙齒里摳出糖,那它就是太粘了。」

來自Suwanee兒童牙科診所 Mustard Seed 的 Yoomee Kim 博士 和 Amanda Malayter 博士也提醒,除了糖果,葡萄乾、軟糖、甚至Goldfish餅乾這些「看似健康的小零食」也同樣容易嵌入牙縫。家長常以為替換掉糖果就安全,但這些食物殘渣更容易被忽視,危害不減反增。

硬糖與棒棒糖:牙齒的「隱形殺手」

除了黏性糖果,硬糖(Hard Candy) 同樣危險。Curington 博士指出,硬糖不僅可能造成牙齒崩裂,還存在兒童吞咽嗆咳風險。

例如 Jawbreaker(鐵球糖)、Tootsie Pop(夾心棒棒糖) 等需要長時間含化的糖果,會讓牙齒在高糖環境中「浸泡」更久。Kim 博士補充道:「這類糖果要吃很久,糖分幾乎持續附著在牙面上,長期下來非常容易導致蛀牙。」

更糟的是,孩子們常把糖果藏起來,吃上幾周甚至幾個月。Curington 建議家長 在萬聖節兩周後丟棄剩餘糖果,因為放置時間越久,糖果會變硬、變干,更容易傷牙。

巧克力:相對安全的「甜蜜選擇」

好消息是——不是所有糖果都必須被禁。三位牙醫一致認為,巧克力類糖果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Curington 解釋:「純巧克力在口腔中會迅速融化,不會像焦糖那樣殘留。」

根據 美國兒童牙科學會(AAPD) 的建議:無糖口香糖和黑巧克力是牙齒最友好的選擇;牛奶巧克力次之,也可以適量食用;但要避免帶有焦糖、花生或太妃夾心的巧克力,如 Snickers、Milky Way。

Kim 博士補充:「像 Reese』s 花生醬杯這類糖果問題不大,因為花生醬能快速融化,不會黏牙。」

家長可以這樣做

即使孩子們少吃「高危糖果」,家長仍需注意日常口腔護理。三位牙醫一致強調,刷牙和漱口是防蛀的關鍵:

  • 每天刷牙兩次,每次至少兩分鐘;
  • 每晚睡前要使用牙線;
  • 吃完糖後,讓孩子喝水漱口,幫助沖走殘留的糖分與食物顆粒;
  • 避免吃完糖後立即刷牙,因為酸性環境可能暫時軟化牙釉質,建議等10–15分鐘再刷。

Malayter 博士幽默地說:「我不想當那個發牙刷的『掃興鄰居』,但家長確實該在節日後幫孩子重拾刷牙習慣。」

廣告圖片推廣 精彩內容繼續

牙醫推薦的「聰明吃糖法」:

  • 集中時間吃糖:讓孩子在飯後一次性吃,而不是全天多次吃零食。
  • 吃完立即喝水或咀嚼無糖口香糖:有助於中和口腔酸性。
  • 設定「糖果期限」:讓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幾樣,其他的可以捐給慈善機構或「換禮物」活動。

喬治亞牙醫的共識是:糖果不是完全不能吃,但聰明吃、及時清潔才是關鍵。家長們在萬聖節分糖時,不妨多留意糖果種類,幫孩子保留快樂的同時,也守護他們的小牙齒。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亞特蘭大生活網,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