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特總統於喬治亞老家去世!終年100歲,生前成就中美建交
2024年12月29日下午3:45左右,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美國第39任總統,於喬治亞州Plains的家中安詳辭世,享年100歲。
他的一生不僅是政治生涯的縮影,更是慈善事業和人道主義的標杆。作為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總統,卡特在卸任後重新定義了「後總統生涯」的意義。他與中國的深厚淵源也成為其任期和後續外交成就的重要篇章。
從農場男孩到白宮主人
吉米·卡特於1924年10月1日出生在喬治亞州的個農業小鎮Plains。他是農民和商人厄爾·卡特(Earl Carter)與護士莉蓮·戈迪·卡特(Lillian Gordy Carter)的長子。年少時,他憑藉優異的學術表現獲得了進入美國海軍學院的資格,畢業後加入核潛艇部隊,成為著名的「里科弗男孩」(Rickover』s boys)。
然而,一場家庭變故改變了他的職業道路。1953年,他的父親因癌症去世,卡特選擇退役,返回家鄉接管家族農場。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開始涉足政治,從學校董事會到喬治亞州參議員,再到1970年的州長之位,為日後問鼎總統打下了基礎。
總統任期的輝煌與挫折
1976年,卡特以「局外人」的形象贏得總統大選,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來自喬治亞州的總統。在任期間,他致力於推進人權,重建水門事件後政府的公信力,並促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戴維營協議》**,成功緩和了以色列與埃及的長期敵對關係。
中美建交的奠基人
卡特總統在中美關係史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他與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共同完成了中美關係的歷史性轉折。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結束了長達30年的對立狀態。這一決定不僅改變了兩國的關係,也深刻影響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
儘管在總統任期內留下了爭議,卡特在卸任後的表現卻被譽為「未完成的總統生涯」。回到家鄉Plains後,他投身於慈善事業和全球人道主義工作。
卡特以志願者身份加入「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親自參與建造房屋,幫助貧困家庭。他和妻子羅莎琳·卡特(Rosalynn Carter)共同創立了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致力於促進全球和平、公共健康和民主建設。卡特中心的工作為多國疫病防控和選舉監督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他贏得了包括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多項國際榮譽。
卡特卸任後對中國事務保持了密切關注。他多次訪問中國,通過卡特中心推動中美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例如,他參與了中國鄉村衛生系統的現代化項目,並與中方共同推動公共健康項目。他還公開呼籲中美加強對話,避免衝突升級,成為兩國友誼的重要橋樑。
一生的伴侶與家庭
羅莎琳是卡特生命中的堅定伴侶,兩人攜手走過了77年的婚姻。2023年11月,羅莎琳先於卡特辭世。儘管失去了最親密的夥伴,卡特的家族卻繼續延續了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孩子、11個孫輩和14個曾孫輩共同見證了這對夫妻的傳奇人生。
卡特的一生不僅是個人成就的篇章,更是對社會的啟迪。他展現了「人道主義無關職位高低」的理念,即使在卸任後,仍用行動踐行對世界的承諾。正如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所言:「吉米和羅莎琳·卡特在地球上為更多人做了更多好事,勝過任何一對夫婦。」
卡特的離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他的影響力將長存。無論是通過《戴維營協議》還是中美建交的歷史性成就,他的名字都將被世世代代銘記。正如歷史學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所言:「人們將慶祝吉米·卡特百年,直到未來的百年。他的聲譽只會持續增長。」
讓我們懷念這位偉大的政治家、人道主義者和榜樣,並以他所堅守的價值觀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