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筆記 | 新奇有趣 色如玉版鯉魚凍
離家千萬里,久了,自然而然的鄉愁就會湧上心頭;能解鄉愁的最有效方法,當然是留在舌尖上的故鄉的味道。
月初,亞城釣友在送我鰣魚的時候,附帶送了一尾十來磅重的碩大鯉魚。
網傳大鯉魚在美國的江河中泛濫成災,我還一直感到納悶,如此美味,為何得不到賞識?
燃鵝,在這裡一年,江湖中卻從來沒見過活生生的大鯉魚,超市裡的冰鎮鯉魚又讓我難以下手。
當這麼一條大河鯉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相信了,相信亞城的江湖裡是真有無數的鯉魚。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黃河鯉我是沒嘗過,但江南鯉倒是食過無數,從長江到贛江,從珠江到邕江,從烏江到龍江……
但記憶中的野生河鯉也就三五斤重,十多磅的倒是很少得見。
擺弄這麼個大傢伙還真有點費勁,光是刨鱗就費了老大功夫。
剛開始還滿腦子的紅燒鯉魚,當刮下一大堆魚鱗時,卻有了故鄉至今猶存的一道美味來。
魚凍——兒時的最愛。
記得小時候在鄉下,每次燒魚,外婆的嘴裡總是喃著:「得魚莫歡喜,又去油鹽又去米。」
那時候村裡的溝河水塘從來不缺魚,吃魚並不是什麼難事,一年四季,只有到了冬季我才會站在外婆身旁看她飛快地去除魚鱗,滿懷期待地看著她做那一道只有在冬季才能吃上的美味——魚凍。因為要想燒制的魚湯成「凍」,必須具備低溫的條件,天冷湯汁才能凝固。
那時候哪裡聽說過冰箱,因此,要想成就魚凍,只能等到寒冬季節。
那時候外婆會把魚鱗和魚頭魚尾一起熬成一鍋湯,然後放置一夜,第二天中午才有一盆晶瑩剔透的魚凍擺上餐桌,這道菜百吃不厭。
這一回,我也沒捨得把這些厚實大片的鯉魚鱗棄之不顧,將它們與魚鰭魚尾放在一起,加上一大鍋清水,慢火熬制。
待到鍋中的魚鱗片捲曲如花時,加入食鹽、料酒、薑絲,繼續熬制約三十分鐘,直到湯水泛白。
將湯水盛入玻璃盆和湯碗中,等待冷卻。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家家都有冰箱,不用等到天寒地凍的冬季,把冷卻的魚湯罩上保鮮膜,然後放入冰箱。
經過一夜的冷藏,魚鱗湯就成了這般模樣,渾如老玉般晶瑩。
切成塊,此時已是口舌生津。
撒上蔥段,賣相十足。
重口味的,還可以煮一鍋紅油澆上,要花椒紅油那種。
我不太受得了麻辣,所以另外油爆蒜米干辣椒,拌入切成塊狀的鯉魚凍中,那滋味恰恰就是兒時的味道。
魚凍的製作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實際上就是用魚鱗、魚骨、魚頭熬制的一鍋湯汁,經過冷卻凝固而成。
它就是那麼簡單地一解我的鄉愁。
你要不要也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