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突破!里程碑式發現,專家們終於找到了自閉症的病因
自閉症一直是個讓人頭疼的謎團,科學界早就知道它跟家族遺傳有點關係,但到底是哪些DNA小變化搞亂了大腦,怎麼影響神經,大家都摸不著頭腦。
終於,日本神戶大學的研究團隊給出了個重磅答案!他們發現,自閉症可能跟大腦里的「清理系統」失靈有關——這個系統本該負責掃除廢物和壞掉的細胞部件,但基因突變一搞亂,廢物堆積,信號傳導就亂套了。
這項研究剛在權威期刊《細胞基因組學》上發表,絕對是自閉症研究的一大里程碑!
研究團隊解釋說,神經元得不斷更新自己才能正常傳遞信息。可在很多自閉症患者身上,基因突變讓這個「內部清潔」失靈,老舊或壞掉的部件堆在神經元里,信號自然傳不順。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很多自閉症孩子語言遲緩、學習吃力、社交有障礙的原因。研究帶頭人總結:「這些突變搞亂了蛋白質質量控制,可能是神經問題的根源。」
為了挖深這事兒,團隊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建了個「自閉症突變細胞庫」,收錄了63種跟自閉症最相關的基因突變,每種都配了一套基因一樣的細胞系。這些細胞來自小鼠胚胎幹細胞,能長成各種類型,包括腦組織,放心,沒用人類胚胎!
他們還把這些突變基因塞進成年小鼠,觀察腦結構和行為變化。結果發現,不管哪種突變,大腦里都有個共同問題:神經細胞清理廢物的能力不行了,就像工廠流水線堵塞,系統全亂了。
更酷的是,這些基因突變不只跟自閉症掛鉤,還常在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身上出現。這意味著神戶大學的「細胞庫」未來可能幫著研究更多精神疾病,潛力巨大!
研究團隊很興奮,說這發現為開發新葯開了門。將來醫生也許能根據每個人的基因圖譜,定製專屬干預方案。不過,別急,這離真正在醫院用還早,短期內別指望有新療法。
這研究最大的亮點是,自閉症研究終於從「找風險基因」轉向「搞清病因」,是解開這個複雜神經難題的關鍵一步。話說回來,近年來自閉症診斷率飆升,英國1998到2019年增長了787%,NHS數據顯示,今年已有20多萬人排隊等評估,比2021年多了三倍!這跟診斷技術進步和社會認知提高分不開。
不過,有意思的是,不是所有自閉症人士都覺得這需要「治」。很多人認為自閉症是種神經差異,值得理解和接納,而不是非得「改掉」。像環保少女格蕾塔·通貝里和特斯拉老闆埃隆·馬斯克,都公開說自己屬於自閉症譜系(ASC),挺驕傲的!
當然,基因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研究也提醒,自閉症可能是「基因+環境」聯合作怪。比如,罕見病肌強直性營養不良1型(DM1)會讓自閉症風險高14倍;環境方面,孕媽尿液里BPA(一種塑料硬化劑)濃度高,男嬰兩歲出現自閉癥狀概率翻三倍,11歲確診風險漲六倍。BPA常藏在塑料製品和罐頭裡,被懷疑會干擾發育。
神戶大學的突破讓我們離自閉症真相又近了一步。雖然解謎還在繼續,但這告訴我們:理解疾病得先看清系統性問題。這也為未來搞出「基因定製」的精準治療鋪了路,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