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孩子發燒不用太著急,美國兒醫教你看清誤區,正確應對
感冒發燒鼻塞咳嗽簡直就是這個季節的常態。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問題不大,很快就會好;雖然我們都懂小朋友就是這樣漸漸有了自身抵抗力然後慢慢長大,但是看到孩子受罪,家長心裡還是不好受。
成長在洛杉磯微信號的小編媽媽參考美國兒科學會發表的論文「Fever and Antipyretic Use in Children」,以及美國兒科醫生 Dr. Natasha Burgert 的文章為大家提供以下資訊,也許可以幫助家長更正確地面對和處理孩子感冒發燒的情況。
孩子為什麼會發燒?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體溫在98.6°F(37°C)左右,大腦中有一個叫做「下丘腦」的自動調節「部門」。當有外敵入侵時,比如細菌啦病毒啦,下丘腦會把溫度大幅調高來對抗它們!這個時候,我們就「發燒」了。讓小朋友發燒的主要原因除了細菌和病毒感染外,還有穿得過多捂得太實 (常見於嬰兒) 和免疫接種。有些小朋友長牙的時候也會發燒,但通常不會超過100°F(37.8°C)。
5條讓你稍稍安心的發燒事實
孩子發燒都是讓父母著急捉狂的一件事。但是,我想告訴你5條關於發燒的事實,希望這幾條事實能減輕你面對孩子發燒時的「焦慮」,讓你至少稍稍安心~
請注意:以下這些發燒的事實僅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孩子以及常見的發燒(幽閉症,黃熱病,棒球熱等罕見疾病不包括在內)。3個月以下的嬰兒一旦出現發燒你務必要馬上聯絡你的兒醫。
1.體溫升高並不是壞事
發燒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本身,真正的敵人是細菌和病毒。細菌和病毒很喜歡我們的正常體溫但大多數無法在高溫下複製。當細菌和病毒入侵時,正常孩子的機體會用發燒來抵抗外來病原體的感染,所以發燒其實說明了你的孩子有堅強的自身免疫防禦系統。所以,除非罕見情況,孩子在感染期間出現高燒並不是決定要不要去急診的指標。
2. 體溫越高並不代表病越重
通常超過100°F我們稱之為發燒,不過除非罕見情況,101°F和103°F並沒有什麼區別。我在診所常常見到發著高燒還在滿地跑的孩子,也有些孩子雖然低燒但卻看上去萎靡不振。每個孩子發燒的反應都不同,所以不管體溫計上的數字如何,重點是要仔細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嚴重疾病的跡象。比如他們的不舒服程度,有沒有活力,是否可能脫水等。一旦你有任何擔心,都應該與你的兒醫聯絡。
3. 發燒不一定要吃藥
你已經了解了發燒可以幫助孩子的機體對抗感染,所以除非發燒讓孩子特別不舒服,不然沒有必要吃退熱葯。因為吃退熱葯並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只是讓孩子感覺舒服一點。比如孩子發燒的時候感覺煩躁不安睡不好吃不好,退燒藥的確會讓孩子舒服很多(體溫稍降就開始玩了有沒有),還可以降低脫水的風險。如果你決定帶孩子去兒科診所,去之前就可以服用退燒藥,不必等到醫生看完後再給,因為孩子在舒服的時候更配合兒醫的檢查,而只有做好檢查醫生才能及時發現病因對症處理。
發燒的日常護理上,美國兒科學會有以下一些建議:
- 發燒時別「捂」孩子,這樣會阻止身體散熱,並可導致體溫上升。確保孩子的卧室溫度適中。
- 有些家長會使用洗溫水澡的方式降溫,這種方法只能暫時降溫,事實上,讓孩子在發燒時洗澡會讓他們覺得不舒服。禁止使用酒精或冰袋/冷水澡(會導致冷戰,反而讓體溫上升)。
- 提供大量的液體以免脫水,因為發燒讓小朋友比平時容易丟失液體。水,湯,果汁,棒冰,及各種口味的gelatin都是不錯的選擇。不要應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包括可樂和茶,因為這些會增加排尿導致脫水加重。如果孩子有嘔吐或腹瀉,詢問下醫生需不需要補充兒童專用的電解質飲料(如下圖),不要給孩子喝成人的運動飲料。
- 一般情況下,讓孩子選擇吃他們想吃的東西,別太多就行。一定要確保孩子有充分的休息,當然也不是說整天躺在床上,放鬆就好。孩子發燒最好還是在家裡休息。兒醫建議要在體溫正常24小時後再回學校。
4. 有一半的家長給錯退熱藥劑量
據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父母在給孩子退燒藥的時候劑量不準確,包括不足及超量。家長要記住:藥物的劑量是根據孩子的體重來算的,而不是年齡。一定要使用藥物附帶的量具,家用的調羹和量勺常常不夠精確。
我常常聽家長說:「我真的不希望給孩子吃藥,所以我只給一半量」。請大家記住:半量不會起任何作用,還不如不給。總之,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需要使用退熱葯,一定要給足正確的量。
5. 高燒通常不會導致腦損傷
每個正常的大腦都有內在的恆溫機制可以防止體溫太高而損傷腦組織。只有當大腦的「恆溫」機制受損時(如腦外傷)或在某種情況下不能散熱(如夏天被鎖在封閉的車裡),才會導致腦損傷。一個正常的孩子在一般生病發燒時是不會導致器官受損的。
家長常問的發燒問題解答(Dr. Natasha Burgert)
1. Ibuprofen (Advil, 布洛芬) 和 Acetaminophen (Tylenol, 泰諾) 的區別在哪裡?我應該給孩子哪種?
Acetaminophen 既是鎮痛葯又是退熱葯,適合3個月以上(嬰幼兒必須有兒醫的許可),有口服和直腸栓劑兩種給藥方式,在體內可持續工作4-6小時。Ibuprofen既是鎮痛葯又是退熱葯還有抗炎消腫的作用,適合6個月以上(嬰幼兒必須有兒醫的許可),口服為主,在體內可持續工作6-8小時。這兩種葯都在服用後1小時以內起效,大概能降低1-2度,也就是說如果孩子體溫較高,服藥後並不能讓體溫恢復到正常水平。
在有些情況下你可能需要換藥。比如孩子如果出現脫水跡象,我建議你使用 Acetaminophen。孩子如果有腫脹的情況,我建議你使用Ibuprofen。不然的話,這兩種藥物你都可以選用。如果在使用是出現特殊情況,一定要聯繫你的兒醫。
請注意:30年前阿司匹林曾被廣泛用於止痛退熱,但是長期的研究發現阿斯匹靈的使用和Reye綜合症有關聯,所以現在阿斯匹靈已經不再是兒童退熱葯的選擇了。總之,請不要給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2. 什麼時候需要孩子服用退熱葯?劑量怎麼計算?
如果你覺得孩子因為發燒而不舒服,請給他們用藥。記住,給多少葯是根據孩子的體重而不是年齡。
Acetaminophen (Tylenol, 泰諾)
Ibuprofen (Advil, 布洛芬)
3. Acetaminophen (Tylenol, 泰諾) 和 Ibuprofen (Advil, 布洛芬) 哪個更安全?
首先你要知道任何藥物都可能出現併發症,退熱葯也一樣。但一般來說,如果你按藥物說明正確使用(尤其是劑量),退熱葯被認為是安全的。我不建議大家買「multi-symptom」的製劑,比如市面上有很多標著「cold and cough」的產品。因為這些產品會增加意外服藥過量的風險。比如父母可能會給孩子服用泰諾的同時服用某種「cold and cough」產品,但是無意中退熱葯的量可能就超了。
4. 聽說交替使用Acetaminophen和Ibuprofen最好,真的嗎?
的確有很多兒醫建議交替使用Acetaminophen和Ibuprofen,而有的兒醫建議只用一樣。為什麼兒醫的建議會不一致,是因為目前兒科在退熱葯的使用上還尚未標準化。
儘管有些臨床研究發現聯合交替使用這兩種退熱葯的退熱效果顯得稍稍好些,但是交替使用退熱葯的缺點是很容易用錯量。我認為你只要找到一種能讓你的孩子輕鬆服用的退熱葯即可。
5. 我需要半夜把孩子叫醒吃退燒藥嗎?
如果孩子能睡著,說明Ta感覺還比較舒服,本來吃退熱葯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感覺舒服,既然孩子情況可以,就沒必要在半夜叫醒吃藥。
6. 怎樣量體溫最好?
數字式溫度計最快捷最準確,而且口腔,直腸和腋下都可以用。0-6個月的寶寶,用數字式溫度計測量直腸溫度最為可靠,其次是顳動脈溫度計。6個月到4歲,仍然是數字式溫度計測量直腸溫度最靠譜,其次是顳動脈溫度計,電子耳溫度計,或用數字式溫度計測量腋下溫度。4歲以上均可。
你要知道體溫計上的溫度並不能衡量你孩子的病情。如果是3個月以上的孩子,你不用為如何量得準確的體溫而糾結,因為無論是量耳朵,額頭,舌下,還是腋下,所有的體溫計都各有長短處。
你知道怎樣給小寶寶量直腸溫度嗎?先把數字體溫計的尾端用soap消毒然後用水沖乾淨,塗上潤滑劑(如petroleum jelly),讓寶寶這樣躺好(下圖),輕輕插入1.25-2.5cm後按照下圖的手勢固定體溫計直到量好即可。
7. 什麼時候我需要帶孩子去看兒醫?
如果孩子發燒讓你很擔心,請不要猶豫和你的兒醫打電話。你只要記住:發燒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本身,學會觀察孩子的異常表現來決定是否要見兒醫。孩子是否舒服,情緒怎樣,有沒有力氣,是否有脫水是你更需要關心的地方。兒醫的責任是當家長擔心的時候為你好好檢查你的孩子。所以,如果你擔憂,就打電話吧。
8. 什麼情況孩子可以回校上課?
這一條每個學校有不同的規定,你需要詢問學校。一般而言是在24小時內體溫低於100°F即可回校。
哪些發燒情況需及時就醫?
Reviewed by Dr. Rupal Christine Gupta
3個月以下的嬰兒如果直腸溫度超過100.4°F (38°C), 請立即於你的兒醫聯絡或直接去急診室。新生兒階段的低燒也可能是嚴重感染的徵兆,務必要及時就醫。
3個月以上即使發燒在102.2°F以下, 但是出現以下情況你需要見兒醫:
- 拒絕喝任何液體,或者看上去虛弱到無法喝
- 持久腹瀉或嘔吐
- 出現脫水跡象:尿量比平時少很多,哭時沒眼淚,反應較平時獃滯。
- 抱怨耳朵痛或喉嚨痛
- 2歲以下發燒持續24小時,2歲以上發燒72小時
- 每天只是晚上發燒,但是持續好幾天
- 有慢性疾病的孩子,如心臟,癌症,紅斑狼瘡或鐮狀細胞病
- 出現皮疹
- 排尿疼痛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你需要立即去急診:
- 持續哭不停
- 極度煩躁不安
- 精神萎靡,叫不醒
- 出現皮疹或紫色斑點,看起來像是皮膚上的瘀傷(新的)
- 嘴唇,舌頭或指甲發紫
- 頭頸僵硬
- 嚴重頭痛
- 拒絕移動
- 呼吸困難(並非因為鼻腔分泌物堵塞)
- 身體前傾併流口水
- 抽搐
- 腹痛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發熱抽搐?
Reviewed by Dr. Rupal Christine Gupta
高熱驚厥抽搐(Febrile Seizures)通常發生在3個月到6歲的小朋友,最常見的是12-18月大。癲癇發作通常幾分鐘,伴隨100.4°F(38°C)發燒。高熱驚厥抽搐雖然很可怕,不過事實上都未治療就自行停止了,並且不會導致其他疾病,發生過一次並不意味著孩子會發展成癲癇病或造成腦損傷。
高熱驚厥抽搐有兩種類型。簡單的驚厥通常是全是抽搐,發作幾分鐘到15分鐘。複雜的驚厥可持續超過15分鐘,24小時內發生不止一次,有時候表現為部分肢體的抽搐。高熱驚厥抽搐會自行停止,而發燒可能還會繼續。有些小朋友在抽搐後感到很疲乏,也有一些沒有任何影響。
目前為止高熱驚厥抽搐的確切發生原因仍然還是個課題,一些研究發現這可能與某些病毒相關。有高熱驚厥抽搐家族史的孩子發生率更高些,發生過高熱驚厥的小朋友中的1/3會在1-2年內會再發。第一次高熱驚厥發生在15個月以下的,將來再發的機率較高。目前為止,高熱驚厥抽搐不被認為是癲癇病的前兆,發生過高熱驚厥抽搐的孩子在癲癇病的風險上比沒發生過的孩子僅稍微增大。
孩子高熱驚厥抽搐時怎麼辦?
- 保持冷靜
- 確保孩子在一個安全的表面,如地板,確保不會碰到堅硬的東西。
- 注意觀察呼吸和臉色的變化,防止窒息。
- 發作時不要抱住或限制孩子,不要喂任何東西包括藥物,不要用溫水/冷水降溫
- 發作完,需要與兒醫預約門診一明確發燒的原因。兒醫會檢查孩子病詢問驚厥抽搐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額外的處理。
- 按照兒醫的建議服用退熱葯。過多過頻服藥並不能預防高熱驚厥抽搐。
- 如果孩子發生2次以上持續5分鐘的抽搐,兒醫可能會開抗驚厥葯。
這些情況需要打911:
- 持續發作超過5分鐘
- 只有部分肢體抽搐(不是整個身體)
- 呼吸困難,臉變色
- 反應獃滯
- 發作完1小時仍然沒有回復正常狀況
- 有脫水的傾向
- 24小時內發生第二次
- 大量嘔吐,頭頸強直,嬰兒頭上鼓出軟包,提示有腦膜炎的可能,尤其那些未打過疫苗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