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為拜登行為找到新名詞:「善意性別歧視」
據赫芬頓郵報報道,繼內華達前州眾議員佛洛倫斯(Lucy Flores)爆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不當舉止後,又有多名婦女表示拜登對她們也有類似不當行為。對拜登的這種行為,一名心理學家稱之為「善意性別歧視」(Benevolent Sexism)。
近日,一名內華達前州眾議員佛羅倫斯發表文章表示,拜登曾在2014年內州的一場競選集會上對她有過於親密的不當舉止,使她感到「不安、噁心、困惑」。本周一,一名名叫拉珀斯(Amy Lappos)的女子也表示,拜登曾在2009年的一次籌款活動上,對她有過不當親密舉動。周二,兩名名叫卡如索(Caitlyn Caruso)及希爾(D.J. Hill)的兩名女子向《紐約時報》表示,拜登對她們也有過類似不當行為。
拜登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自己無意冒犯這些女士,對於她們提到的事件,自己記得的版本可能有些出入,但他會繼續聆聽並關注女性對於自身經歷的敘述。
一般認為,拜登和特朗普在對待女性問題上存有較大差別。相較於特朗普對侵犯女性私處的夸夸其談,拜登曾聯署過反暴力侵害女性法案(Violence Against Women Act)、多次就校園性侵發表講話,應該是一個關心女性權益的人。
對於拜登一方面對女性展現過於親密的舉止,另一方面又將自己視為女性保護人的行為,勞倫斯大學(Lawrence University)大學的一名心理學家基里科(Peter Glick)稱其為「善意性別歧視」(Benevolent Sexism)。有善意性別歧視的男性在試圖與女性建立積極互動關係的同時又希望保持男性的統治力,他們往往視女性為天生弱小、需要男性英雄施加保護的群體。
基里科表示,相較於以讓女性繼續保持傳統社會地位與角色的惡意性別歧視(Hostile Sexism),善意性別歧視更難察覺,其背後動機也更複雜。由於善意性別歧視者對其行為目的的解讀充滿主觀性,使得對其批評較為困難。雖然不少「善意性別歧視」行為並非出於惡意,但其對人的傷害則不亞於惡意歧視,它會使受害人對自己的能力喪失信心,變得更加懷疑自我。
就拜登而言,他本人政治生涯中對墮胎等涉及女性及少數族裔的敏感話題也確實做過不少招致批評的言論。
如此看來,對一名有志參選總統的政治人物是否存有「善意性別歧視」展開討論,不僅正當,更是必須。
【僑報記者聞逸4月3日洛杉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