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1年後,「美國製造」也許會比「中國製造」成本更低
美國製造成本將低於中國製造?沒錯!有機構預測,2018年,美國製造成本將比中國製造便宜2%~3%。
15日凌晨3點,美元加息如期而來,而川普(Donald Trump)當天在位於紐約的川普大廈也舉行了一場圓桌會議。根據此前預期,川普上台之後將採取減稅+基建+寬鬆財政的整體策略,很可能帶動製造業再度興起。
據彭博社報道,在此次會議之前,IBM公司CEO羅睿蘭描繪了該公司填補美國技術職位空缺的願景:在美國新增2.5萬個工作職位,並將在未來四年投資10億美元。
羅睿蘭在《今日美國》(USA Today)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曾表示,很多技術職位並不需要太高的學歷,她鼓勵政府在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方面進行大力投資。這一舉動也被外界解讀為迎合川普製造業回歸政策的一項積極舉措。
在此背景下,一個不可忽視的真相是,中美製造成本差距正在縮小。
兩個月前(10月7日),來自中國福建的億萬富豪——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美國莫瑞恩投資6億美元建設的汽車玻璃工廠正式竣工投產,而根據福耀玻璃昨日(15日)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地政府至少向其補貼了3000多萬美元。
一面是中國製造成本的不斷上升,一面是美國政府力推的製造業回歸。有機構預測,2018年,美國製造成本將比中國製造便宜2%~3%。
「我購買廠房基本上沒花錢」
「不久前的一個早上,當私人飛機降落在俄亥俄州後不久,曹德旺,這位中國億萬富翁就動身驅車沿75號州際公路前往他所豪賭的工廠。在這間工廠上,他賭上了自己的遺產,以及美國夕陽工業區(原文稱之為「鐵鏽地帶」)的未來。」
這是10月27日,《華盛頓郵報》頭版對曹德旺的一篇報道的開頭。
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上,曹德旺以17.4億美元的身家位列第1198名。
根據福耀玻璃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提供的資料顯示,福耀玻璃早在1995年就進軍美國市場,美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汽車消費市場和生產國,一直在福耀的發展戰略中佔據重要地位。福耀在美國市場的年銷售額近4億美元,是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卡特彼勒等美國品牌的供應商。
10月7日投產的福耀玻璃莫瑞恩工廠原址曾是通用汽車的工廠,2008年金融危機後,通用關閉了這座工廠,此後一直閑置,直到2014年3月被福耀買下。
目前,這座工廠是世界上製造汽車玻璃最大的單體工廠,面積18萬平方米,整個廠區佔地面積675畝里不僅採用了先進的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於國內現有工廠水平,主要生產汽車前擋玻璃、後擋玻璃、門窗玻璃以及天窗等汽車配套玻璃,具備450萬套配套產品和400萬片配件產品的生產能力,僱傭當地工人2000多名。曾有人預計,全部投產後,美國每四輛汽車就有一輛配有福耀生產的玻璃。
福耀玻璃購買該工廠時,奧巴馬政府已提出「讓製造業回歸美國」的政策。為了吸引中國製造業投資,美國從各級政府到民間機構都積極採取措施,營造適合製造業發展的投資環境和社會氛圍,讓中國製造業企業安心落戶。
那麼,曹德旺在美國的新工廠究竟拿到了美國政府的多少補貼呢?
曹德旺曾親口表示:「我買這個廠房花了1500萬美元,改造用了1500萬美元,當地政府通過各種渠道補貼我3000多萬美元,所以我購買廠房基本上沒花錢。」
此外,在總統大選期間,曹德旺甚至拿到了更多的優惠承諾。《華盛頓郵報》指出,包括川普在總統預選中的對手約翰·凱西克(John Kasich,共和黨)州長在內的州政府官員向福耀承諾提供超過1千萬美元的撥款和激勵,成為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的激勵措施之一。
如此優厚的補貼,有多少企業家能一點也不心動?
福耀玻璃方面還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透露,2014年7月,福耀成立福耀美國伊利諾伊有限公司,收購世界汽車玻璃巨頭PPG公司旗下芒山(Mt.Zion)工廠,包括土地、廠房、兩條浮法玻璃生產線設備等。2016年6月,芒山工廠的兩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均完成升級改造,進入正式生產階段,年產量達28萬噸。
除了上述兩個項目之外,福耀集團在美國密歇根州有附件裝配工廠以及產品設計中心,並在多個州設立了銷售部門,形成了汽車玻璃完整的供應鏈,未來,福耀還將繼續在美國建立研發中心和汽車玻璃生產基地的意向,預計總投資額達到10億美金,以及5000個就業崗位。
中美製造成本差距在縮小,但人工成本仍是挑戰。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2013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製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2015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經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划算。更令人震驚的是,到2018年,美國製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
這個預測很可能要成真,因為中美製造的成本差距正在縮小。
此前,一家浙江製造企業給出的中美製造成本對比的精準數據也頗令人矚目。浙江省慈溪市江南化纖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一直位居國內同行出口的前列。
2014年,「江南化纖」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辦廠,成為首家在美國建立再生聚酯短纖維製造工廠的中國企業,一期計劃投資2500萬美元,二期計劃投資2000萬美元。「江南化纖」反映,去美國投資辦廠,主要原因是國內綜合成本連年攀升,頗感吃力。「江南化纖」測算比較了創辦相同規模企業的中美成本,並提供了部分成本構成對比表。其中:
土地成本:中國是美國的9倍;
物流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
銀行借款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4倍;
配件成本:中國是美國的3.2倍;
人工成本:中國成本優勢趨弱;
電力/天然氣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以上;
折舊成本:美國是中國的1.7倍;
……
只有廠房建設成本:美國是中國的4倍。
不過,《華盛頓郵報》也指出,對福耀玻璃而言,最大的兩個挑戰是招聘和發薪水。工人的起薪為一小時約12美元。
對此,曹德旺表示:「對美國投資,美國工人的工資和福利將佔到總營業額的40%,的確比中國高。但製造業的稅負卻更少,只徵收所得稅,沒有流轉稅的稅負,這樣就能省下一半。另外,美國的能源也比中國便宜。比如天然氣的價格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電費是國內三分之一。這對我們投資是個很大的鼓勵。」同時,將生產基地移到國際市場的前沿,可以降低物流和服務成本。
當然,即使美國製造的成本真的比中國製造更低,也不能與「賣得更便宜」畫上等號。如何避免,或者說如何應對這樣一天的到來,值得所有關心製造業的人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