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有啃老族
其實,「啃老」現象並非只單獨出現在中國。在美國,像很多華裔一樣,不少美國年輕人也熱衷「啃老」,而很多美國家長也像中國家長一樣,自願讓兒女「啃自己」。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全美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年齡在25歲至29歲和30歲至34歲的美國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比例,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30歲還啃老,家住紐約州北部的邁克爾·羅通多(左一)去年被父母告上了法庭。圖為在法庭上的邁克爾·羅通多。(圖片來源:新華國際新浪微博)
邁克爾·羅通的父母。(圖片來源:新華國際新浪微博)
與父母同住比例升高
近日,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全美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年齡在25歲至29歲和30歲至34歲的美國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比例,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是否由此可以說明,一貫以自主、獨立為核心文化的美國年輕人也會「啃老」?
商業內幕依據Priceonomics的數據,從性別、年齡、地域及教育等因素對與「父母同居」比例升高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地方經濟、教育、專業等因素有一定影響,但並未詳細說明「同居家庭」中經濟、「勞動力」等的分配情況。年輕人「啃老」的原因,藏在數據背後的故事裡。
在洛杉磯生活了20多年的華裔居民李女士(化名)在聽說美國年輕人也「啃老」後,稱這應該是經濟使然,不過,華裔未必。「我的小姑子一直『啃』到40歲,那才是真正的『啃老』。她大學畢業後年薪在7萬美元左右,那可是十幾年前的7萬美元!不過他們家習慣了節約。當年剛剛移民來洛杉磯時生活艱難,在中國時就不寬裕,更不要說來美國。她的父母勤儉持家,特別辛苦。待小女兒畢業後,依然保持著一貫的省錢思維,願意讓女兒住在家裡,以節省租金。女兒更加願意,因為飲食起居,有老媽伺候著,啥都不操心,能啃為啥不啃呢?而在我婆婆的傳統概念里,沒結婚的孩子不就還是孩子?不管孩子多大,就一直住吧。所以,小姑子一住住到40多歲,結婚後才離開家。」當談及住在一起的摩擦時,李女士啞然失笑,稱凡事都要付出代價,「我們都知道事兒特多。跟老人住,一個月得鬧一次意見、發一回脾氣,就跟女人來『例假』似的。」當被問及,以後自己的兒子(生在美國)若想「啃老」,她是否願意時,李女士很幽默,說,「中國父母應該都是『孺子牛』吧?請照啃不誤。」
一位在洛杉磯白人企業工作了多年的華裔女士說,據她所知,公司里的幾個西方同事,雖然住在父母家,但是「我知道他們都是交租金的,也沒有那麼多『親密交集』。我認為美國人從精神上還是『講究』獨立的 ,即使因為經濟原因無法單獨住,結了婚還是會找『Own place』。不過,我朋友中有嫁給義大利裔的,他們非常傳統,比中國人還傳統,有時結婚了也不完全拒絕一大家子住一起,婆婆也會盡心儘力幫兒媳帶外孫。當然,經濟各自為政,而且兒媳婦會協助婆婆做很多家務,好像那種大家族、『家長制』的感覺。」說到自己還在上高中孩子們的未來,她顯得憂心忡忡,「經濟帶動高地價、高房價、高消費。除了氣候,加州真不宜居,我都不知道孩子們以後畢業,剛走入社會那段時期,怎麼負擔得起生活費用。」當聽說有皮尤研究中心關於與「父母同居」的調查時,她馬上追問,「是不是加州名列前茅?」
加州並不是名列前茅,按照皮尤研究中心調查,加州在全美各州孩子與父母「同居」的數據方面,位列第20位。不過,對孩子們未來擔憂的不僅是華裔家長,橙縣社區大學的藝術史教授不止一次地問同學們是否同時在打臨工,當看到有半數同學都舉手,表示看到這一結果比較寬心,說「有工作就好。我都不知道以後你們畢業了,如何負擔得起房子?如何負擔得起日常生活開銷?我們當年可不是像現在這樣,現在生活消費太高了,你們的壓力會比我們大很多。」
都怪上輪經濟危機?
在生活成本日益飆升的當下,一些美國父母也像中國父母一樣,為了讓孩子免受生活奔波之苦,主動讓孩子「啃老」。
北京《半月談》雜誌官微報道,道森夫婦在馬里蘭州首府所在地安納波利斯的海邊經營一家餐館。
「我們老了,想退休了。」在一次交談中,道森太太這樣說。可能很多人會以為,他們會賣掉餐館住進老年公寓或養老中心,就像大多數美國老人一樣。但道森太太說,如果賣了,大兒子一家就沒地方住了。
道森太太透露,他的兒子也曾出去闖蕩過,但30歲時又重新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之後還成了家,並且生了一兒一女。
如今,大兒子夫婦負責在後堂打理餐廳事務,孫子孫女完成高中學業之餘,承擔服務員的工作。「我們去世後可以將餐館作為遺產給兒子。問題是,我們現在沒有辦法養老。」道森太太不住地嘆氣。
道森太太的兒子是年齡較長的美國「啃老族」。事實上,「歸巢」現象在美國年輕群體中也十分普遍。
根據美國皮尤中心的調查,2016年,美國25歲至29歲的年輕人中,有33%與其父母或祖父母住在一起。該數據創下75年來的新高,幾乎是1970年的3倍。
「我這麼做是明智的,可以在省房租的情況下為將來的事業與生活做打算。」已年滿27歲從小在加州長大的安妮·卡斯納茲這樣解釋她為何與母親住在一起。與卡斯納茲不一樣,30歲的傑奎琳·布比恩回到父母家,是為了「保住」她的工作。夢想成為電影導演的布比恩獲得了一份音樂視頻導演工作,她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問題在於工資太低,無法維持生活。為了追求事業,只能回家。
為何美國年輕一代「啃老族」陡然增多?《紐約時報》分析稱,因為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美國年輕人經歷了「不幸的經濟發展趨勢」,他們大學畢業時正值房地產和金融體系遭受經濟危機,導致他們負的債比以往畢業生都多。
30歲「啃老族」被爸媽告了 法院:搬出去
雖然「啃老」在美國也較為普遍,但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容忍子女無休止的「啃老」行為。
據ABC新聞報道,年滿30歲、家住紐約州北部的邁克爾·羅通多(Michael Rotondo)曾經營過一個網站。但他於8年前失業,從此便回到父母家中「啃老」度日。對此,他的雙親馬克和克里斯蒂娜(Mark and Christina Rotondo)也已忍了很久了。自2018年2月2日起,他們更連續寫了5封書面通知,勸告邁克爾早點走出家門、自立門戶。然而,直到去年3月30日,兒子還沒有任何動靜,他們便到當地法院詢問他們是否能驅逐兒子。他們得到的回復是,由於兒子是家人,因此需要找最高法院進行審理。於是,他們最終把兒子告上了紐約州最高法院。
CBS新聞報道稱,「邁克爾,這是我們給你準備的1100美元,這樣你就能找到一個住所了」,在去年2月18日的通知中,羅通多夫婦還建議兒子趕緊把他的音響、工具以及武器拿去賣錢,再順便開走那輛破爛的帕薩特。「即使是像你這樣沒什麼工作經歷的人,也有大門為你敞開的。去找一份吧——你得工作啊!」
據《時代周刊》報道,直到上庭,邁克爾還是不以為然。在父母和記者的眾目睽睽之下,他和法官唐納德·格林伍德當庭吵了30分鐘,稱自己不想和父母直接協商溝通。
最終格林伍德裁定,邁克爾既沒有好好補貼家用,也沒有幫忙做過家務,他在6個月之內必須搬離父母的家。羅通多夫婦的律師也可以起草一份「逐客令」。「對以後需要自食其力的人來說,6個月的時間應該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