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亞裔細分”法案|從華人進入公立學校的歷史說起…

華人對教育的重視歷來是眾所周知的,因此,去年的「亞裔細分」法案出台以後,很多華人最為擔心的就是這一法案會對華裔的平等教育機會帶來負面影響。五月是亞裔和太平洋島民文化月,在這個紀念亞裔歷史和文化的時候,我們來回顧一下19世紀華人的教育歷史。

華人在美國最早的學校之一是於1850年代由教會在舊金山開辦的。但是由於當時美國開始的反華人移民風潮,公立學校一直禁止華人入學。雖然華人一直努力爭取,但是直到1885年,才因為一件歷史性的訴訟,迫使舊金山市和加州不得不為華人打開公立學校的大門。

loading...

1884年,一位華人婦女把她的女兒,Mamie,送到一家小學校,要求入學。校長於是向學區督學請示該如何是好。而這名學區督學Andrew Jackson Moulder是個出名的南方種族主義者。他下令拒絕Mamie入學。於是Mamie的父親向舊金山中國領事館求助。

Mamie的父親Joseph 12歲的時候來到美國,他結婚以後開辦了自己的釀酒生意。他和他的夫人都是很小就到美國,已經完全美國化。兩人都會講十分流利的英文,穿著,生活習俗和名字都已經西方化,並且皈依了基督教。他們不願意把女兒送到唐人街貧民窟里中國人辦的學校去。

一位在中國領事館工作的白人副領事向舊金山學區委員會抗議,但是學區委員會投票拒絕Mamie的入學要求。於是Joseph聘請了一位支持中國移民的美國律師,並得到了中國領事館的財務資助,向舊金山高等法院提起訴訟。

loading...

他的律師認為,把Mamie排除在公立學校之外違反了加州1880年通過的公立學校法律,而且也違反了美國憲法的第14修正案,這條修正案保證所有的公民都應當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幾個月以後,法官James Maguire判決原告勝訴。在判決書里,法官引用憲法第14修正案,加州法律和華裔美國人納稅的事實,判決Mamie應當被公立小學接收。

學區委員會上訴到加州最高法院。加州最高法院審理以後,維持了法官Maguire的判決。

面對法庭的判決,來自南方的種族主義者學區督學Moulder找到了繼續把Mamie拒之門外的解決辦法。他指出這個判決沒有改變加州公立學校「隔離而公平」的原則。只要有其他學校供中國人入學,他們就能被排除在白人的學校之外。於是他匆忙通過了州法案,為「華人和蒙古人後裔」設立專門的學校。

loading...

「隔離而公平separate but equal」源自美國內戰以後,憲法第14修正案要求保證所有公民受到法律平等保護。南方各州為了繼續保證白人的優先利益,於是開始提出平等保護的要求可以在種族隔離的情況下得到實現。而聯邦基本把是否採取這種做法留給各州去決定。 這一原則被應用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很多法律貫徹這一原則,被統稱為臭名昭著的Jim Crow laws。

這一原則直到1954年才被美國最高法院推翻。針對教育上採取這一原則,一家聯邦法院的判決明確地指出:

「我們做出結論,在公立教育領域,「隔離而平等」是根本不應該的。種族隔離的教育機構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因此,我們認為,由於隔離原則而被如此對待的原告和個體,被剝奪了憲法第14修正案保證的法律平等保護。」

回到1885年4月的舊金山,雖然贏得了法庭的判決,但是由於「隔離而平等」的原則,新的為中國人而建的小學還沒有成立,Mamie還是不能進入白人的小學。憤怒之下,她母親在加州的報紙上發表了一封長信。

「親愛的先生們,」,她寫道,「請你們告訴我,生來是中國人是一種恥辱嗎?難道不是上帝創造了我們所有人?…… 你們認為強迫我的孩子們去一間專門為他們而造的學校是基督徒的行為?…… 從學會走路開始,跟她一起玩耍的就是白人小朋友。如果她可以跟他們一起玩耍,難道她就不能和他們在同一個教室里一起學習嗎?」

loading...

但是Mamie最終未能進她想去的小學。4月中旬,當中國人的專門小學開門的時候,Mamie和她的弟弟,Frank,是最先到的。

無論如何這是華人在美國受教育的一個進步。在這之後的幾十年里,在舊金山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進入白人公立學校,而幾乎沒有引起任何白人不滿。

到1920年,舊金山大部分華人學生都在族群融合的公立學校就學。而要求學校種族隔離的法律依然存在於書本上,直到1947年才正式廢止。

從華人歷史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分華人對「亞裔細分法案」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的擔心並非毫無根據。當融合已成為共識和法律的時候,把亞裔分類,雖然也許只是科學統計上的做法,但作為州法案出現,卻無法使人不聯想到當年的族群隔離。「隔離而平等」的核心就是試圖通過為不同種族提供表面平等的設施或待遇,從而使實施隔離的做法合法化。雖然「亞裔細分法案」的支持者提出了一些值得考慮的道理,但是反對者的警惕和顧慮也是同樣值得我們深思的。

回顧美國華裔和民權運動在過去一百多年的鬥爭,都是為了把個人身份的認同跟這個國家一樣融合起來,民權和女權運動的先鋒Pauline Murray在談到她奮鬥了一生的事業時說,「當我的兄弟們畫一個小圈試圖把我排斥在外的時候,我會畫一個大圈把他們包括進來。當他們為了一個小團體的權益發聲的時候,我會為所有人的權利而吶喊。」。而作為人,她引用聖經上的話,「世界上沒有猶太人或者希臘人,沒有奴隸或者自由人,沒有男人或者女人。」 19世紀以來,美國的華人教育經歷了排斥,隔離,融合,而面對分類,我們希望一百多年前Mamie的母親的憤怒,不會在今天重現。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圖片轉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無法註明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婭認領(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作出單獨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