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老印又高升 中國人應該向他們學什麼

在矽谷,老印比老中混得好,這是有目共睹的。

其中的原因大家也討論得很多。有人認為是印度的殖民文化讓他們更能適應西方社會的環境,有人認為印度人的宗教信仰讓他們的內心更加強大和堅忍,有人認為印度的民主制度沒有像中國的專制制度那樣摧毀人的獨立人格,也有人認為印度人的英語是母語因而有比華人更強的溝通能力。所有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也都有些隔靴搔癢。要改變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我們在中國長大,身上已經深深地打下了中華文化的烙印,這個烙印可能一輩子也洗不掉。即使是這些因素中相對來說沒有那麼根深蒂固的語言問題,也不是那麼簡單。因為要把英語學好,也非下三年五載的苦功不可。因此,這些討論和分析都讓大家很心灰意冷,因為這基本上等於是說,與中國人相比,印度人就是有在矽谷取得更大成功的先天優勢。我們與印度人的競爭註定是要失敗的。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印度人跑在前面,赤著腳也趕不上。

但不僅僅是我們中國人注意到了印度人在矽谷的成功。很多別的族裔的人,包括印度人本身,也看到了印度人征服矽谷這一現象,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Vivek Wadhwa是一個在澳大利亞和美國受教育的印度人。在成功地創建了兩家軟體公司後,Wadhwa進入學術界從事創新、技術、企業管理方面的研究,印度人在矽谷的成功也成為他的研究對象。他的研究結果與前面提到的各種分析有兩點不同。第一,因為他不是華人,所以沒有注意我們華人的苦惱。他的分析僅僅注重於印度人的成功,沒有將印度人和中國人進行比較;第二,也許跟第一點不無關係,他關注更多的是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沒有太牽涉那些高深莫測的文化、傳統等因素。因為這個原因,他的結果更淺顯易懂,在指導人們的行動上也有更強的可應用性。

印度人在矽谷的成功,其實也就是近二十年的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印度人還被認為是只能在後台從事技術工作的工程師,不適合當經理,更不能做CEO。如果幾個印度人想要為自己的公司籌款,風險投資公司通常都要把一個非印度人(通常是白人)加入他們的團隊,作為團隊的領導和形象帶言人。當然我們都知道,這種現象今天已不復存在,印度人已經在矽谷的精英領導階層佔據了重要地位,印度CEO已經遍地開花,司空見慣。為什麼印度人會有這麼快的進步呢?Wadhwa認為,很簡單,印度人幫助了其他印度人,不管這個「其他印度人」來自什麼宗教、種姓和地域。剛開始的時候,能夠打破玻璃天花板、在職場上獲得較大成功的印度人只有寥寥數人,但這少數的幾個人決定他們要跟後來者分享他們成功的經驗和教訓。他們意識到,同樣作為印度人,他們在職場上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和挑戰,前一代成功的印度人的經驗,尤其是他們克服的那些障礙,對下一代的年輕印度人可以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這些第一代的成功企業家我們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像Sun Microsystems的創始人之一Vinod Khosla,微軟的前副總裁和部門總經理 Vijay Vashee ,被稱為矽谷印度黑手黨教父的Kanwal Rekhi。這些最早的成功者不但像燈塔一樣成為年輕一代印度工程師效仿的楷模,他們還親自對下一代企業家和工程師們提供指導。很多這些工作是通過一些專業組織和協會來進行的,比如TiE(The Indus Entrepreneurs)。通過這些平台,老一代成功的企業家把雄心勃勃的下一代年輕人聚集起來,聆聽他們的設想,為他們出謀劃策,為他們牽線搭橋,為他們的項目提供資金幫助。

而且這種對後進的提攜和幫助並不局限於那幾個大名鼎鼎的教父級人物。或許跟他們做出的表率也不無關係,這種「印度人幫助印度人」的做法也滲透到了整個印度社區中。印度人有很強的社區意識,社交活動也很頻繁。除了辦得熱火朝天的種種專業協會外,印度人還通過很多其他社交方式,跟數量可觀的其他印度人接觸和交流,像婚禮、孩子的生日派對、女兒的印度舞表演會等。在所有這些活動中,相互的交流、協作、提攜都在潛移默化地進行著,對於整個社區的進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們非印度人也能觀察到這種印度人互相提攜和交流的現象。偶爾我們也會參加印度人的規模巨大的社交活動;周末去爬山的時候,也經常遇到三五成群的印度人,一邊爬山,一邊侃侃而談網路,雲,資料庫。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察點則是在公司里。我們都注意到印度人很抱團,經常扎堆在一起聊天;兩個說同樣語言的印度人,很快就會成為最好的朋友;當一個部門裡有了一定數量的印度人之後,以後招進來的新人幾乎全都是印度人。因為每有空缺,收到的簡歷就全部來自部門的其他印度人,申請者都是他們的親戚朋友;偶爾有一兩個非印度人來面試,往往也不對主持面試的印度人的胃口,最後統統被刷掉。

對於公司里印度人互相提攜、有時候甚至互相包庇的做法,大家常常頗有微詞。尤其是有些印度人甚至會毫無原則地啟用自己的親戚朋友,把自己的資歷明顯不合格的太太、弟弟用實習生或其他名義塞進公司里來,實在是有些過分。但不管這些做法是對是錯,至少印證了Wadhwa的結論,也就是說,印度人幫助印度人,這是印度人征服矽谷的一個主要因素。

當然Wadhwa的研究僅僅提到了印度人幫助印度人的一些比較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例子。對於那些不太入流的做法,不知道Wadhwa是否了解;如果了解,也不知道他會如何評論。但不管怎麼樣,印度人互相幫助、互相提攜,這是不爭的事實,其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那些最早的成功者主動回饋社區,對自己族裔貢獻巨大。通過這種成功者提攜後進者的方式,雖然每一個個人不見得都得到了短期收益,但整個族裔對社會的影響力以及他們在主流社會心目中的形象,都不知不覺發生了變化。當整個族裔都得到提升的時候,每一個族裔當中的人都可以受益,很多過去不可想像的機會都會對這個族裔敞開大門。現在世界上的人都承認,印度人可以領導世界上最大的軟體公司,印度人的創新能力出類拔萃。這些認識,都是印度人的寶貴財富,只會讓印度人在現有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如果我們中國人能夠學習他們的這一點,我們在矽谷,或者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也都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當然很多人都會指出,我們中國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因為醜陋的中國文化,我們永遠都抱著「防人之心不可無」的人生哲學,尤其喜歡提防跟自己類似的人,最擅長窩裡斗。指望我們和其他中國人一起互相幫助、一起進步,等於是白日做夢。但要扭轉我們在矽谷的敗局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把五千年的文化像沉重的軀殼一樣背在身上的,把所有問題都推到中國文化身上,也沒什麼意思。所以,也許我們不妨把印度人的這條成功經驗記在心上,在這個領域多向印度人學習。畢竟,比起改變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宗教、制度,這一條還算容易做到。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維立博客,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亞特蘭大生活網 管理員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海外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