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城的你好奇嗎?路上遇險,自駕車應該先保護誰?
隨著自駕汽車技術突飛猛進,未來公路上無人駕駛汽車隨處可見已經不再是夢想。目前,一些國家和城市已經推出特定路線的各種無人自駕車實驗項目。
BBC記者韋斯特科特兩年前親身體驗了瑞典無人駕駛汽車後表示,也許未來二、三十年後的年輕人對他們的父輩曾自己駕車這件事會感到十分奇怪。
谷歌和特斯拉已經是無人駕駛汽車的領航者,但近年來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甚至導致人員傷亡,已經不是新鮮事。
這就給無人駕駛汽車提出一個問題。
如果汽車遭遇險情,到底該犧牲誰?該保誰?
是犧牲車上的乘客來保護路上的行人?還是犧牲路人保護乘客呢?比如,車上有一家4口人,而路上只有一個行人。
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相當複雜,不是那種容易選擇「是」或者「不是」。
早在2014年,美國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就此做了一項實驗,並分析了全球4000萬份答案。4年後,他們把數據分析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結果非常有趣。對同樣的問題,不同國家、文化、性別給出的答案差別巨大。
實驗給人們假設了各種場景。比如,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應不應該為了避免撞上行人,突然急轉彎?當然,如果這樣做的話,車上的乘客可能會出現傷亡。
但假設行人是:
- 一位成功人士?
- 一名已知罪犯?
- 一群老年人?
- 牛群?
- 或是被告知不要過馬路卻不聽勸告強行穿越馬路的行人?
首先,從4000萬份答案中顯示,在人與動物之間,人們選擇犧牲動物。這一點可能並不意外。
其次,人們認為能保護的人越多越好。同時,人們在年輕人和年長者之間更傾向於保護年輕人。
此外,也有人認為應該先保護女士,以及在窮人和有地位人士之間優先後者,在行人和乘客之間選擇行人等。
文化差異
研究人員發現,從答案中可以看出文化之間的差異,但被問卷人的年齡、性別及宗教似乎對選擇結果影響並不太重要。
法國人在考慮應該先保護誰時,更多考慮的是人數的多少?但日本人則正相反。
與此同時,日本、挪威和新加坡似乎更重視保護路人性命,而中國、中國台灣和愛沙尼亞最不重視路人。
同意先保護年輕人的國家包括法國、希臘、加拿大和英國。與之相反的是中國、韓國和日本。
這裡要指出的是,研究人員也承認他們這種網上遊戲式問卷並不是”對照研究”,可能無法包容和解決無人駕駛汽車所將面臨的所有複雜困境。
但研究人員希望他們所推出的這個「道德機器」(the Moral Machine)將能引起一場針對這一話題的「全球性對話」。
可以說,這是一個新生事物,在人類歷史上還從未發生過,即在危難關頭的一剎那,讓機器來決定誰有優先生存權?
只有通過廣泛和徹底的研究、討論之後,才能幫助政策制定者們做出合理的決定。
德國政府已經出台了相關的法律。法律規定,無人駕駛汽車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傷亡。而且,不能依據人們的年齡、性別或健康狀況,無論他們是乘客還是行人。
您認為無人駕駛汽車遇到事故應該先保護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