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若敏;胡佑華和李鳴真教授,醫學院戀人(3)

《胡佑華和李鳴真教授,醫學院戀人》

若敏

在整理胡佑華教授與李鳴真教授在醫學院六年半的學習與生活時,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心生共鳴。那些校園裡的瑣碎細節,那些醫學生日復一日的學習、實習、考試與成長,不只是他們的回憶,也牽動著我自己的記憶。

我和Jack,也是從醫學院時代開始相識、相知。我們也是在協和醫院實習,走的就是那條從校園通往協和醫院的路——日復一日、一步一步。那條解放大道和航空路串起了我們彼此的青春,也默默見證了一個醫學生如何一步步走向醫生的責任。

正因為這份重疊,我在編寫這些故事時,總覺得他們並不遙遠。時代雖然不同,但心意、選擇與承擔,卻出奇地相似。歷史沒有走遠,只要我們仍在以醫者之心前行,他們的故事,就還在我們身上延續。

一、金榜題名

1948年秋,胡佑華與同窗李鳴真同時考入武漢大學醫學院。放榜時,李鳴真名列第三,胡佑華位居第五——這個結果本可不同。考前,胡佑華從兄長鬍佑文處得知醫學院錄取線只需超過平均分40分,素來謹慎的他便給自己設了道"保險線":數學考試時,他只答完兩道題便開始反覆驗算,對後兩道題棄之不顧。考場外核對答案時,見自己答對的兩題完全正確,他露出滿意的笑容。而備考不如他刻苦的李鳴真,卻因答對全部四題獲得滿分,意外躋身前三。後來提起此事,胡佑華總是搖頭自嘲:"這大概就是過猶不及吧。"

二、文藝風采

1950年元旦,武漢大學舉辦解放後首次全校文藝晚會。作為全校最年輕的學院,僅有八十餘名學生的醫學院在其他學院千人大院面前顯得勢單力薄。時任文體委員的胡佑華,硬是從這群"五音不全"的醫學生中挑選三十人,組建了醫學院首支合唱隊。

排練場景別具一格:實驗室里回蕩著《游擊隊員之歌》的旋律,解剖台旁擺放著分聲部樂譜。胡佑華獨創的"醫學排練法"——將呼吸控制與肺活量訓練結合,把節奏感比作心電圖律動——竟讓這支臨時隊伍漸入佳境。

演出當晚,當五院聯合的《淮海戰役大合唱》以磅礴氣勢震撼全場後,這支身著統一藍色長旗袍、白襯衫黑褲的隊伍從容登場。胡佑華指揮棒起落的瞬間,三十個聲音奇蹟般地融為一體。終場時經久不息的掌聲中,李鳴真注意到幾位文學院女生正在擦拭眼角。

三、體育健將

在珞珈山的運動場上,胡佑華展現出獨特的天賦。他的3000米跑總帶著特別的節奏感——當專業選手全力衝刺時,他保持著穩定的步伐,獲得亞軍。省運會上,在最後百米與體育系選手的激烈角逐中,他突然加速的姿態,宛如一個完美的休止符。

足球場是他的另一個舞台。1952年武漢市聯賽中,他行雲流水般的中場調度,助醫學院這支"書生球隊"意外奪得亞軍。賽後,一位攤主認出他是球隊核心,執意不肯收他的煙錢,從此成為他的鐵杆球迷。最令人稱道的是某次校運會,他剛踢完九十分鐘足球,又立即上場打滿籃球全場,被同學們譽為"鐵人"。

四、東湖時光

晨光中的東湖跳台,是胡佑華最愛的去處。他自創的"仰泳冥想"——平躺湖面隨波蕩漾,自稱能同時實現"身體休息與精神思考"。七十年代那次橫渡長江遇險,正是這招救了他。

他教李鳴真游泳時,這位嚴師常說:"醫學和游泳一樣,既要敬畏水的力量,又要相信人的潛能。"當他站在齊腰深的湖水中,托著李鳴真說"深呼吸"時,那聲音比任何解剖課都令人難忘。直到某天,李鳴真突然發現自己已游出千米之遠,回望岸邊那個揮手的身影,才真正明白他所說的"突破臨界點"的含義。

(胡培怡寫的說明:胡佑華(父親):後排左二,李鳴真(母親):中排左二 (1951年他們已經在中南同濟醫學院了,那時候已經確定戀愛關係)(後排左一是四叔,胡佑成,中排左一,李淑一,是後來的四嬸,他們比我父母低一年級是同濟的)後排左三是大伯,胡佑文,和他新婚妻子吳配瑚(中排左三,她擔任武漢三醫院院長多年),他們是胡培奇(同濟78級醫療系,學校手風琴手)的父母)

五、上海實習

1954年的上海實習,是段飄著咖喱牛肉麵香氣的記憶。為爭取屠開元教授支援內地建設,校方特意安排足球健將胡佑華赴同濟醫院外科實習。這對戀人,一個在骨科探索"人體力學之美",一個在婦產科鑽研生命奧秘,下班後常相約尋覓弄堂美食。

國際飯店那年夜飯,花去了他們大半月積蓄。當侍應生端上水晶蝦仁時,胡佑華突然掏出解剖刀演示"外科式剝蝦",引得鄰桌側目。而那位患肺結核老夫婦的牛肉麵攤前,他們一面討論著感染概率,一面將熱湯喝得津津有味——這種醫學生特有的"冒險",最終化作胡佑華肺部的鈣化點,成為那段歲月獨特的印記。

(1955年同濟醫學院合影留念)

在141人的合併班級中,胡佑華的成績始終如他的中場跑位——不顯山露水卻舉足輕重。當同窗陸道培、侯雲德成為院士時,他正用指揮合唱的激情帶領醫療隊下鄉,將足球場上學到的協作精神融入急救團隊。珞珈山教會他們的,從來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如何讓生命綻放多維的光彩。

(所有資料來自於胡佑華回憶錄,感謝李鳴真教授和學姐胡培怡提供資料和照片)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