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談判中方新姿態:啟動採購美農產品
美中貿易談判有新進展。
7月21日,中國官方媒體措辭謹慎地發布消息,稱近期美方對110項中國輸美工業品豁免加征關稅,而中國企業則要進行新的美國農產品採購。此舉被認為是中國在重啟美中貿易談判後做出的新姿態。
愛荷華州農民戴夫·沃爾頓正在種植大豆(圖片:路透社)
中企擬採購美國農產品
21日,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發出消息,稱中美雙方正在落實兩國元首大阪峰會期間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中國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向美國農產品詢價。
報道稱,近期,美方宣布對110項中國輸美工業品豁免加征關稅,並表示願意推動美國企業為相關中國企業繼續供貨。有關方面表示,已有有關中國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向美國出口商就採購農產品詢價,並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相關規定,申請排除對擬採購農產品所加征的關稅。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將組織專家對企業提出的排除申請進行評審。據了解,為滿足中國消費者需要,有關中國企業有意繼續自美進口部分符合國內市場需求的農產品。中方有關部門表示,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切實落實美方有關承諾。
這是大阪「特習會」後,中方首度表態詢價美國農產品。此前,總統特朗普多次抱怨北京沒有落實多買美國產品的許諾。
不過觀察整篇報道,措辭嚴謹,且言語有迴旋餘地。不僅消息源採用「有關方面」,連表述也十分克制。報道開頭,首先提出「美國願意推動本國企業為相關中國企業繼續供貨」,但文章並未點名「美國企業」為哪家企業,也沒有說「中國企業」具體指誰。但香港《南華早報》指出,這顯然是指華為。
分析人士表示,報道強調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而淡化美國與中國官方,可見美中貿易磋商還面臨著某種不確定性。
其次,報道稱「中國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向美國農產品詢價」,也並未進一步闡明所購農產品的中國企業具體是哪家,何時購買。且「根據國內市場需要」,也說明了中國企業不是無條件購買或是單純在某種指令下購買美國農產品,而是基於自身需要,這體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市場化行為。
分析稱,這樣的表述是鑒於過往兩國一再「反悔」承諾,讓中方目前十分謹慎。也有人認為,目前美國方面還未做出一些最終明確的抉擇,以至於中國官媒只能說一些有迴旋空間的措辭。
中方對貿易談判的最新姿態
此次中方就採購美國農產品詢價,被認為是中國在重啟美中貿易談判後,又一次對美國釋放善意,表現出了中國的最新姿態。
在大阪「特習會」後, 7月9日和7月18日,美中雙方貿易談判牽頭人曾有過兩次通話,之後都發布了簡訊,這兩次簡訊都表示就落實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交換意見。但第二次通話後發布的簡訊里,增加了「下一步磋商」這種表述。
也就是說,沉寂了一段時間的美中貿易談判,開始有了新進展。
路透社18日報道稱,財長努欽在與中方通話後表示,「一定程度上安排面對面的會議對我們有意義,我預計我們會這樣做」。
而連日來,美中雙方也不斷為了重啟磋商而努力。
特朗普政府9日表示,免除110種中國輸美工業品的高額關稅。18日,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中國已經購買美國高粱5萬餘噸,這是自4月以來的最大一筆交易。20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公告11項金融業開放措施——外國企業對中國監管不透明、政府刻意扶持特定大企業等作法感到不滿已久,也是特朗普發動美中貿易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彭博社稱,美中雙方接連釋放善意,為貿易談判繼續營造良好氛圍。而《南華早報》則稱,中方連日來的做法顯示了在美中貿易談判中,中國的最新姿態。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表示,上述進展對中美經貿磋商來說是一個積極信號。霍建國認為,中國企業向美國進口商就採購農產品詢價,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中方啟動農產品的進口程序,一方面滿足了國內一些企業對部分美國農產品品種的正常進口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體現出中方對中美經貿磋商持有積極態度,並希望營造出談判的良好氛圍。
【僑報記者薩薩7月22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