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深度|為什麼中國老人不願意在北美呆?

昨天終於把兩位老人送回國了。作為女婿,我對這兩位老人好,絕對絕對超過對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已經去世,他們享受我對他們孝順相對少一些。 而這兩位老人享受的女婿的孝道,絕對超過他們自己的女兒。好了,不說這些,來講講為什麼中國老人不願意在北美生活。

廣告圖片推廣 精彩內容繼續

首先,醫療問題,這是一個實際問題,問題是,就是在國內,也不是所有的病,所謂醫保都能報銷的,特別是大病。解決方法:健康身體、購買旅遊保險、著手把父母辦成移民。

其次,語言問題,老人常說自己是睜眼瞎。

再次,交通問題,大多老人不會或不能開車,在北美不能開車,生活的範圍一下就小了很多。

上面是眾人皆知的問題,不多說了,我來說說更深一層的問題。

1. 心態問題:

到北美兒女家,老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寄人籬下的感覺。不像在國內,不一定事事都要問子女,包括當地環境、購物、社區、娛樂等信息,而在北美,這些信息大都來自子女。從而是他們產生一種不自在的依賴感覺,這使他們感到不舒服。

2. 價值觀問題:

經歷過動蕩和文革的中國老人們,或多或少帶有一些生活的毛病。他們絕大數也許使受過去的教育影響,首先他們不是很清楚什麼是愛,包括夫妻間,父母與子女間,甚至隔代之間的愛。抱怨和灰色的思維是生活中常常表現出來的。很多老年夫妻沒有什麼感情,與孩子的關係也很淡薄。他們甚至不知道:應該老年生活的價值是什麼?他們不清楚老年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如何做個健康而又價值的老人?

在國內,他們接受的價值觀和真理是來自《新聞聯播》,在他們腦子裡,只有兩條是根深蒂固的:一是子女要尊敬和服從長輩。二是,要艱苦奮鬥,勤儉持家。他們往往會因為幾個米粒的浪費,而給家中的子女上一小時他們艱苦奮鬥的歷史課,甚至與子女爭執或爭吵;但他們從來不說,在國內為了營養葯或貪圖利益而被人騙走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經歷。

說實話,中國這一代老人挺可憐的。一生被人忽悠的就是奉獻,沒有自我的獨立思維,沒有什麼自我愛好,又沒趕上改革的紅利。他們都是在一種低層次的生活追求中安排自己的晚年的。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當他們來到北美,自己孩子的家,他們始終不認為這些事實是一種恩典:

× 與自己家人,祖孫三代生活在一起親情關係。

× 乾淨的食物、清潔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

× 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社區鄰里關係。

× 良好的價值觀和學習。

如果這些我們都看不上,那麼成百萬的中國人移民北美,圖什麼呀?

3. 習慣問題:

來北美的中國老人總說,他們在這邊不自由。我剛開始還有點糊塗,他們要的自由是指什麼? 後來慢慢明白了。就是他們感到在子女家裡很多事情不像在自己國內的家裡一樣,想怎麼著,就怎麼著。比如他們想吃個什麼東西,有時就可能吃不到。很多中國老年夫妻都有「拌嘴」的毛病(這還是一個特別普遍的毛病),在子女家,這個事情總要收斂一下,這類的收斂讓他們特別難受。他們在自己家裡,想什麼時候吃飯就什麼時候吃飯,想什麼時候睡覺就什麼睡覺。現在中國很多老人的對電腦和微信的痴迷,不亞於年輕人。 他們坐在電腦前或玩手機的時間相當長。儘管他們看電腦和手機的時間不短,但他們吸收要不就是「碎片」信息,要不就是垃圾信息。能造就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很少。他們日常能聊的信息一般是兩個方面:一是養生「雞湯」,二是政治八卦。

另外,中國老人可能看不慣子女的一些生活習慣,有時敢怒不敢言,心裡憋得慌。

總之,來自中國的老人(特別是探親的老人)普遍不習慣在北美生活,我個人簡單總結,一是知識和認知水平問題,二是價值觀的問題,三是習慣問題,最後一個是「愛」的問題。愛是無私的。我們社會之所以進步,首先是因為有愛的傳承。

但不管怎樣,作為女子,應該體諒這一代老人的不容易和艱辛,他們可能也不希望自己是現在的樣子,但過去很多事情,他們無法選擇。 作為我們生活在北美的人,無論任何時候,我們應該表現出更好價值觀、包容、耐心和關愛的態度,去關愛我們自己的親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北美。不要輕易放棄這份愛,要把更好的愛傳遞下去。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Haiwai,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外新聞小編

關注亞特蘭大華人生活網,即時收取美國亞特蘭大市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亞城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