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震驚!亞特蘭大某中年男子侮辱女性、網路霸凌、詆毀中華文化

近⽇,生活網關注到最近曝光的咱們亞特蘭⼤本地的⼀起影響比較惡劣的社區事件,我們在與當事⼈做過仔細的訪談並收集了相關證據資料後,發現此事另有內幕。我們希望能夠盡量還原事件真相,在華裔社區內引發警惕和警示,抵制不正之風,凈化社區環境。

事件的受害⽅是喬治亞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亞特蘭⼤漢服社發起⼈之⼀M女士。今年2⽉,她因具備相關專業背景,受邀義務主持了Johns Creek農曆廟會。這個廟會一方面為本地亞裔社區提供共慶農曆新年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是向美國社區宣揚亞洲特別是中國文化的極好機會。這個活動受到Johns Creek市長John Bradberry、組織方和在場觀眾⼀致好評。John Bradberry市⻓也對主持⼈穿著中國傳統漢服服飾以及專業的主持技巧深表讚賞。他在聽說本文要訴說的事件後深表遺憾,同意發布他與主持人的合影以表支持。

在廟會結束後不久,本地某楊姓中年男⼦在亞特蘭⼤某地產開發商110⼈⼤群中公開詆毀M女士及其所穿漢服服飾,如下圖所示。楊某在⾔論中稱M⼥⼠的漢服裝扮「人不人鬼不鬼」,「給中國⼈丟臉」「抹黑」,「好噁心」,還用到「不要穿了」這樣的低俗字眼,並詆毀主持人「沒文化」。

記者聽到這樣的言論,私⼈情緒上是⾮常⽓憤的。但作為媒體平台,咱們還是要擺事實講道理:

第一、楊某說M女士不懂少數⺠族⽂化。但她所穿著的漢服屬於漢⼈的傳統服飾,確實不是少數民族服飾。主持中的這件圓領袍是經典的唐代漢服元素。在⻰年廟會上,穿著漢服主持,可謂是在適宜的場合更好得向海外同胞和美國主流社會宣傳中國傳統⽂化。我們認為,不是主持⼈「不懂」,⽽是楊某不懂。但不懂的事情,可以不講,不能亂講,更不能詆毀;

第二、楊某辱罵M女士沒文化。但據記者核實,M女士擁有北京⼤學雙本科、雙碩⼠學歷、美國Northwestern⼤學碩士學歷,也是小有所成的小企業主。從學歷的角度,記者沒看出M女士沒文化在哪裡。當然,學歷不代表⼀切。因為據未核實信息,楊某同為北京大學校友,但從其網路言語遣詞造句來看,確實存在語句不通、邏輯混亂、⽤詞粗俗無禮的問題。確實,高學歷在某些案例中,可能不代表有文化,更不代表有素質。

當然,楊某的「北⼤校友」身份⽬前也是⼀個未解之謎。據北京⼤學校友會總會反饋,在校友資料庫中,並未找到與楊某之前私下與其他校友提及的⼊學年份和系別相⼀致的中⽂名。當然,資料庫信息有的時候不⼀定完整,因不便與楊某親⾃核實證書,記者不做更多推斷。

⼤家都知道,海外華⼈⽣存不易,更需要聯合起來互助互愛。社區中有很多不懷任何功利心,只是憑著信仰、憑著善意就全心全意奉獻的社團領袖和義⼯們。如果這樣的⼈群,做了實事、做了好事,還要在公眾平台被無端惡意詆毀,卻沒有社區的人站出來⽀持,恐怕以後所有的義⼯們都要寒了心。更恐怕,是助長了華人內部不團結、沒有公平正義的不正之風。基於此,⽣活⽹⼀直緊密關注此事。但在我們進⼀步與M女士溝通後,發現問題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更糟糕。

M⼥⼠告訴記者,她聽在這個地產群⾥的朋友私下⾥提及此事後,第⼀時間是很⽓憤,尤其作為漢服社的發起⼈之⼀,⽆法接受有⼈對中國⽂化如此貶低侮辱。但M⼥⼠也表示,因為⾃⼰常年做拋頭露⾯的社會⼯作,難免會有不友善的聲⾳,所以也沒打算深究。但她總覺得楊某的⽹名⼗分熟悉,發現此⼈在她的微信好友列表。但因為M⼥⼠換⼿機後丟失了很多以前的聊天記錄,沒有能夠第⼀時間將此⼈對號⼊座。

後來M⼥⼠在朋友指導下,通過微信⾃帶的歷史信息恢復功能恢復了以前的聊天記錄。楊某事件始末逐漸浮出⽔⾯。

2023年4⽉30⽇,在北⼤清華聯合舉辦的⼤聯誼活動之後,楊某通過該活動⼤群組向M⼥⼠發送微信好友申請。因為是校友,M⼥⼠⼜是校友會副會⻓,遂通過。此後楊某發起私聊,M⼥⼠出於校友情誼禮貌回復。但楊某不合時宜的發送個⼈照⽚讓M⼥⼠感到不適,決定忽略此⼈留⾔。半個⽉後,楊某直接微信致電,M⼥⼠雖然感覺不適,但因為覺得是校友,最終還是禮貌表示有事可留⾔。楊某後來微信追問M⼥⼠是否單身,M⼥⼠表示已結婚11年。此事結束於2023年5⽉22⽇,M⼥⼠也未再多想。

但此後,5⽉26⽇和5⽉27⽇,M⼥⼠在微信發布個⼈朋友圈後,楊某兩次進⾏試探性線下邀約。M⼥⼠依然只當他是⼀個陌⽣校友,禮貌回復婉拒。但M⼥⼠也表示,⼀個陌⽣男⼦,在⾃⼰已告知已婚11年的情況下,還提出要⼀起搭伴去⽇本的建議,讓她感到⾮常不適。但當時只認為,作為校友會副會⻓,還是盡量與校友為善為好。

⾄此,此事也算告⼀段落。如若沒有後續,M⼥⼠最多就是遇到⼀個約略⼤她20歲,雖可為⽗輩卻說話⾏事沒有⻓輩的檢點,⽽讓⾃⼰感到⾮常不適的陌⽣男⼦⽽已。但她萬萬沒想到,⼤半年之後,這名陌⽣男⼦,卻在公眾⼤群中對⾃⼰義⼯的⾏為進⾏低俗且毫⽆根據的詆毀和侮辱。這前後的事件結合起來看,說沒有聯繫很難讓⼈信服。

楊某在地產⼤群中詆毀M⼥⼠的時候⼀直⽤的第三⼈稱「主持⼈」,其後在就⾃⼰的不當⾔論向另⼀位地產⼤佬道歉的時候繼續⽤「that lady」形容M⼥⼠。看上去是⼀副並不認識M⼥⼠的樣⼦。可能讓地產群⾥的讀者也都認為⾃⼰僅僅是表達個⼈觀點,不管觀點和語⾔本身多麼低俗惡劣,但聽上去也許還在⾔論⾃由的範圍內。但結合前⾯發⽣的事情來看,楊某可是⾮常清楚「that lady」是哪位的。這到底是為了掩飾⾃⼰作惡⼼虛的欲蓋彌彰還是⽣怕指名道姓被M⼥⼠直接發了律師函?⽆論是那種結論,這樣的⼼機,不可謂不陰險。

據律師反饋,楊某的⼀系列⾔⾏舉⽌已經超出「觀點」的範圍,M⼥⼠的案件⼤概率可以構成Malice(具有惡意)的誹謗類訴訟案。但此類案件如若想構成賠償,證明受害⽅在精神或商業上造成損失,需要⽐較艱難的舉證⼯作。這也是⼤量類似案件最終⽆法執⾏,或者說受害⽅放棄訴訟的主要原因之⼀。但⽣活⽹希望,法律不能或不⽅便解決的問題,⾄少可以通過輿論的真實報道,讓世間的公道正義來檢驗。

更讓⼈震驚的是,這件事發⽣之後,M⼥⼠在搜索微信聊天記錄取證的時候還發現楊某在清華北⼤⼤群中發表了侮辱⼥性的低俗⾔論(楊某現已被群主清出)。這也是導致她下定決⼼曝光楊某及其惡劣⾏徑的決定性因素。M⼥⼠說,有朋友告訴他,楊某是⼀位地產經紀⼈broker,這樣的身份使得他能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不同的受眾,這讓M⼥⼠有所擔⼼。她希望能通過⾃⼰的發聲,減少其他⼥性成為⽹絡霸凌事件受害⽅的可能性。

當然,M⼥⼠和⽣活⽹的發聲,儘管得到了M⼥⼠家⼈、朋友和社區中很多仗義之⼠的⽀持,也不是沒有顧慮和阻⼒的。

一方面,有好⼼的朋友擔⼼M⼥⼠的安危。但她說,雖然她感謝這些朋友的好意,但如果因為怕就不去堅持正確的事情,助⻓不正之⻛,這不是她的處世之道,不是北⼤⼈應有的精神,也不該是⺠族之魂。她說⽆論別⼈是否相信,她不覺得她的堅持是為了個⼈,⽽是為了⾄少在美國的華裔社區,不變成⼀灘渾⽔。⾃⼰的相信和堅持很微薄,但如果更多的⼈能堅信和堅持正確的事情,就是⼀股了不起的⼒量。

當然,更⼤的阻⼒來⾃於部分⼈對M⼥⼠的「佔領道德⾼地的」警告:你有沒有考慮到,楊某可能在精神上需要幫助。你不要咄咄逼⼈。我們可能需要幫助他。

M⼥⼠說,⾸先我沒法判斷楊某是否有這⽅⾯的問題,提出這種說法的⼈也是毫⽆根據地對楊某進⾏不公正的推測。其次,她表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受害者有罪論。她說:「今天很多讀到這篇⽂章的讀者也是為⼈⽗⺟,將⼼⽐⼼,如果你們的⼥⼉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們的第⼀反應會是我的⼥⼉需要幫助,還是對⽅可能需要幫助?再舉個⽐較極端的例⼦:⼀個殺⼈犯,他殺了⼈之後說,不好意思,我需要精神幫助,那麼⽆辜慘死的⼈是否是活該倒霉?」M⼥⼠認為,我們三觀要先端正,再談幫助別⼈的事情。

M⼥⼠還披露給記者,她曾經因為在國內創業壓⼒巨⼤有過輕度抑鬱的病史,但及時尋求了醫⽣的幫助,後來在藥物協助下得到控制,⼜在有了信仰之後能夠更加堅定積極地對待⽣活中的任何壓⼒,更能夠有勇⽓和⼒量去幫助更多的⼈。她說:「時代在改變,這不再是⼀個禁忌的話題,現代社會很多⼈都有著或多或少需要精神幫助的情況,但這不是我們與⼈為惡、在世間作惡的理由」。

寫在最後:⼈⽣在世,⽩駒過隙。⼀天也是活,⼀輩⼦也是過。很多事情值不值得,要問⼼。作為新聞⼈,我們更要有⼼中的明鏡和那桿秤。作者在寫這篇⽂章的時候也很⽭盾,⼀⽅⾯很⽓憤,⼀⽅⾯⼜要保持理性和謹慎。但作為媒體⼈,我們也要以事實為核⼼。⾄於更多的公道⼈⼼,留給各位看官去判斷。

但⽆論如何,我們⽀持在海外華裔社區內部堅持懲惡揚善的⻛⽓,將⼀切不利於華裔社區團結友愛的星星之⽕及時撲滅。唯有此,我們才能更好地擰成⼀股繩,共同為家庭、為⼦⼥後代,打造更利於我們⽣存和他們成⻓的凈⼟。

⼈類社會到底保持怎樣的本⼼,如何對待這個世界才是對未來最好的選擇?有的事,可能要退⼀步海闊天空;有的事,可能更需要鐵肩擔道義的勇⽓。但三觀這檔⼦事,本來就不是⾮⿊即⽩。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後代⽣活在⼀個更美好的世間?也許這是我們⼀⽣要思考的議題。在歷史的⻓河中,⾃有分辨。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1 條回復

  1. Peter說道:

    動物和動物的故事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