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中美印象》連載:亞特蘭大2017年市長選舉(五)

亞特蘭大是美國第九大城市,是美國東南的重鎮,也是美國跨國公司和高等院校雲集的城市。今年11月7日亞特蘭大將舉行市長選舉。在正式競選之前,一共有13個亞特蘭大的政客和普通人宣布競選下任市長,目前還有9人在苦戰。如果在11月7日的投票中沒有哪位候選人得票超過50%,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將在12月5日的另行選舉中決一雌雄。美國的基層民主是怎麼回事?市長是如何產生的?讀者知道在美國競選總統募捐不到數億美元就不能跳入大選「火坑」,那競選類似亞特蘭大這樣的大都市市長要花多少錢?這個市長有多大權力,能管多少事?《中美印象》編輯部在今後一個月將發表連續報道,記述亞特蘭大2017年的市長選舉,並試圖通過對這次選舉的跟蹤報道讓讀者對美國民主的現狀做出自己的判斷。


亞特蘭大2017年市長選舉(五)從9月政見之爭到10月巾幗之爭

《中美印象》連載:亞特蘭大2017年市長選舉(五)

9月初,2017亞特蘭大市長候選者的資格審查結果出爐,最終有9位候選人成為競選最後階段參與角逐市長大位的候選者。如今距離11月7日的大選投票日僅剩3周,9位候選人與他們的競選團隊均在積極謀劃競選策略,全力布局選戰活動,深入發掘潛在選民,并力圖通過公開參與電視與線下政見闡述與辯論會,加強對自身理念與政策取向的宣導。作為史上參與競選人數最多的一次市長選舉,本次大選競爭之激烈,戰況之複雜,議題之多樣,伴隨各位候選人不斷升級的競選造勢,將使此次通往市長之路的最後衝刺階段變得異常艱難。

《中美印象》連載:亞特蘭大2017年市長選舉(五)

9月政見之爭:從城市發展到兼并艾默里大學

9月28日,亞特蘭大本地新聞媒體舉辦了首場市長論壇,旨在為市長候選人提供可以公開闡述政見的多媒體平台,該論壇在傳統電視媒體以及網路媒體、臉書上同步向觀眾與網民直播。市長競選人圍繞主持人提出的6個社會議題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論述。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九位候選人中的領跑者瑪麗·諾伍德(Mary Norwood)沒有參加這次辯論。

城市發展

在該議題上,諸位候選人的政見趨同。

凱撒·米歇爾(Ceasar Mitchell)對城市更新抱持謹慎態度,認為城市更新利弊參半,需審慎權衡得失。他同時提出 從荒蕪到光明 (Blight to Light)計劃,該計劃旨在推動城區內破敗住房向經濟型住房方向更新改造。

麥克·斯特林(Michael Sterling)則將重點轉向房產稅議題,認為房產稅的增加不應造成人們放棄自己的居所。他同時提出建立兼容區(inclusionary zoning),與凱撒·米歇爾(Ceasar Mitchell)的理念類似的是,他提出在新建城區內提供經濟型住房。

凱茜·烏拉德(Cathy Woolard)則進一步提出建設永久性經濟型住房的計劃。同時提出通過減少停車場來降低城市發展帶來的經濟成本。與此同時,她指出建構快速交通體系的重要性,認為快速、便捷、經濟的城市交通體系可以有效降低人們的生活成本。凱茜將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列為需要解決的首要社會問題。

彼得·阿曼(Peter Aman)則指出建設經濟型城市的重要性,他亦強調自身在減少市府財政赤字方面擁有的經驗與優勢。

科莎·蘭斯·伯頓(Keisha Lance Bottoms)則從其母親的切身經歷入手,指出建設 無搬遷區 (displacement-free zones)的構想。她設想通過公私合作將這一模式推廣到整個城市。

約翰·伊夫斯(John Eaves)提出通過減免學校稅來減少因為高額財產稅引發的搬遷。

維森特·福特(Vincent Fort)呼籲改變現有環城步道(Beltline)的建設模式,他直指環城佈道建設已成為中產階層化(gentrification)的工具。

科萬澤·赫爾(Kwanza Hall)指出政府土地可以創造大量可供居住的經濟型住房。

城市交通

各位候選人在此議題上亦存有較大共識。

科莎·蘭斯·伯頓(Keisha Lance Bottoms)強調創造性城市與公私合作。她認為亞特蘭大應該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成為適於步行和自行車通行的城市。

彼得·阿曼(Peter Aman)認為機遇與挑戰並存,他認為亞特蘭大需要更多的輕軌、地鐵、公交與集中化的交通管控體系。

凱茜·烏拉德(Cathy Woolard)則認為亞特蘭大需要在自行車道建設與行人道路設施方面投入更多資金,使交通連接與轉換變得更為便利與高效。

麥克·斯特林(Michael Sterling)指出當前最大的問題是交通發展計劃面臨的資金支持問題。他呼籲通過公私合作創建支持改善交通的基礎設施銀行。

凱撒·米歇爾(Ceasar Mitchell)指出MARTA(亞特蘭大都市區快速運輸局Metropolitan Atlanta Rapid Transit Authority)與城市有軌電車必須與現有環城步道Beltline連接。此外,他呼籲改變MARTA作為全美唯一沒有聯邦政府補助的大型公共交通系統的尷尬現況。

科萬澤·赫爾(Kwanza Hall) 提出了他的S觀念(S-concept)-將公交車列為城市快速換乘公共交通體系的首位。

維森特·福特(Vincent Fort) 認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關鍵在於加大對MARTA的支持。

約翰·伊夫斯(John Eaves)亦強調MARTA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性,提出MARTA的地鐵線路應該繼續延伸。

基礎設施建設

多數候選人認為應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

麥克·斯特林(Michael Sterling)呼籲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市府應尋求新的收入來源。

維森特·福特(Vincent Fort)則強調市府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更多尋求公眾的信任。

約翰·伊夫斯(John Eaves)認為利用現有的資金可以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科莎·蘭斯·伯頓(Keisha Lance Bottoms)則建議學習其他州的經驗,通過設立信託基金為土地銀行的設立提供資金保障。

彼得·阿曼(Peter Aman)亦主張市府應尋求新的資金來源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採購和服務私有化與對程序規範化的保障(privatization of the procureme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and ensuring an ethical process)
各位候選人在此議題上存在較大分歧。

維森特·福特(Vincent Fort)反對市政服務的私有化。

約翰·伊夫斯(John Eaves)則對一些市政服務的私有化持開放態度。

凱科·蘭斯·伯頓(Keisha Lance Bottoms)認為實施政府採購私有化不是一個明智之舉。她呼籲開展網路工程競標並將合同在網上公布,她同時呼籲建構採購部門的審計。

彼得·阿曼(Peter Aman)則呼籲更多的信息公開,讓公民更清楚了解自己繳納的稅款究竟去往了哪裡。

凱茜·烏拉德(Cathy Woolard)則對這一議題持謹慎態度。總體而言,凱茜並不支持政府採購與服務私有化。

凱撒·米歇爾(Ceasar Mitchell)指出他對私有化議題進行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科莎·蘭斯·伯頓(Keisha Lance Bottoms)的觀點類似,他呼籲對政府採購進行全面的審計。

科萬澤·赫爾(Kwanza Hall)反對私有化。同時,他呼籲要對相關合同文件進行網上公開。

公立學校合作

候選人們普遍認同應加強同公立學校的合作。

麥克·斯特林(Michael Sterling)表示期待成為帶領市府與公立學校合作的領袖。

凱茜·拉德(Cathy Woolard)則強調其在市議會從政期間相關的經驗與成就。

彼得·阿曼(Peter Aman)認為該議題超越了市府與公立學校合作本身,關係到青年人的發展問題。

約翰·伊夫斯(John Eaves)認為學校辦不好就會增加監獄中囚徒的人數,他呼籲關閉亞特蘭大拘留中心(Atlanta detention center),將由此節省的資金真正用於發展教育。

維森特·福特(Vincent Fort)則呼籲推廣在康涅狄格和其他主要城市推行的社區學校模式(community schooling model), 他同時提出建立學徒制與為所有社區學校畢業生提供2年免費社區大學教育的計劃。

凱撒·米歇爾(Ceasar Mitchell)則強調他與公立學校系統的緊密聯繫,認為他本人擁有足夠的經驗推動與公立學校的合作。

兼并埃默里大學

這項議題最富爭議,各位候選人的立場呈現明顯兩極分化。

彼得·阿曼(Peter Aman)指出他歡迎城市任何方面的拓展,同時指出他會完善市政服務,讓亞城成為一個人人心嚮往之的宜居城市。

科莎·蘭斯·伯頓(Keisha Lance Bottoms)與約翰·伊夫斯(John Eaves)支持該議題。他們認為對艾默里大學的兼并會帶來雙贏的結果。

維森特·福特(Vincent Fort)明確表示反對。

凱撒·米歇爾(Ceasar Mitchell)則表示支持此項議題。

凱茜·烏拉德(Cathy Woolard)則認為對於任何拓展城市版圖的規劃都應該審慎權衡利弊得失,在此議題上表現出謹慎態度。

《中美印象》連載:亞特蘭大2017年市長選舉(五)

10月巾幗之爭:12月決勝選舉已成定局?

進入10月,儘管諸位候選人在城市交通與提供經濟型住房方面的政見存在相當的一致性,但是圍繞刺激城市經濟發展與推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各位候選人則陷入激烈的唇槍舌戰中。歷經9月份的市長論壇與其他政見闡述活動,各位候選人的民調支持度呈現較大變化,兩位女性候選人的民調數據脫穎而出,而在八年之前的市長選舉中差點當選的瑪麗·諾伍德則遙遙領先於其他候選人。

瑪麗·諾伍德(Mary Norwood)的支持率從8月底的25.4%增加到10月初的28%。凱莎·蘭斯·伯頓斯(Keisha Lance Bottoms)的支持率則從8月底的12.4% 躍升至10月初的15%,成為繼瑪麗·諾伍德之後,第二位領跑此次市長選舉的熱門候選人。8月底與科莎·蘭斯·伯頓(Keisha Lance Bottoms)民調支持率幾乎不相上下的彼得·阿曼(Peter Aman),其10月初的支持率從8月底的12.1% 大幅跌落至7%,與其他3位候選人維森特·福特(Vincent Fort),科萬澤·赫爾(Kwanza Hall)與凱茜·烏拉德(Cathy Woolard)的支持度並列。與此同時,8月底民調位列第4位的凱撒·米歇爾(Ceasar Mitchell)則在10月初的民調支持度中上升成為繼兩位巾幗女將之後有望最終問鼎市長大位的第三位競爭者,儘管其支持度從8月底的10.4%小幅下降到10月初的10%。

《中美印象》連載:亞特蘭大2017年市長選舉(五)

根據民調數據,瑪麗·諾伍德(Mary Norwood)的支持者大多是白人、老年人、保守派人士、與共和黨人。而科莎·蘭斯·伯頓(Keisha Lance Bottoms)的支持者大多是非裔美國人、女性、中年人、自由派人士、與民主黨人。根據當前的選情,瑪麗·諾伍德(Mary Norwood)當選成為市長的可能性最大。然而,她要在11月7日的大選日獲取超過半數的選票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預測的是,兩位巾幗女將會不可避免的進入到12月5日的最終決選。倘若11月7日未能有候選人收穫超過半數選民的支持,12月5日的最終決選結果將呈現出更多的不確定性,先前被分散到其他候選人身上的選票將有相當部分集中於最後的兩位女性市長候選人身上。儘管兩位女性候選人領跑此次市長選舉,最新的民調顯示仍有14%的選民沒有決定將選票投給誰,這部分選票的流向對於此次選舉後續選情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亞城人民將拭目以待。

《中美印象》連載:亞特蘭大2017年市長選舉(五)

百萬美元選舉:富人的選舉遊戲?

此次市長選舉競爭之激烈不僅體現在各位候選人針對不同議題的唇槍舌戰,也反映在各位候選人經濟實力與籌款數額的比拼上。此次市長選舉是否成為富人的選舉遊戲?

從Gaeasyfile網站提供的各位候選人提交的個人資產報告與競選籌款信息表可以大體看出,絕大多數的候選人均屬較富裕階層。就目前民調前三位的候選人來說,他們均擁有各種不同形式的資產。瑪麗·諾伍德(Mary Norwood)不僅手握商業公司的股份,亦同時擁有兩處不動產。凱莎·蘭斯·伯頓斯(Keisha Lance Bottoms)則在手握諸多商業公司股份的同時,坐擁3處不動產,總價值超過50萬美元。作為現任市議會議長的凱撒·米歇爾(Ceasar Mitchell)雖未持有商業公司股份,但是擁有兩處不動產,總價值超過30萬美元。這三位候選人,除了瑪麗·諾伍德(Mary Norwood),均在商業公司中擔任一定職務。

從籌款額來看,三位候選人均呈現較大幅度增加,但同時差距明顯。截至目前(10月6日),凱撒·米歇爾(Ceasar Mitchell)依舊是籌款數額最大的候選人,其籌款額從6月30日的近170萬美元增加到超過200萬美元。瑪麗·諾伍德(Mary Norwood)則以超過134萬美元的籌款額緊隨凱撒·米歇爾(Ceasar Mitchell)之後,其籌款額從6月30日以來增加了近34%,而科莎·蘭斯·伯頓(Keisha Lance Bottoms)的籌款額則在短短三個月間增長了近66%,從66萬美元躍升至超過118萬美元。顯而易見的是,儘管這三位候選人的個人財富並非達到高不可攀的層級,但無論是這三位候選人與商界的緊密聯繫,還是他們在政界的履歷與經驗,均是普通亞城居民無法擁有和達到的。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和豐富的政治經驗,面對這場空前激烈的市長競選,候選人將很難取勝。

《中美印象》連載:亞特蘭大2017年市長選舉(五)

作者 張邵幡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中美印象,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