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佐州這兩大城市躋身「治理最差城市榜」?問題到底出在哪?

在WalletHub最新發布的「2025 年美國城市治理質量排行榜」中,喬治亞州的兩座城市不幸「高位上榜」——哥倫布(Columbus)被評為全美治理最差第20名,亞特蘭大(Atlanta)則排名第115 名(共148城),雙雙跌入榜單倒數區段。

這份榜單是通過財政穩定、教育資源、醫療健康、公共安全、經濟表現、基礎設施與污染控制六大維度,細化為 36 項客觀指標,全面評估每座城市的治理水平。相比主觀印象,它的量化模型更能揭示城市深層次的問題。

哥倫布

與繁華大都市相比,哥倫布的問題不是「太大管不過來」,而是「底子薄、資源少、後勁乏力」。

1.經濟活力低

長期依賴軍事基地與少數產業支撐本地經濟,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差。近年來,隨著製造業轉移與軍費支出不穩,就業崗位持續減少,失業率處於全州偏高水平。青年人才流失嚴重,大學畢業生往往選擇離開本地尋求發展。

2.基礎設施老舊

根據居民和地方媒體反映,許多城區道路年久失修、坑窪不平,公交系統覆蓋面小、班次稀疏,居民通勤效率低下。老舊的基礎設施不僅制約了城市運轉,也影響投資吸引力,許多企業在考察後望而卻步。

3.財政調配乏力

由於稅基薄弱、財政收入有限,市政支出長期處於捉襟見肘狀態。在基礎設施、教育、公共安全等核心服務上常常拆東補西,無法形成系統性改善。公共學校差距明顯,醫療體系在資源投入上與大城市相比落後一個梯隊,城鄉之間服務差距尤為突出。

4.城市治理碎片化,協同效率低

地方政府在協調各類事務時常面臨多頭管理、執行效率低下等問題。部分社區反饋稱,市政對居民訴求的響應慢、透明度低,長期形成基層感受不到上層治理的斷裂感。

綜合來看,哥倫布面臨的難題不是單一政策能夠解決的,它的問題更多是歷史遺留與發展路徑選擇帶來的結構性瓶頸。如果沒有實質性的產業引導與財政支持,這類中小城市將很難從「資源稀缺、服務不足」的困境中走出來。

亞特蘭大

相比哥倫布的資源短缺型困境,亞特蘭大的問題恰恰相反——它不缺錢、不缺人、不缺產業,卻依然治理乏力、民怨頻現。

1.暴力犯罪率居高不下

雖然 2023 年兇殺案下降21%、強姦案減少51%、嚴重襲擊下降16%,整體暴力犯罪連續三年回落。但根據 Metro Atlanta Speaks 民意調查,居民仍將「安全」列為最關切問題之一。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評論直言:「數據在改善,但人們仍不敢獨自走在某些市中心街區。」換句話說,官方數據與市民感受之間的落差,正是亞特蘭大的治理難題之一。

2.無家可歸人口持續攀升

2024 年點時普查顯示,亞特蘭大有2867位無家可歸者,其中家庭型無家可歸者增長7%,2025 年又增長14%。雖然市府投入1.5億美元推動「可負擔住房」項目,部分安置項目也已啟動,但房租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救助覆蓋力,令不少剛脫貧或失業家庭再次陷入流浪邊緣。

3.市政債務高企,公共服務壓力大

WalletHub數據顯示,亞特蘭大在「人均長期債務負擔」一項中排名第145(全國倒數第4),財政早已捉襟見肘。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公共安全、社會救助等方面都需要支撐,財政空間被嚴重壓縮,結果是——人人都缺錢,事事都難推。

4.交通擁堵+房價波動,居民生活成本升高

儘管MARTA(地鐵+公交系統)多年來喊出擴建計劃,但推進緩慢、批評不斷,不少居民仍需依賴私家車通勤,「通勤90分鐘」成常態;與此同時,亞特蘭大核心區域房價劇烈波動,一邊是高端公寓空置率上升,一邊是打工族被迫搬離城市邊緣,中產與底層同時被生活成本「擠壓」。

治理思路

從榜單來看,治理表現最佳的前十座城市,幾乎清一色來自新罕布希爾、猶他、愛達荷等中小城市州。這些城市的成功並非天生「體質好」,而是在發展過程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治理路徑。

  • 城市規模適度,發展節奏穩健,政府資源與服務能力能匹配人口增長;
  • 財政穩健,決策機制高效透明,如Provo、Boise;
  • 教育普及、治安良好,民眾的滿意度與幸福感持續走高。

事實上,不少今天被稱為「治理範本」的城市,過去也曾跌入過治理失靈的谷底。它們的逆襲路徑,更是值得借鑒:

  • 丹佛(科羅拉多):通過推行「微型社區」模式(micro communities),利用集裝箱小屋搭配醫療、就業、心理支持等綜合服務,為無家可歸者提供有尊嚴的落腳點,有效緩解了住房危機。
  • 奧斯汀(德州):打造數據驅動的城市管理平台,警力調度、交通管理、預算執行全面引入實時分析系統,顯著提升政府反應速度與資源利用效率。

其實,哥倫布的前任市長任期內也出台過一些有效政策——通過「零基預算」控制財政支出,同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與教育改革等等,從而讓當時的哥倫布一度被評為「治理進步城市」。雖後續發展乏力,但充分說明中小城市也有轉圜空間。

結語

城市治理的最終目標,不是報表上的數字好看,而是讓人們真正願意留下來生活。治理改革從來不是速成之事,但只要方向清晰、路徑正確,再加上居民的共同參與,許多「問題城市」也能蛻變為「希望之城」。

亞特蘭大不是「最差城市」,只是「尚未優化的大都市」。哥倫布不是「失敗的城市」,只是「尚未被充分賦能的地區重鎮」。

我們期待的,也不只是排名的回升,而是未來某天,更多居民能夠真心說出那句樸素卻有力的話——

「我喜歡這座城市,這是我生活的理想之地。」

Ref: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