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若敏:再游歐洲(5)走過嘆息橋

如果在威尼斯,你時間有限,只能選擇一個地方參觀,我一定推薦總督宮。在那裡,你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詩人拜倫稱它為「巨大而又奢侈的宮殿」。那些塵封歷史的壁畫、繪畫、雕塑,可以將人們帶回威尼斯曾經擁有的鎏金歲月。

(水上看總督宮)

2015年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看到過卡納萊托1755年創作的《威尼斯總督府景觀》油畫。精緻典雅的總督府和華麗的聖馬可教堂完美地融入畫中。

(網路照片,油畫)

如今,身臨其境地走入總督宮參觀,竟然有些小小的激動。

【總督宮】

總督宮(英文Doge’s Palace,義大利語Palazzo Ducale)又名道奇宮,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政府機關、法院與監獄,總督是威尼斯共和國的行政長官,由貴族選出,終身任職,總督宮同時也是總督的住所。

(網路照片,總督宮中庭)

總督宮最初修建於公元810年,後經歷大火被燒毀,10世紀時選址於現在的位置,後來又經歷了政變、擴建等,目前的總督宮建築主要建造於1309-1424年間,為哥特式建築。1574年一場大火使得總督宮嚴重受損,設計師Andrea Palladio主持的重建工作,融合哥德式、拜占庭式建築風格,僅保留部分為新古典主義。

(嘆息橋)

16世紀,總督宮以東建立了新的監獄,兩棟建築由著名的嘆息橋相連。現在總督宮、嘆息橋、監獄共同組成了一座博物館。

(水上看總督宮和嘆息橋)

總督宮的外牆是阿拉伯式的牆面菱形花和哥特式的尖拱劵廊柱的奇妙結合,被認為是建築學中最美麗的作品之一。據說LV的花紋創意,靈感就取自這裡。它的立面採用連續的哥特式尖劵和火焰紋式長廊,小拱門的每根圓柱上面都有一個十字圓孔,構圖別緻,色彩明快,使莊嚴的總督宮變得輕盈剔透,極富圖案式的美感。

(聖馬可大教堂與總督宮交界處)

總督宮臨水而立,下虛上實的建築風格與飄在水上的威尼斯島相輔相成。與旁邊的聖馬可大教堂形態各異,互為補充,豐富了聖馬可廣場的建築藝術。

(總督宮長廊,清晨還沒開門)

因為上網購票時,發現所要的時間都已經售完,不得不在總督宮的長廊下排隊購票,好在人不多,一會兒就輪到了我們。疫情期間,控制人數的進入。

(大牌模特,總督宮前拍照)

在官網上購票,按時過來參觀,不需要排隊更節省時間。但一定要提前預訂,有一點必須注意,在威尼斯大教堂、總督府博物館和鐘樓,參觀都必須出示Green Pass。我因為在預訂法國尼斯米其林餐廳時,收到郵件,強調必須有Green Pass 才能去餐廳,就申請了Green Pass,沒想到在義大利用上了,原來這個Green Pass在歐盟國家是通用的。

買票的官網鏈接如下:

【官網】https://palazzoducale.visitmuve.it/en/home/

總督宮的參觀在門外排隊時就開始了。屋檐下的柱子上,雕刻著生動的人像。仔細觀看,十分有趣,進入側門後,進入中庭。環顧四周,可以看出兩種不同建築風格,融合在總督宮的建築上。

一樓是文藝復興樣式的圓拱門、二樓是哥德式尖拱門。一樓是開放的長廊, 二樓是陽台 。

院里有8個古希臘時期的雕像。內院的中間有青銅蓄水井,據說裡面曾經盛過全威尼斯最好的水。

從中庭通向宮中的是1554年建造的一道用純卡拉拉大理石鑿成的巨型台階。台階上佇立著戰神瑪耳斯和海神尼普頓的大理石雕像,這是威尼斯人的保護神,象徵威尼斯曾經擁有海上與陸上的霸權。從1485年起,總督就在這裡加冕。

沿著館內規畫的單行參觀路線,從二樓的長廊開始。

(網路照片,黃金階梯)

黃金階梯 Scala d』Oro,的外面,以兩座雕像來象徵威尼斯共和國權威,分別是大力士海克力斯(斬蛇)與天神阿特拉斯(扛地球)。以前只有貴族才能走的黃金階梯建於16世紀,現在每個遊客都能走,如今一切歸於平等,流光溢彩的雕刻天畫板工藝精湛。與梵蒂岡博物館的走廊天花板類似。

樓上參觀包括宮內包括委員會廳(Sala del Collegio)、候客廳(Anticollegio)、四門廳(Sala delle Quattro Porte)、議會廳(Sala del Senato)、十人廳(Sala del Consiglio dei Dieci)和大會議廳(Sala del Maggior Consiglio)等。

各個廳都以油畫、壁畫和大理石雕刻來裝飾,整個總督宮雍容奢華、輝煌璀璨。

雖然總督宮現在是一個博物館,但與大多數博物館不太相同的是,宮殿里的畫作是為總督宮量身定做的。

最值得一看的是三樓大會議廳(Sala del Consiglio Maggiore ),是共和國最高機構,也是全義大利最大的大廳,可以舉辦議會和國宴,54米長25米寬,可容納1800人的內部居然沒有一根柱子支撐,令人驚嘆!

巨大的會議廳也體現著公共政治的特徵,威尼斯的總督是經選舉產生的,是會議決議的執行人。丁托列托作的《天堂Paradiso》取材於但丁的《神曲》,它佔滿了整面牆,高7.45米,寬21.6米,畫中有700多個人物,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油畫,堪稱威尼斯藝術巔峰時期的代表作。

天花板的油畫。

接下來參觀的兵器軍械展廳,是Jack十分感興趣的地方。展廳有許多當年使用的盔甲、護具與各式寶劍。藏品相當完整。

最吸引我的是可以遠眺潟湖的大陽台,因為總督宮沒有冷氣系統,就打開了一些窗戶,讓海風吹進來,站在窗邊,看著外面的風景,特別舒服。

參觀一間又一間華麗的廳室後,就要過嘆息橋了。從橋上的石窗往外張望,威尼斯的美景盡收眼底。我連忙拍了幾幅照片。

當年,因總督宮底下的牢房不夠使用,在運河另一端興建新的監獄,並以嘆息橋連結兩座建築,嘆息橋通道一去一回,可以觀看河岸兩側風景。

過了嘆息橋,就進入了簡陋的牢獄,反差極大,讓我有些不適的感覺。特別是沒有窗戶的牢獄,陰森恐怖而狹小,我快速通過這裡,沒有拍一張照片,我不想把人間不好的一面攝入我的鏡頭。

從嘆息橋回到宮殿,我望著窗外的景色,心情豁然開朗,彷彿從地獄回到人間。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也長長地嘆息了一聲。由此,我更加能夠理解嘆息橋所包含的深意。對比之下,自由的生活更令人珍惜。

從新監獄走過嘆息橋回到總督宮迴廊,博物館規劃的導覽就結束了。

跟著路標、看英文導覽,仔細觀賞,花了快兩個小時。

(網路照片,佛斯卡利拱門)

我們從佛斯卡利拱門離開,出了拱門便來到總督宮外的卡爾特門 Porta della Carta,以前這個門是總督宮的主要出入口,這裡也是從前張貼政府公告文宣的地方,故被稱為紙門。這是總督宮真正意義上的正門。

這個正門是1438~1441年間建起來的。大門上有許多裝飾圖案,圖案製作相當精細。這種夢幻般的網狀花紋曾經閃耀過金色和藍色光芒。雕塑家們在大門的上邊刻上了聖馬可的飛翼獅和跪在它面前的元首福斯卡里。現在遊客參觀終點設置在這裡,及具深意地為總督宮導覽畫下完美的句點。

走出卡爾特門,看到牆邊轉角處3-4世紀的Four Tetrarchi(羅馬帝國四王共治的斑岩雕塑),公元3世紀 羅馬帝國爆發危機後,戴克里先皇帝為了穩定局勢,開始了所謂的四帝共治(英語:Tetrarchy),即兩位最高級的領導人(稱為正帝,或奧古斯都)及兩位次級領導人(稱為副帝,或凱撒),由四位領導人去分治東、西 羅馬。奧古斯都的任期是有期限的,屆滿後得自動退位由統帥繼任之。這個斑岩雕像代表四個統治者相互依存。它是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從君士坦丁堡運來。

【鐘樓】

聖馬可鐘樓(英文St. Mark』s Bell Tower,義大利語Campanile di San Marco)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地標建築之一,聳立在聖馬可廣場上,位於聖馬可教堂的前方。在鐘樓頂部可以俯瞰整個威尼斯主島和周邊的瀉湖。

鐘樓高98.6米,構造簡單,下半部是由磚塊構成的巨大柱狀建築,每邊長12米,高50米;上方則為拱形鐘樓,共放置了5座鐘,拱形鐘樓的上方是方形建築,外牆分別由獅子與威尼斯的女性象徵(正義女神,la Giustizia)所妝飾。

1609年,伽利略曾在這裡向威尼斯總督當納 (Leonardo Don) 展示自己發明的天文望遠鏡。當年要上鐘樓必須爬鐘樓內的斜坡,如今有部可容納14人的電梯,上下就方便多了。

鐘樓的最上方則是金字塔狀的尖塔,而尖端上則放置了一個金色的天使形狀的風向標。現在看到的聖馬可鐘樓造型是在1514年建造的,不過聖馬可鐘樓後來在1902年地震後,突然倒塌,在1912年4月25日(聖馬可日)重建完成。

(網路照片,倒塌的鐘樓)

因為疫情人少,上鐘樓買票就可以進。但是,必須檢查Green Pass才允許買票。票價10歐元,包括一個口罩,要求必須換下你自己的口罩,戴上它的口罩才可以。不一會,乘著電梯,來到鐘樓頂。

登頂後,可以360°俯瞰威尼斯的風景,東南方是聖喬治馬焦雷教堂和朱代卡島。

往東看是斯拉夫人堤岸、聖弗朗西斯教堂、聖若望和聖保羅大殿。

最近的是聖馬可大教堂的五個巨大穹頂,有一個正在維修。

南面是安康聖母教堂和現代藝術博物館

西面是聖馬可廣場。

總督宮近在咫尺。

這裡還可以看到聖馬可時鐘塔(Torre dell’Orologio),這是威尼斯的一座早期文藝復興建築,位於聖馬可廣場北側。

塔和時鐘的歷史可追溯到15世紀末。塔的下面兩層設有巨大的拱門,通往城市的主要街道。在塔頂的露台上有兩個巨大的青銅「摩爾人」,穿著羊皮,腰間設有槌子,每到整點用來敲鐘。一個較老,另一個較年輕,顯示時間的推移。鍾是原始的,上面的標誌說明鑄造於1497年。

【聖馬可飛獅】

828年,兩位威尼斯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聖馬可的乾屍從亞歷山大港運回威尼斯,存放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聖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護神。他的標誌是一隻帶翼的獅子。

Courtyard of the Doge’s Palace (Venice) – Scala dei giganti – Lion of Saint Mark

(網路照片)

聖馬可廣場的入口處,有兩根高大的圓柱,東側的圓柱上挺立著一隻展翅欲飛的青銅獅,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飛獅。飛獅左前爪扶著一本聖書,上面用拉丁文寫著天主教的聖諭:「我的使者馬可,你在那裡安息吧!」。飛獅是威尼斯電影節的標誌。

【皇家花園】

在去碼頭的路上,我們在 威尼斯的皇家花園–Giardini Reali轉了一圈。這麼大的花園在威尼斯極其稀少。花園很美,位置優越,就在聖馬可廣場後面。它們也靠近vaporetto碼頭。

威尼斯皇家花園是拿破崙佔領城市期間規劃的,毗鄰他的皇宮Procuratie Nuove建築。如今,威尼斯皇家花園的中心部分是咖啡館。

終於坐上回酒店的1號水上巴士,我回頭眺望越來越遠的總督宮,心隨著翻卷的浪花激蕩。

感受最深的是走過嘆息橋的那一刻,亦舒說嘆息橋:「人生就像一座橋,我們自彼處來,往那頭去,一邊走,一邊不住嘆息,因恨事太多。」

我的感受卻有一點不同,走過嘆息橋的那一刻,忽然覺得自由的世界太美好,太值得珍惜。橋的兩邊相對於彼岸猶如天堂與地獄,嘆息橋正是連結兩地的轉折點。不要遺憾回不去的過去,當下才是最應該珍惜的時光,健康、快樂才是生命最美好的鐫刻。在感受生活不易的同時,也感受著活著和自由的幸福,這便是歲月給我們最大的饋贈。

我很感恩在嘆息橋走過的這個來回,這一年半來,走過疫情,面對生死,更深刻地體會到沒有什麼能夠比健康和自由地活著更美好,至於生活中的那些是非、對錯,還有什麼不能放,什麼不能忘。

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善待。一如深刻在心底的流年往事,於花開花落間,點綴著前行的腳步,寫意著生命的詩行,不用問永遠有多遠,不用丈量與幸福的距離,只需要收藏點點滴滴的愛和溫暖,足矣!感恩能夠走過一次嘆息橋!

(攝影Jack和若敏,部分照片來自網路已經標註,十分感謝)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