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教育| 為女兒遍訪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

因為女兒申請大學的原因,著名矽谷投資人、谷歌工程師、《浪潮之巔》、《智能時代》等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吳軍博士曾陪著女兒走遍了英美兩國的名校。漫長的探訪過程給了他極大的啟發,下面是他的個人感悟。

廣告圖片推廣 精彩內容繼續

一、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的那一瞬間道路是非常擁擠的。但跑完 1/4 以後,選手們的距離就拉開了,起跑時佔得的一點點先機此時已蕩然無存。
很多中國的家長都在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他們會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儘可能地搶位子。但其實,成功的道路並不像想像地那麼擁擠,因為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路上,絕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動退下來了。到後來,剩下的少數人不是嫌競爭對手太多,而是發愁怎樣找一個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因此,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笑到最後的人是一輩子接受教育的人。一些過去比我們讀書更優秀,在起跑線上搶到了更好位置的人,早已放棄了人生的馬拉松。我們能夠跑得更遠,僅僅是因為我們還在跑,如此而已。

吳軍:為女兒遍訪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

▲ 哈佛大學

二、名校為啥奉行通識教育?
美國名校普遍認為大學教育分兩個階段:以通識教育為主的本科階段,和以專業教育為主的研究生階段。本科階段,學生們應該學「大行之道」,而不是「雕蟲小技」。在很多英美名校,本科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要比中國學生少,但知識面卻要廣很多,社會經驗也更豐富,綜合能力更強。這正是通識教育的目的和好處——讓學生了解世界,擁有應付複雜生活的本領和實現自我價值的信心。而這,會給學生的人生長跑帶來持久的後勁。美國曾統計過各大學畢業生的入職年薪,前 10 名,除了工科較強的斯坦福和以商科見長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是綜合性大學之外,其餘清一色是理工大學,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常春藤名校都不在其列。但對比 15 年後的薪資情況時,那些以通識教育見長的大學,如:哈佛、普林斯頓就擠進了前 10,超越了以工科、商科為主的大學。收入雖然並不是衡量畢業生價值及大學好壞的唯一標準,但至少可以說明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吳軍:為女兒遍訪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
▲ 普林斯頓大學

三、美國名校都教什麼?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三座「大藤」(最著名的常春藤),甚至是斯坦福大學,都特別注重通識教育。

1)耶魯大學

耶魯尤其強調文科和藝術對學生一生的影響。在耶魯,本科生三年級以後才選專業,而且只要選夠 36 門課就可以畢業,不做畢業論文。因為,學校不想讓學生用全部時間來準備考試,以至於耽誤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事實上,耶魯學生一半的時間都花在了課外活動中,因為這些看似和考試無關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各種優秀品質。如果在耶魯上學,卻沒學到這些,就失去了在那裡讀書的意義。

2)哈佛大學

哈佛強調其本科教育是「非職業專科」。也就是說,一名本科生可以對商業和金融感興趣並修很多這方面的課,但哈佛並沒有一個所謂商業或金融的本科學位授予 TA 。

和耶魯一樣,哈佛也不強調考試成績,會給大部分學生 A,學校希望藉此向學生們透露一個信息——你們的學業已經足夠優秀了,你們應該關注課程以外的東西。

3)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的學生無論最後獲得哪一種學位,都需要修足夠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課程,以及基本的理科課程。

4)斯坦福大學

即使在盛產科技新秀的斯坦福本科實行的也是通識教育,學生必須在 9 個領域完成必修課,包括文化與思想、自然科學、科技與實用科學、文學與藝術、哲學、社會學科與宗教思想。

所以,很多美國名校的畢業生,雖然本科畢業時只拿了一個或兩個學位,卻因為通識教育,擅長很多領域。

吳軍:為女兒遍訪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

▲ 耶魯大學

四、中國孩子為啥難進哈佛?
中國家長給了孩子太多壓力,很多中國學生並非出於興趣,而是因為現實的利益而學習。不少人上大學是為了拿文憑,拿到畢業證就意味著考試生涯結束了,接下來一輩子再也不用學習了。但事實上,想進入哈佛這樣的學校,最重要的是愛學習,有非常強的學習動力和自覺性,同時有志於成為各學科最優秀的人士。哈佛希望網羅全世界各領域最頂尖的人才,比如:馬友友、林書豪、娜塔莉 · 波特曼等等,無論哪個領域的頂尖高中生,只要學習不太差,哈佛肯定錄取。為了進哈佛而進哈佛和因為對知識的渴望進哈佛是兩回事。前者的人生高峰在離開哈佛的一瞬間就結束了,而後者的人生在離開哈佛後才剛剛開始。吳軍:為女兒遍訪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 哈佛大學校徽:拉丁文「真理」二字
五、讓熱忱和興趣適配
有了通識教育的基礎,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兩點:

1. 服務社會的意願;

2. 對所從事的事業的喜愛程度。

這兩點其實都提供了一種東西:熱忱。

事實上,英美名校在提供通識教育的同時,還以相當的自由度、包容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找到適配的方向和興趣。

美國學生對成功的定義非常多元化,一些在亞裔眼裡吃力不討好的職業,如:新聞記者、低級地方官、衛生、工會、參軍,恰恰是很多哈佛畢業生的職業選擇。

每年都會有很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演講。有一年,學校邀請了伊朗總統艾哈邁迪 · 內賈德,引起了很多爭議,連當時的紐約市長都不太樂意。

哥倫比亞大學為什麼堅持這麼做呢?因為學校認為要把今天的學生培養成明日的世界領袖,就應該讓年輕人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傾聽不同的聲音。

耶魯大學是美國大學中最崇尚自由的學校。越戰期間,很多年輕人因為反戰而逃兵役,美國政府要求各大學不收這些學生,但耶魯大學以學術特權為名堅決抵制政府的要求。於是,耶魯有了一位逃避越戰兵役的總統——柯林頓。

耶魯很清楚自己培養的是未來的領袖,不能用老人的觀點禁錮年輕人的思想。

吳軍:為女兒遍訪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
▲ 斯坦福大學

六、教育就是「引出」
教育的英文是 educate,源於拉丁文的「educare」,本意是「引出」。 
所以,其實,所謂英美名校只是做了一件事:引出潛藏在孩子內心的智能。一旦學生擁有了持續一生的學習熱情,它的教育工作也就此完成了。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麥考熊,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