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若敏:潘天壽基金會,藝術與傳承

潘天壽藝術基金會(Pan Tianshou Arts Foundation Inc, a Domestic Nonprofit Corporation )是在美國亞特蘭大註冊成立的非盈利組織,旨在推動美術研討、交流活動,將致力於華人群體與各族群社團的美術推廣、展覽和創作,獎勵優秀人才。

(沈寧和孝椿老師)

2023年1月14日周六下午1:45,孝椿先生和沈寧女士已經在一凡中央廚房等候嘉賓的到來。

我特別提前過來,就是想看看是否可以幫忙。不一會浮子也到了,他是發布會的主持人。

(孝椿和浮子)

在王凡老師安排下,大家齊心協力,一會兒就將會場布置好了。

嘉賓陸續到來,一凡廚房提供了茶水和點心。新聞發布會在2:30如期開始。

由孝椿先生首先介紹潘天壽藝術基金會的繪畫藝術和教育推廣項目,同時也將基金會即將組織的兩個活動,推介給大家。

一)基金會在本地Empty Gallery(4680 Bush Rd Peachtree Corners, GA 30096)舉辦一個名為「傳承」的畫展。

二)基金會將在亞特蘭大為兒童(不限華人)舉辦一個了解、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的活動。基金會將為學習者提供宣紙、筆墨,以及有關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教育講習。

沈寧老師發言介紹了潘天壽藝術基金會創辦和發展的過程,以及美國潘天壽藝術基金會成立的目的和發展方向。

潘天壽(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頤,自署阿壽 [1]、壽者,浙江寧海人。現代畫家、教育家。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示範學校受教於經亨頤、李叔同等人。其寫意花鳥初學吳昌碩,後取法石濤,八大,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1958年被聘為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著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等。 [13]1971年9月5日逝世。

沈寧與潘天壽的兒子潘公凱是浙江美術學院附中的同學,那時,她與同學一道去潘家拜訪,就對院長潘天壽平易近人的態度印象深刻。

沈寧老師談到潘天壽在文革中經歷了100多場批鬥,被打成重病,在1971年5月與世長辭。其罪名是:反動學術權威。那是個有理都不能說的年代。

1984年在潘天壽夫人去世後,潘天壽子女遵照母親遺囑,一次性向文化部捐贈120幅文革劫後遺存的畫作。當時,在書畫界引起了轟動,文化部接受了這批國寶,歷史記下了十年浩劫以後的第一次捐畫義舉。

文化部獎勵了20萬人民幣,而潘天壽的後人們將這筆獎勵金捐出來,成立潘天壽基金會,設在紀念館內。三十九年來,基金會致力於資助美術研討、交流、展覽、創作,獎勵優秀人才,推動繪畫藝術的創新和發展。潘天壽獎學金獎勵致力於中國繪畫和中華文化傳承和研究的人才。

潘天壽先生是畫家也是教育家。他上課講解基本的畫理、畫法,鼓勵學生學傳統,臨古人的優秀作品,他本人是畫水墨山水和花鳥的,要求學生打好基本功,不是單純地模仿,而是要認真規矩作畫的同時,有思考和創新。

特別是學生階段,他主張從工筆畫入手,寫意畫也應以工筆為基礎。這個態度,不僅貫穿在他對教學的要求上,也貫穿在他的創作中。潘天壽的畫法被稱為「意筆工寫」。同繪畫一樣,潘天壽的詩文也是認真而刻意放入畫卷中,法度森嚴,故其繪畫,更加雅緻。

潘天壽先生強調藝術之道與任何學問一樣,都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從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到蘇軾的「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歷代的大畫家,無不以詩境為畫境,以畫境為詩境,潘天壽先生的畫作可謂範本之一。

潘天壽反對用西方的對景寫生來替代中國畫原來的寫生方式,他認為中國畫的寫生重默識心記,重觀察和心源,中國畫的寫生是藝術創作的一部分,在寫生時,就應體現藝術家的主觀處理,將心靈之奇變融入寫生中,抓住對象「動的氣趣」,理解物之「理」,表現物之趣,等。

潘天壽曾對潘公凱說:「學不學美術,全憑你自己的興趣。任何人的成長都應該有自己的空間,要根據興趣愛好去選取走未來的路。你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果你想去學美術,我挺高興的,我所有的書你都用得著,你都可以拿去看。但有一點我想告訴你,做人必須老老實實,作畫既要老實又不能老實。」看到兒子疑惑的神情,潘天壽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說:「作畫要老實,是要功底紮實,不能投機取巧,到處去複製別人的技法和語言;作畫又不能老實,要有自己的見解,否則就沒有藝術性,就像大土豆生出的小土豆,毫無個性可言。」

潘公凱,1947年1月24日出生於浙江寧海,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的第二個兒子。1996年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2001年6月至2014年9月,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同時也是博士生導師。自1979年以來一直擔任中國畫創作和美術史論教學工作,1992年5月至1994年1月曾赴美國伯克利大學研訪。出版論文集限制與拓展》、專著《潘天壽評傳》、《潘天壽繪畫技法解析》;主編《潘天壽書畫集》(獲國家圖書獎)、《現代設計大系》;編撰《中國繪畫史》。潘公凱對潘天壽基金會的創建和發展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也是另一種傳承。

沈寧老師用投影方式介紹了幾幅潘天壽先生的畫作。有著名的《雁盪山花》等畫作。

隨後的自由討論時間,Empty Gallery的館長魏先生髮言,他和加州玫瑰為了畫展,花費了很多心血。

畫家石明非談創作體會,他是這次畫展的主創畫家,並帶領學生參展。

亞城書法協會的秘書長李鱗發言。

北美攝影協會會長王曉衡發言。

畫家張先生髮言。

畫家廖女士展示收藏。

雅歌詩社副社長朱臨湘談詩詞和繪畫。

剛從中國回來的謎語大師敖先生談感受,並現場創作兩首謎語讓大家競猜。

猜中移山造田的謎底:「畫」,並獲得小獎品。

(畫家野櫻)

大家對潘天壽先生的畫作和基金會的項目,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基金會在本地Empty Gallery(4680 Bush Rd Peachtree Corners, GA 30096)舉辦一個名為「傳承」的畫展。目前正在進行中,開放時間是:10:00-5:00.

這個展覽主要推介沈寧、石明非兩位多年來堅持創作的藝術家,以及他們近年來指導的幾位學生的作品,顯示繪畫藝術的創作和傳承的過程。

其中,石明非的學生相對年輕,教學注重基礎訓練。

沈寧的學生有相對豐富的生活積累,教學就側重感覺、色彩的欣賞和表達。這樣的因材施教正好體現了傳承的意義。

我在上周三參觀了畫展,印象深刻。

(參觀畫展的盛況)

新聞發布會後,與會者互相探討,觀摩潘天壽的畫冊,同時品嘗一凡中央廚房提供的精美點心和生煎包、春卷等美食。

關於基金會將在亞特蘭大為兒童(不限華人)舉辦一個了解、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的活動。基金會將為學習者提供宣紙、筆墨,以及有關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教育講習。目前正在籌劃中,等項目確定後,會發通知,希望能有更多的兒童,傳承中華文化和繪畫。

新聞發布會圓滿結束,與會者合影留念。

完稿於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於美國亞特蘭大

(感謝提供資料的孝椿和沈寧老師,加州玫瑰和魏先生)

(攝影:秦川牛老師、若敏、沈寧、加州玫瑰)

(潘天壽的照片和畫作來自網路,特別感謝)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