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敏:甘肅行(8):走進莫高窟
《甘肅尋根,絲路古道行(8)–走進莫高窟》
—中國尋根之旅甘肅絲綢古道夏令營紀實
全美尋根協會領隊 若敏
絲綢之路,一條經過茫茫大漠聯通東西方文明的路,一直是我心心嚮往的地方。2015年,我去了西安和新疆,探尋絲綢之路。這一次,參加甘肅古絲綢之路的旅程,目的地是敦煌莫高窟。
7月7日,因為雨水沖毀了敦煌去莫高窟的唯一通道,莫高窟暫停開放,不能不說是一個深深地遺憾。李雪老師告訴我,如果一有莫高窟的消息,她就會放到微信群里,帶著一絲渺茫的希望,進入夢鄉。
第二天,一起床,就看到李雪老師晚上11:30發來的消息,道路已經搶修通車,7月8日,莫高窟將恢復開放。真是奇蹟。這次回國感受最深的是國內的建設速度,一條條地鐵線,聯通著大城市的交通,讓出行變得十分方便。一座座摩天大廈拔地而起。就是這次橋被洪水衝垮,工人們能在一天多的時間,搶修通車,實在是奇蹟。
拖著行李,來到前台,請他們幫忙叫計程車,正好遇見博濤和媽媽,大家不謀而合,三人就帶著行李趕到了莫高窟。由於7月7日關門,7月8日莫高窟就聚集了很多的遊客,每一個買票窗口都排著長長的隊伍。原本想買A票,可以參觀8個洞窟帶講解和觀看數字電影,到了窗口才得知,最早的票是11:30,我是下午15:20 的飛機,無論如何都是來不及的。這時,她建議我買B票,就是應急票,只能看四個洞窟,不能看電影。博濤和他媽媽是飛到北京的航班,11:20起飛,也只能看B票。
我們又重新排隊,買到B票,將行李存放在數字中心裡,就趕快搭上去莫高窟的區間車出發了。雨後天晴,湛藍的天空,漂浮著幾朵白雲,我的心情也變得好起來。路過搶修的橋段,工人們還在施工,我們走的是臨時搭起來的橋,心裡還是十分感嘆中國速度,在一天之內,就搶修通車,在國外可是要拖好幾天。
車子開了大約20多分鐘,莫高窟就映入眼帘。遠遠望去,蔚藍的天空下,綿延千里的斷崖,像一幅土黃色的畫卷,近千個大大小小的洞窟,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上面。
據史書記載,莫高窟有著神奇的傳說,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對面三危山上金光閃耀,如現萬佛,便覺得是上天的旨意,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把「漠」與「莫」相換,莫是沒有的意思,意喻指沒有比修建佛洞更高的功德了。隨後,僧侶們陸陸續續建造了很多洞窟。到了隋唐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武則天時期石窟數量達到近千餘個,當地人也把莫高窟稱為千佛洞。
到了停車場,在博濤媽媽的帶領下,我們往莫高窟的大門走去。她與幾位家長,先期到達敦煌,7月6日用A票參觀了8個洞窟,這是第二次來到這裡,駕輕熟路。我們走進大門,這裡第二次檢票,發現隊伍很長。兩天的遊客集中到一天,遊人很多。
走過宕泉河橋,就進入莫高窟景區。在沙山禿嶺環繞之中的莫高窟前面,流淌著一條小溪,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鬱鬱蔥蔥。走近洞窟群,又粗又高的大樹矗立在前,堅實的樹榦,猶如衛士一般,為莫高窟遮風擋雨。寫有莫高窟字樣的牌樓,高高地佇立在洞窟前。
在綠樹的映襯下,層層疊疊的洞窟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排列在陡峭的灰黃色岩壁上,少則一兩層,多則四五層,上下之間有梯道,洞窟之間有棧道相連,洞窟的門或開或閉,顯得有些神秘。
排隊大約20分鐘,終於走進了九層樓。背靠岩體,一幢九層飛角流檐的建築撥地而起,紅色重飾的廊柱在黃色岩土的襯托下十分醒目。樓內有著莫高窟的第一大佛,高35.5米,兩膝間寬度為12米的彌勒佛。這就是最著名的第96號窟,站在這座高大的彌勒佛坐像前,向上仰望,佛像氣勢雄偉,面容慈祥。這是莫高窟為數不多的石胎泥塑,是直接在崖壁的岩石上鑿出主體身形,再泥塑而成。
講解員說,此佛像為初唐時所建,當時為了相應彌勒轉世,該佛像為女身,以武則天為藍本,寬額廣頤 ,唇有塗朱,下擺裙裝飾有很多花紋。洞窟里不允許拍照,也不允許觸摸。講解員說,看看佛像的手都是黑的,就是人們去觸摸的結果。
因為鳴沙山岩石成分不容易成型,莫高窟里的佛像很多都是木骨結構,最中心是先用木頭做骨架,再用麻草泥塑,最後再彩繪而成,這樣的塑像就不太容易保存。
莫高窟開鑿於十六國,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吐蕃、五代、宋、回鶻、西夏、元等千餘年時間,藝術傳承關係清晰,幾乎包括了整個佛教入華以來的開窟造像史。每一幅壁畫上,你都能看到不同的藝術造型,或雅緻或奔放,或細膩或素樸,一筆一畫的勾描中,把佛教歷史連續延展在世人的眼前。
我們接著參觀下一個洞窟,前面有一百多人排隊,這時已經是9:40分,怕延誤11:20 的飛機,博濤和媽媽不得不提前離開了。
果然,直到10點鐘才進入第二個洞窟,洞窟的四壁是與佛教有關的壁畫和彩塑,肅穆的佛像、飄舞的飛天,充滿著神秘而莊嚴的氣氛,洞窟里沒有燈,僅靠著導遊的手電筒照明,這也是保護洞窟的一種方法,令人屏聲斂息。數量龐大、技藝精湛的壁畫藝術,引人入勝。
第158窟卧佛,是最讓我驚訝的洞窟。卧佛表情安詳,四周壁畫和卧佛旁的72弟子雕塑,都栩栩如生。導遊十分風趣,她說:「很多人把這樣的佛像稱為睡佛,佛像的神情很安詳,看似在睡覺,其實是涅槃。比如,普通人稱為去世、皇帝稱為駕崩、和尚稱為圓寂,而佛呢,就稱為涅槃。」原來如此。
最後一個洞窟外面,是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義工,在洞外,做義務講解。走進洞窟,藉助手電筒,看到裡面有各種惟妙惟肖的壁畫和雕塑。
各個洞窟,因為建造時期不同,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有的色調熱烈濃重,線條淳樸渾厚,具有西域佛教的特色;有的色調雅緻,風格洒脫,具有中原氣息。壁畫內容有佛像、經變、故事、神怪、供養人等,幾乎每個洞窟都有的飛天,形態各異,有的圓潤富態,有的修長輕盈,有的振臂騰飛,有的反彈琵琶,姿態優雅,飄逸飛揚。
我在敦煌畫院里學習了古法臨摹,知道莫高窟壁畫的顏料,只有一種是就地取材,其他都是從西域進口的天然礦物製成,有很多成分還是名貴的寶石。莫高窟不僅是一座聞名於世的藝術寶庫,還是一座顏料標本博物館。可惜的是因為光照、二氧化碳、盜墓等很多原因,導致有些牆體脫落、顏料氧化變色、還有被人為破壞的痕迹。
目前,國家和科研機構,越來越重視對這座寶庫的保護,限制遊客人數、不同編號的洞窟輪流開放、進入洞窟不能拍照、觸摸,對壁畫做數字採集保存等,都是為了讓後代,有機會一睹莫高窟的芳容。
這次沒有買到A票,不能去大名鼎鼎的藏經洞參觀是一個遺憾。1900年,寄居於此的王道士於16窟甬道北側發現藏經洞,後編號為第17窟。因此三層樓也是為數不多的窟中窟。王道士偶然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打開後,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在禪床式低壇上端坐的高僧洪辨的坐像,是這段歷史最完整的見證者。晚唐時莫高窟的僧人們為躲避戰亂,將五萬多件文物秘藏於此,砌牆封門。八百多年後,這道門再度開啟,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國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險家,從王道士手中接過大量藏經洞文物。如今,在大英博物館、法蘭西國家圖書館等,都能找到莫高窟的經卷和絹畫。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了四世紀到十一世紀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史地、醫藥、科技、民族、宗教、藝術等各領域,是無價之寶。
從莫高窟出來,我去參觀了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十分感動。敦煌藝術的守護神常書鴻 ,痴守敦煌50年。他是敦煌學的奠基人之一,一生致力於敦煌藝術研究保護等工作,常書鴻曾經是成就非凡的留法藝術家,卻放棄了成為畫家的前程和富裕的生活,選擇來到敦煌,修復洞窟,守護壁畫。低矮簡陋的房屋,艱苦的生活條件,都沒有讓他離開,他把一生都交給了莫高窟,交給了孤寂的風沙和冷夜。去世後,他讓家人把自已葬在了九層樓的對面,希望自已能夠永遠守護著莫高窟!
還有第二任所長段文傑,第三任所長樊錦詩等等,一代一代的敦煌人,在艱苦的條件下,守護著莫高窟的世界文化遺產。再回頭,看著千年以前古人創造的奇蹟,十分感慨。收穫巨大,也有不少遺憾。有很多洞窟因為破壞嚴重,不能開放,還有不少洞窟等待著去修復和搶救。如今,敦煌的學者與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保護機構聯合,盡最大的努力,拯救這個中華文明的瑰寶。
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也是聞名遐邇的世界藝術寶庫。景區一共有七百多個巧奪天工的精美石窟,為了確保這些瑰寶不因遊客太多而受到破壞,景區推行了每天只允許6000人參觀的限流制度,最好是提前預約,買A票。
歷經十幾個朝代,開鑿七百多座洞窟,距今1600餘年,現保存完好的各代洞窟有492個,泥塑佛像2500餘尊;壁畫1045幅、45000多平方米,如果把每幅壁畫連接在一起,可以布置成1米高、30餘公里長的畫廊;3米見方的藏經洞就曾經珍藏了5萬餘件古代文物。
能夠在最後一刻得到參觀莫高窟的機會,我已經是萬分感激,覺得非常幸運。回望著莫高窟,感慨萬千,時光賦予人們寶藏,也將滄桑隨手相贈,如今的和平和富有,尤其珍貴,要感恩和珍惜。
莫高窟參觀小貼士:
1、莫高窟門票可提前15天在莫高窟參觀預約實名網購票,旺季(4月1日-11月31日)A 票,淡季(12月1日-次年3月31日) D 票。
2、莫高窟景區實際是由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實體洞窟兩部分組成。前往實體洞窟需到數字展示中心候車,在數字展示中心可觀賞《千年莫高》和球幕電影《夢幻佛宮》兩部數字電影,每場時間約20分鐘。
3. 看完電影,乘坐景區車可到實體洞窟,景區安排了專門的講解員,一般講解不同時期的8個左右洞窟。
4、實體洞窟光線非常暗,建議上午光線較好時參觀,為保護文物洞內不允許拍照和觸摸,但洞窟外可以拍照。
5、如果早上到敦煌的話,可以直接打車到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購票參觀。行李可以免費寄存在展示中心,實體洞窟參觀完畢仍然乘坐景區車回展示中心的,再到市區居住。莫高窟距離機場和火車站都非常近。
(感謝博濤媽媽為我拍攝的照片, 歷史照片來自網路 )
(感謝中國僑聯、甘肅僑聯主辦、芝諾研學,全美尋根協會、全美甘肅聯誼會協辦此次活動)
如果想了解如何報名,如何參加尋根夏令營,請掃全美尋根協會麥老師的二維碼。
(感謝芝諾研學李雪老師提供照片和資料,感謝36位營員和家長及領隊老師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