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若敏:《回國散記3:國子監科舉探秘》

《回國散記3:國子監科舉探秘》

若敏

6月25日,周六清晨,還在倒時差的我早早起床。在萍的建議下,我們決定上午去孔廟和國子監參觀,下午與寧、海和丹約好,由寧駕車帶我們去長城。

早餐後,我們從東直門出發,沿著護城河,往孔廟走去。北京的藍天白雲十分難得,空氣清新,鳥語花香,令人神清氣爽。萍說,「看來北京在歡迎你!」一路在護城河邊的公園穿行,柳蔭環繞,小橋流水,還有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開著笑臉。遇見幾位垂釣的大爺,以及練太極拳的大媽,還有掛在樹枝上的鳥籠,籠子里的小鳥們感受著這樣好的天氣,也情不自禁地放聲歌唱。

我和萍邊走邊聊,從冬天堆雪人,到夏天去游泳,從春天東湖的踏青,到秋天黃鶴樓的登高遠望。回首往事,日子在不經意間悄悄遠行,歲月的痕迹,流年的風霜,都不能阻擋對往事的思戀和心中盈滿的溫暖,人生能有多少個四十年可以追憶和懷念。

不一會,已經看到大街對面的雍和宮。萍說,國子監已經不遠了。周六的清晨,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沒有接踵擦肩人群的擁擠,閑閑地漫步在護城河邊,靜靜地欣賞著如詩如畫的北京,真是美的享受。

看到成賢街的牌坊時,孔廟就快到了。轉入成賢街,一下子變得安靜起來。槐蔭夾道,古樹參天,一邊是紅牆黃色琉璃瓦,一邊是灰色的磚牆,行人不多,讓人神寧心靜,這裡,才是我心中老北京的樣子。

提起孔廟,人們會聯想到山東曲阜孔廟。1986年去過山東孔廟,並登上泰山。中國的孔廟眾多,唐貞觀四年,唐太宗下詔建立孔廟,古時有學校的地方必有孔廟。北京孔廟級別最高,它是元、明、清三朝皇家祭孔的場所,是國廟。而曲阜的孔廟,是孔子的家廟。建於元代的孔廟與國子監相鄰,符合”左廟右學」的禮制。這座在雍和宮附近成賢街里的孔廟和國子監,讓我更深地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歷史淵源。

孔廟現存的建築風格是清代時期的建築。主體建築覆蓋著黃色琉璃瓦,是當時最高的建築規制。但是,孔廟大門「先師門」卻是元代建築。與其他的中國古代建築風格一致,孔廟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中軸線,三進院落。坐落著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門及崇聖祠。

令人震撼的是先師門內,東西兩側的198方進士提名碑。上面有51624名元明清三代進士的名字和籍貫。這些就是當年金榜題名的學霸。仔細尋找,于謙、曾國藩、紀曉嵐、劉墉、李鴻章、蔡元培、沈均儒等名人都在碑上。

這次參觀國子監對中國的科舉考試有了進一步了解。這是陞官晉級唯一路徑。與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有一比。每三年才有一考,如此看來,難度更大。第一級鄉試,考中為舉人。第二級會試,考中為貢士。第三級考試在故宮的保和殿舉行,叫殿試,考中為進士。進士里分為三甲,一甲的前三名為狀元 、榜眼和探花。直接進翰林院當翰林。其他人再考一次,從進士中選拔才華出眾的人入翰林院進修,叫選館。三年後考試,成績合格升為翰林,叫留館。比如王維狀元出身,做到四品大官。那些沒有留在翰林院進修的,就分配到各地做縣長。從芝麻官做起。做得好,會有希望提職。

三元,是真正的學霸,是在(殿試、會試、鄉試)中都考第一,分別為狀元、解元、會元。中國科舉史上有14位三元。不過,當年都是考八股文,只有男士可以去考試。

孔廟裡古樹參天,以側柏為主,很多都是掛著紅色標牌的古樹。最著名的是有700多年歷史,長滿樹瘤的「觸奸柏」。據說可以辨別忠奸。這也是人們渴望忠賢的心愿。

大成殿是孔廟最重要的建築,這裡不僅供奉孔子的牌位,而且是皇帝祭拜孔子行禮的場所。這裡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代表九五之尊。大成殿上方,「萬事師表」是康熙手書。殿內的牌匾是從康熙到清末9位皇帝的御書牌匾,以及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牌匾,感慨皇帝的書法功底深厚,字字珠璣。彷彿是一場歷代皇帝的書法大賽。

我們還遇到一些中學生在這裡義務講解,當萍提到我來自美國,幾個男生特別懇請我們給他們練習英文的機會,其中有一位男生用美式英語講解,發音不錯。不過,孩子們是第一次小試牛刀,講解有些緊張,照本宣科,但是,他們已經不簡單了。

在這裡還遇到一位身懷六甲的孕婦拍孕照,說要熏陶一下這裡的文化氛圍。讓寶寶在孕期感受書香之氣。一位來自北大的博士研究生,戴著博士帽和博士服在此拍畢業照,他的妻子興奮和幸福之情,溢於言表。據說還有不少是剛剛經歷高考的學生和家長們,來此祈福一切順利。

與孔廟相鄰的國子監是元明清三朝管理教育的機構和最高學府。國子監始建於元朝(1287年),作為古代中央大學,歷來受到重視。與孔廟紅色大門不同的是,這裡是象徵衙門的黑色大門。雖然離當年高考已經過去36年,但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依然縈繞在心中。只是在異國他鄉,做好自己,修身、齊家還做得不錯。

太學門是第二道大門。從漢武帝開辦的太學,一直到清末期,太學一直是最高學府之意。

琉璃牌坊是北京唯一為教育設立的牌坊。正反兩面橫額是乾隆皇帝親筆御題。

最引人矚目的是辟雍大殿,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於乾隆48年建於中軸線中心一座圓形水池中央的高台上。辟雍迴廊環繞,四面架設著小橋與殿宇相通,象徵著天圓地方。乾隆皇帝第一次講學,聽眾達四五千人。自此,每位皇帝登基,都要到此講學,以示對教育的重視。

1904年7月4日,中國舉行了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從此,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考制度,划上了句號。科考制度雖然有很多弊端,但是,應該還是功大於過。這是中國歷史上特有的人才選拔制度,形成了普通人向上的通道。

高曉松在《魚羊野史》里談到一個國家要有凝聚力需要具備條件:1.共同的信仰:你考什麼,大家學什麼。比如考四書五經,大家都學四書五經。2.向上的通道:科舉制度提供了一條普通人可以向上的通道,大多數官員,都是通過考試上來的。很多都是平民。

范進中舉是有名的金榜題名故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所謂功成名就,就是能夠在科舉制度里脫穎而出。科舉制度源於漢,創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鼎盛於明清,1905年終結廢止。

科舉制度建立了官吏分開的制度。通過考試中了進士才能做官,如果沒有通過考試,只能做吏,吏永遠不能做官。比如官是分配過來的,吏是本地人,了解當地情況。這與西方的民主制度有類似的地方。民選官,官任命吏。共同進行管理工作。

科舉制度讓中國歷史以政治智慧取勝,不僅僅靠軍事力量來維持。對比羅馬、奧斯曼土耳其、蒙古、西班牙等等靠軍事手段維繫大帝國統治的消亡,中國的歷史沒有中斷,科舉制度功不可沒。

但是,科舉的弊端也很明顯,尤其是八股文,扼殺人們對自由的嚮往。教條和框框太多,束縛了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今的高考,與古代的科舉在有些方面,非常相似。很多農村的孩子們,把跳出農門的希望,寄托在高考上。

科舉制度還有一些不公平的地方,比如商人的兒子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李白就是因為父親是商人,才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中國曆朝推行「重農抑商」,參加科舉多為耕讀起家的鄉紳,城鎮里的商人和工匠不能參加科考,當官的鄉紳返老還鄉之後,興資辦學。讓鄉間的教育達到或者超過城鎮的教育水平。

彝倫堂位於辟雍以北,元代為崇文閣,明代改為彝倫堂,曾為早期皇帝講學處。辟雍建成後,此處為藏書室。敬一亭是國子監的三進院落。

國子監里《中國科舉制度》展覽,通過珍貴文物,再現科舉歷史,讓我觸動很大。《國子監原狀陳列》,是國子監的功能圖。

位於孔廟和國子監夾道內189塊「十三經」碑林十分珍貴。完成於乾隆59年。是十三部儒家經典:《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孟子》、《爾雅》。那一塊塊石碑,彰顯著古往今來「書生」們的情懷。其規模僅次於西安碑林,是中國第二大碑林。

孔廟裡的14座御碑亭,是清朝重大事件的紀錄。園內還有國樂表演,每小時表演一次。身著古代服裝,樂曲悠揚,舞姿翩遷,讓心靈放鬆坦然。

看看時間不早了,我和萍離開了國子監,4個小時的參觀,收穫滿滿,不虛此行。在此,特別感謝攝影家陳思先生的推薦,感謝萍的一路介紹和陪伴。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