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若敏專欄 | 亞城之向日葵花田漫步與梵高的畫

《向日葵花海漫步與梵高的畫》

廣告圖片推廣 精彩內容繼續

若敏

九月的最後一個周末,亞特蘭大的北美華人攝影協會組織了向日葵花園的外拍活動。有機會出門放風,求之不得。我趕快報名參加。有幸搭乘攝影師Gary的坐駕,一個小時的車程,不知不覺就開到了。

喬治亞州的向日葵一般在九月開放,這個農莊在亞特蘭大頗有名氣,向日葵的綻放象徵著美好的願望。荷蘭畫家【梵高】在法國南部阿爾勒養病時,曾時常望著向日葵花海,畫了一系列的向日葵畫作,將向日葵熱情奔放的生命力及質樸又炙熱的特性表現出來。能夠到向日葵花田一探究竟,想起來就很興奮。讓梵高著迷的向日葵花海是什麼樣的?

FAUSETT FARMS向日葵農莊成立於1858年,位於Burt農場和喬治亞州東北山脈的Amicalola瀑布的南部,很多人都是上午去瀑布玩,下午去看向日葵。這個農莊是由家族經營的,以前主要的業務是家禽養殖,向日葵花田是副業。2011年農場結束了家禽養殖業務,向日葵花田卻變得名聲大震,成為亞特蘭大秋天一景。如今,農場提供了30英畝的美麗向日葵,供攝影師拍照以及家庭遊樂。也出售向日葵和T-恤衫,增加收入。

該農場另外一項收入是騎馬的馬道,騎手可以帶著自己的馬,在這裡飛賓士騁,收費10元,是愛馬人士的樂園。

我們按照約定4點鐘準時到達,汽車已經排起了長隊。攝影協會事先購買了攝影票,報上姓名,在單子上簽字,就可以直接停車,十分便捷。

一下車就看到會長老滿(濕地松鼠)、南橋客等攝影師,在等待攝友的到來。大家會合後一陣寒暄,得知有的攝友已經去花田了,我們也緊隨其後,向花田走去。

影協的人都戴著口罩,會長提議拍合影,就拍一張戴口罩的,一張沒戴口罩的。可惜有三名會員短暫消失在花田裡。這張合影也沒有拍全。

向日葵花園是絕佳的觀賞及拍照地點,走過一段獨木橋,就正式進入花園。雖然疫情還在,擋不住向日葵的魅力。來花田的99% 的客人是為了攝影而來,不是攝影師,就是攝影師的客人。我是第一次參加向日葵花田外拍活動,十分新奇。

Gary告訴我,上次他是清晨來的,日出時分的向日葵分外美麗,天上的霧氣還沒有消散,向日葵田間漂浮著一層雲霧,陽光將花田染上了一片金色,十分好看。我想像著這個場景,一定很美。

下午的向日葵都是背著太陽的,為什麼?原來向日葵的小花苞對光特別敏感,等花快要開放的時候,就已經對準了第一縷陽光的方向。等到花盤完全開放,基本就朝著一個方向,不再轉頭了。這就是為什麼向日葵都朝著東方的原因。下午太陽快落山了,西邊的太陽就落在了向日葵身後,向日葵也不會再轉身了。這時,只能拍逆光照片。不過,也別有韻味。

為了盡量延長觀賞期,農莊的向日葵花田播種時間是不一樣的,靠近公路南邊的花盤都已展開,遠處還有很多含苞的花頭。而北邊的花田還是鬱鬱蔥蔥。

農莊負責修剪向日葵的小夥子告訴我,「這塊花田最好的賞花時節,就是從現在算起的兩周。然後北邊的花田就會開放了。」

這裡給孩子拍照,家庭合影占多數。也有拍情侶照的。看到好幾位女攝影師,帶著梯子、椅子等道具。有些孩子特別可愛,我們徵得孩子父母的同意,一陣狂拍。

印象最深的是草帽小美女,母親是攝影師,給客人拍照片,她與妹妹一起,跟父親等在旁邊,看來她是訓練有素,徵得小美女父親的同意,協會的攝影師,長槍短炮一陣齊發,最後,搞得小美女也不好意思了。

還有一個小男孩,坐在拖拉機上,看到大家對著他拍攝,一點都不害怕,還高興地做著各種動作。

輝煌、莉莉、半日閑、雨諾等女攝影師們也互作模特兒拍照,還有夫妻組合,單人像,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除了拍模特兒之外,更重要的是拍花田,拍採花的蝴蝶和蜜蜂。Gary 不愧是打鳥的高手,看了他拍的蝴蝶照片,我果斷地決定用他的照片,拍得太生動了。

不知不覺太陽就落到樹林後面。天邊的雲,也染上了粉紅色。輝煌發現了蜂鳥,Gary一看有蜂鳥,馬上進入狀態,把放進背包里的相機,又拿了出來,一陣狂拍,抓住了好幾個動人的瞬間。

看到真實的向日葵,腦海里一直回放著梵高的畫作。1993年,我和Jack自駕美東遊,在美國費城博物館看到了鎮館之寶,【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是梵高七幅花瓶里的《向日葵》作品之一。

畫作前有不少人觀看。明亮的鉻黃色烘托著整個畫面,花蕊呈現不同的色澤,花瓣的交叉條紋突出而張揚,花瓶的靜態與十二朵向日葵的激情互相成全和呼應。向日葵在梵高多變的藝術筆法下,充滿了熱烈而澎湃的生命力,梵高略顯誇張的畫筆賦予了向日葵新的生命。

2006年在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再次看到梵高的另外一幅《向日葵》【花瓶中的十五朵向日葵】,這是梵高美術館中著名的《向日葵》的另外一個版本,梵高不僅將桌子背景的分割線畫成藍綠色,署名也更深一點。花蕊和花蒂的綠色更深一點。

2013年,在德國慕尼黑新繪畫陳列館(Neue Pinakothek)看到了【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的另外一個版本。

下一個目標是去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術館和日本-東鄉青兒美術館(Togo Seiji)去看梵高《向日葵》的另外兩幅收藏。

文森特·威廉·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向日葵》(法語:Les Tournesols;荷蘭語:Zonnebloemen;英語:Sunflowers,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間荷蘭畫家梵高所繪製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油畫作品,作品分別收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英國倫敦國家畫廊、日本東京興亜美術館、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美國費城美術館。

如果用梵高所創作的「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為主題的油彩畫」來定義的話,那麼廣泛認為一共有7幅作品。其中有6幅被保存下來。一幅毀於二戰。保存下來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繪有15朵向日葵,兩幅繪有12朵向日葵,一幅繪有3朵向日葵。

(此幅畫,毀於二戰)

包括沒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梵高畫過的向日葵多達十一幅。梵高與高更,兩人因向日葵結緣,梵高在阿爾勒創作《向日葵》系列中有四幅是為高更而畫,被畫家視為友誼的禮讚。雖然兩人最終分手,但向日葵仍像信使一樣連接著二人,直至梵高去世。而在後世,向日葵也成為梵高的代名詞,如他所說:「好比芍藥屬於簡寧,蜀葵屬於郭斯特,而向日葵,屬於我。」

梵高和高更故事發生在1888年夏天,孤獨的梵高想組織一個名叫「南方畫室」的沙龍,向一些畫家發了邀請,結果只有高更答應前往。高更是梵高在巴黎認識的朋友,他們彼此欣賞。

收到高更準備前往阿爾勒的消息,梵高很高興。同年8月,他畫了第一幅《向日葵》。他原本想畫12幅向日葵來裝點他租住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來,但剛畫完4幅,高更就來了,並給梵高帶來了新顏料和一種黃麻質材的畫布。高更對梵高的這種金黃色的組合色彩十分喜愛,對已掛在小屋的《向日葵》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高更的鼓動下,1888年10月,梵高用高更帶來的黃麻又畫了第5幅向日葵。但是不久,兩位藝術家因藝術理念上的差異發生了劇烈的衝突,情緒過激的梵高,用剃鬚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高更在驚恐中離開了梵高。

1889年1月,梵高在對高更的思念中,畫了第6幅向日葵,這一次,他在花瓶里插了15朵向日葵,調整了自己的風格,以迎合高更的藝術品味。因為他想把這一幅【向日葵】送給高更。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願意在畫風上做出妥協。然而,高更走後再也沒與梵高見過面。

因為對友情的期望過於強烈,對友情過分看重,所以,當梵高失望之後,一蹶不振,兩年後的1890年,他放下畫筆,拿起手槍,結束了自己37歲的生命。

「向日葵」是梵高最純粹的熱情與愛,他為了等待高更的到來畫了這些色彩強烈的向日葵。梵高畫的向日葵,或許正如他自己的生命,太純粹、太熱烈,以至於燃燒掉自己。

詩人加布里埃-阿爾伯特·奧里耶(Gabriel-Albert Aurier)在《Mercure de France》中寫道:「在梵高描繪的天空中,總是有一輪圓日閃耀著熠熠光芒。他對太陽的熱愛也覆蓋了植物中的那一輪『太陽』——瑰麗的向日葵,它讓梵高像個偏執狂一般一遍遍地描繪,從不感到厭倦。」

梵高的一生飽嘗世態炎涼和接踵而至的創傷,但他在逆境中尋找陽光,熱愛向日葵,大膽地用色彩和筆法,強悍地表明心中的態度。帶著對梵高苦難人生的理解,映入眼帘的向日葵不再是簡單的植物,而是熱烈綻放著的生命。梵高通過描繪向日葵,向世人展示出了他獨特的精神世界。雖然,他最終獲得世人的理解,但他沒有等到那一刻,在37歲創作最旺盛的年紀,隨風而逝。

向日葵,是一種神奇的植物,當你面對它時,會不知不覺綻放出笑顏,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時光煽動著美麗的翅膀,飛過九月的天空,十月就在不遠的地方。

回到現實中,太陽落下去了,天漸漸地黑了下來,我們幾乎是最後離開農莊的人。

農場的營業時間為上午8點至下午7點。

成人入場費為每人5美元。

地點:9847 Elliott Family Pkwy., Dawsonville GA 30534

或者查詢:Fausett Farms Sunflowers

11336 Hwy 136 West,DAWSONVILLE,GA 30534

電話:(706)265-9661

(為了紀念這次外拍,特寫此文。疫情期間,能夠出門走走,看看天空,看看向日葵花田是很快樂的事情,但是要注意防護,戴口罩)

【感謝攝影師Gary、南橋客、濕地松鼠、輝煌等提供作品,感謝攝影師為我們拍照,感謝會長老滿,Gary和南橋客協助組織外拍活動,參加活動的會員有:老滿(濕地松鼠)、鄉間小道(Gary)、南橋客、輝煌、唐紫樺、半日閑、陸梅(雨諾)、馮金海、好景好樂、Lilly、Zoey、Wendy、洪維虎、Peter、若敏】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