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涨姿势】为什么美帝银民的这部贺岁片可以看170多年... ...
有这么一部片子年年看
嫁入美国已有6年之多的我,看了不下5遍。
14岁的侄子告诉我,他已经看了14遍... ...
终于,我忍不住问了...
为什么总是让我看这部片子?!
为什么老是这部片子?!
为什么一定要全家一起看?!
为什么大家都看过,每次看还依然满脸享受?!
这谜团要追溯到英国文学界扛把子的一哥,查尔斯 狄更斯,
对!就是这个坑了千万学子的英国鲁迅,写了一堆文学常识必考范围的作品,还有那句让人挂在嘴边的名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听起来和鲁爷爷的“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的套路差不多,是不?!
这部片子就出自这位英国文学一哥之手。
这部片子就是...
《A Christmas Carol" 》(圣诞颂歌)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做 Scrooge的吝啬鬼。
他抠到一毛不拔!
有一年圣诞夜,他被三个圣诞小精灵感召,
在魔幻的氛围中,他看到除了钱什么都不爱的自己孤独终老的窘境。
于是,
Scrooge 醒来后,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这还要从1843年讲起...
狄叔出版了这本中篇小说,
名为“ A Christmas Carol”。
这本小说第一版,其实文字并不多,主要靠插图来撑场面。
没想到却成了当时的“畅销书”,火得不要不要的。
从出版到今天,从来没有绝版过。
然鹅,根据路边野史,
狄叔写这本书主要是冲这钱去的。
当时这哥们儿背了一屁股债,老婆又怀孕了,除了还债还要赚点奶粉钱。(是男人都懂的!)
所以文学巨匠抛开一切明星包袱,
两眼花一抹黑,
只用了六个星期就完成了这本书!
哎哟~ 毕竟是文豪底子,随便写写,六星期码出来的商业文章也妥妥的成了名著。
最有意思的是...
当时那个年代,本来大家都跟随英国女皇带领,在圣诞节使用“Happy Christmas"互相恭祝。
扛把子级文豪就是不走寻常路!
狄叔硬是抛弃女皇指定官方恭贺语“Happy Christmas",在该小说中用了14遍的“ Merry Christmas"!
整个英国沸腾了!
“Merry Christmas” 就像网络热词一样,迅速串红
同年,各大心机出版商发行贺卡时,也统统决定采用“Merry Christmas" 的字样。
从此历史改变了。
直到现在我们还继续在使用” Merry Christmas" ,这要谢谢狄更斯的 “A Chirstmas Carol”。
狄叔威武,狄叔最牛!
至今,这本小说每年都要被翻出来,重新再搞个话剧,歌剧,电影啥的。
耿直的美帝人民最强大的绝对是他们做事笃定的信念。
这部片子可以一看就是170年... ...
家家户户年年看,代代看...
因为,当你真正走入这部片子
你会发现,狄叔其实想教育吃瓜群众们这样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加重要的东西--友情和亲情!
于是乎,在我的美国老公家,这些看了一辈子“A Christmas Carol” 的三姑六婆的各种鸡汤隆重登场。
小姨子说,“ 看这本部电影已经变成了一种传统,每年就在这种时候,仰头看天,反省自己,洗心革面。给自己一个重新审视价值观和理想的机会”;
小舅子是电影系高才生:“ 圣诞颂歌是常年吸引人,因为它涉及了多种元素。包括:神话、史诗、神话故事和鬼故事!这些形式都非常受欢迎。我们喜欢鬼故事,因为它给了我们机会害怕受控制的环境。体会死后还有生命。这个鬼故事包含史诗文学的元素,比如三部分结构,救赎情节,超自然的指导,去地狱。加上它有奇妙的感官吸引力(例如丰富的圣诞晚餐的描述,诱人的水果和坚果的描述金字塔在放假期间商店橱窗,等等)。
balah balah...
公公,资深学者(老瓜农), 的讲述最接地气:“这个故事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许多人的内心一年到头都需要被这个“圣诞颂歌”敲醒,而不仅仅是在圣诞节。因为我们都像守财奴一样,吝啬自己的同情心,倾向于脱离自己的过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沉浸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人和事。"
所以,我简单明了地总结一下,美帝银民看“A Christmas Carol” 的传统,其实就和央视爸爸一到暑假就让我们看《西游记》一样。
因为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想要我们从中学习到一些传统纯洁的东西。
没有广告不是好文章:
咱也赶上一场美帝的家庭传统,赶快带着你家的娃们去亚特兰大最大的剧院Alliance Theatre 观看这部歌剧吧!
特别活动将于 12月17日 周六 下午 2点30分 开始 剧院将特别派出懂中文的话剧专家在“幕后花絮解密”与“剧院VIP参观”阶段全程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