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震惊!亚特兰大某中年男子侮辱女性、网络霸凌、诋毁中华文化

近⽇,生活网关注到最近曝光的咱们亚特兰⼤本地的⼀起影响比较恶劣的社区事件,我们在与当事⼈做过仔细的访谈并收集了相关证据资料后,发现此事另有内幕。我们希望能够尽量还原事件真相,在华裔社区内引发警惕和警示,抵制不正之风,净化社区环境。

事件的受害⽅是佐治亚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亚特兰⼤汉服社发起⼈之⼀M女士。今年2⽉,她因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受邀义务主持了Johns Creek农历庙会。这个庙会一方面为本地亚裔社区提供共庆农历新年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向美国社区宣扬亚洲特别是中国文化的极好机会。这个活动受到Johns Creek市长John Bradberry、组织方和在场观众⼀致好评。John Bradberry市⻓也对主持⼈穿着中国传统汉服服饰以及专业的主持技巧深表赞赏。他在听说本文要诉说的事件后深表遗憾,同意发布他与主持人的合影以表支持。

在庙会结束后不久,本地某杨姓中年男⼦在亚特兰⼤某地产开发商110⼈⼤群中公开诋毁M女士及其所穿汉服服饰,如下图所示。杨某在⾔论中称M⼥⼠的汉服装扮“人不人鬼不鬼”,“给中国⼈丢脸”“抹黑”,“好恶心”,还用到“不要穿了”这样的低俗字眼,并诋毁主持人“没文化”。

记者听到这样的言论,私⼈情绪上是⾮常⽓愤的。但作为媒体平台,咱们还是要摆事实讲道理:

第一、杨某说M女士不懂少数⺠族⽂化。但她所穿着的汉服属于汉⼈的传统服饰,确实不是少数民族服饰。主持中的这件圆领袍是经典的唐代汉服元素。在⻰年庙会上,穿着汉服主持,可谓是在适宜的场合更好得向海外同胞和美国主流社会宣传中国传统⽂化。我们认为,不是主持⼈“不懂”,⽽是杨某不懂。但不懂的事情,可以不讲,不能乱讲,更不能诋毁;

第二、杨某辱骂M女士没文化。但据记者核实,M女士拥有北京⼤学双本科、双硕⼠学历、美国Northwestern⼤学硕士学历,也是小有所成的小企业主。从学历的角度,记者没看出M女士没文化在哪里。当然,学历不代表⼀切。因为据未核实信息,杨某同为北京大学校友,但从其网络言语遣词造句来看,确实存在语句不通、逻辑混乱、⽤词粗俗无礼的问题。确实,高学历在某些案例中,可能不代表有文化,更不代表有素质。

当然,杨某的“北⼤校友”身份⽬前也是⼀个未解之谜。据北京⼤学校友会总会反馈,在校友数据库中,并未找到与杨某之前私下与其他校友提及的⼊学年份和系别相⼀致的中⽂名。当然,数据库信息有的时候不⼀定完整,因不便与杨某亲⾃核实证书,记者不做更多推断。

⼤家都知道,海外华⼈⽣存不易,更需要联合起来互助互爱。社区中有很多不怀任何功利心,只是凭着信仰、凭着善意就全心全意奉献的社团领袖和义⼯们。如果这样的⼈群,做了实事、做了好事,还要在公众平台被无端恶意诋毁,却没有社区的人站出来⽀持,恐怕以后所有的义⼯们都要寒了心。更恐怕,是助长了华人内部不团结、没有公平正义的不正之风。基于此,⽣活⽹⼀直紧密关注此事。但在我们进⼀步与M女士沟通后,发现问题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更糟糕。

M⼥⼠告诉记者,她听在这个地产群⾥的朋友私下⾥提及此事后,第⼀时间是很⽓愤,尤其作为汉服社的发起⼈之⼀,⽆法接受有⼈对中国⽂化如此贬低侮辱。但M⼥⼠也表示,因为⾃⼰常年做抛头露⾯的社会⼯作,难免会有不友善的声⾳,所以也没打算深究。但她总觉得杨某的⽹名⼗分熟悉,发现此⼈在她的微信好友列表。但因为M⼥⼠换⼿机后丢失了很多以前的聊天记录,没有能够第⼀时间将此⼈对号⼊座。

后来M⼥⼠在朋友指导下,通过微信⾃带的历史信息恢复功能恢复了以前的聊天记录。杨某事件始末逐渐浮出⽔⾯。

2023年4⽉30⽇,在北⼤清华联合举办的⼤联谊活动之后,杨某通过该活动⼤群组向M⼥⼠发送微信好友申请。因为是校友,M⼥⼠⼜是校友会副会⻓,遂通过。此后杨某发起私聊,M⼥⼠出于校友情谊礼貌回复。但杨某不合时宜的发送个⼈照⽚让M⼥⼠感到不适,决定忽略此⼈留⾔。半个⽉后,杨某直接微信致电,M⼥⼠虽然感觉不适,但因为觉得是校友,最终还是礼貌表示有事可留⾔。杨某后来微信追问M⼥⼠是否单身,M⼥⼠表示已结婚11年。此事结束于2023年5⽉22⽇,M⼥⼠也未再多想。

但此后,5⽉26⽇和5⽉27⽇,M⼥⼠在微信发布个⼈朋友圈后,杨某两次进⾏试探性线下邀约。M⼥⼠依然只当他是⼀个陌⽣校友,礼貌回复婉拒。但M⼥⼠也表示,⼀个陌⽣男⼦,在⾃⼰已告知已婚11年的情况下,还提出要⼀起搭伴去⽇本的建议,让她感到⾮常不适。但当时只认为,作为校友会副会⻓,还是尽量与校友为善为好。

⾄此,此事也算告⼀段落。如若没有后续,M⼥⼠最多就是遇到⼀个约略⼤她20岁,虽可为⽗辈却说话⾏事没有⻓辈的检点,⽽让⾃⼰感到⾮常不适的陌⽣男⼦⽽已。但她万万没想到,⼤半年之后,这名陌⽣男⼦,却在公众⼤群中对⾃⼰义⼯的⾏为进⾏低俗且毫⽆根据的诋毁和侮辱。这前后的事件结合起来看,说没有联系很难让⼈信服。

杨某在地产⼤群中诋毁M⼥⼠的时候⼀直⽤的第三⼈称“主持⼈”,其后在就⾃⼰的不当⾔论向另⼀位地产⼤佬道歉的时候继续⽤“that lady”形容M⼥⼠。看上去是⼀副并不认识M⼥⼠的样⼦。可能让地产群⾥的读者也都认为⾃⼰仅仅是表达个⼈观点,不管观点和语⾔本身多么低俗恶劣,但听上去也许还在⾔论⾃由的范围内。但结合前⾯发⽣的事情来看,杨某可是⾮常清楚“that lady”是哪位的。这到底是为了掩饰⾃⼰作恶⼼虚的欲盖弥彰还是⽣怕指名道姓被M⼥⼠直接发了律师函?⽆论是那种结论,这样的⼼机,不可谓不阴险。

据律师反馈,杨某的⼀系列⾔⾏举⽌已经超出“观点”的范围,M⼥⼠的案件⼤概率可以构成Malice(具有恶意)的诽谤类诉讼案。但此类案件如若想构成赔偿,证明受害⽅在精神或商业上造成损失,需要⽐较艰难的举证⼯作。这也是⼤量类似案件最终⽆法执⾏,或者说受害⽅放弃诉讼的主要原因之⼀。但⽣活⽹希望,法律不能或不⽅便解决的问题,⾄少可以通过舆论的真实报道,让世间的公道正义来检验。

更让⼈震惊的是,这件事发⽣之后,M⼥⼠在搜索微信聊天记录取证的时候还发现杨某在清华北⼤⼤群中发表了侮辱⼥性的低俗⾔论(杨某现已被群主清出)。这也是导致她下定决⼼曝光杨某及其恶劣⾏径的决定性因素。M⼥⼠说,有朋友告诉他,杨某是⼀位地产经纪⼈broker,这样的身份使得他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受众,这让M⼥⼠有所担⼼。她希望能通过⾃⼰的发声,减少其他⼥性成为⽹络霸凌事件受害⽅的可能性。

当然,M⼥⼠和⽣活⽹的发声,尽管得到了M⼥⼠家⼈、朋友和社区中很多仗义之⼠的⽀持,也不是没有顾虑和阻⼒的。

一方面,有好⼼的朋友担⼼M⼥⼠的安危。但她说,虽然她感谢这些朋友的好意,但如果因为怕就不去坚持正确的事情,助⻓不正之⻛,这不是她的处世之道,不是北⼤⼈应有的精神,也不该是⺠族之魂。她说⽆论别⼈是否相信,她不觉得她的坚持是为了个⼈,⽽是为了⾄少在美国的华裔社区,不变成⼀滩浑⽔。⾃⼰的相信和坚持很微薄,但如果更多的⼈能坚信和坚持正确的事情,就是⼀股了不起的⼒量。

当然,更⼤的阻⼒来⾃于部分⼈对M⼥⼠的“占领道德⾼地的”警告:你有没有考虑到,杨某可能在精神上需要帮助。你不要咄咄逼⼈。我们可能需要帮助他。

M⼥⼠说,⾸先我没法判断杨某是否有这⽅⾯的问题,提出这种说法的⼈也是毫⽆根据地对杨某进⾏不公正的推测。其次,她表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受害者有罪论。她说:“今天很多读到这篇⽂章的读者也是为⼈⽗⺟,将⼼⽐⼼,如果你们的⼥⼉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们的第⼀反应会是我的⼥⼉需要帮助,还是对⽅可能需要帮助?再举个⽐较极端的例⼦:⼀个杀⼈犯,他杀了⼈之后说,不好意思,我需要精神帮助,那么⽆辜惨死的⼈是否是活该倒霉?”M⼥⼠认为,我们三观要先端正,再谈帮助别⼈的事情。

M⼥⼠还披露给记者,她曾经因为在国内创业压⼒巨⼤有过轻度抑郁的病史,但及时寻求了医⽣的帮助,后来在药物协助下得到控制,⼜在有了信仰之后能够更加坚定积极地对待⽣活中的任何压⼒,更能够有勇⽓和⼒量去帮助更多的⼈。她说:“时代在改变,这不再是⼀个禁忌的话题,现代社会很多⼈都有着或多或少需要精神帮助的情况,但这不是我们与⼈为恶、在世间作恶的理由”。

写在最后:⼈⽣在世,⽩驹过隙。⼀天也是活,⼀辈⼦也是过。很多事情值不值得,要问⼼。作为新闻⼈,我们更要有⼼中的明镜和那杆秤。作者在写这篇⽂章的时候也很⽭盾,⼀⽅⾯很⽓愤,⼀⽅⾯⼜要保持理性和谨慎。但作为媒体⼈,我们也要以事实为核⼼。⾄于更多的公道⼈⼼,留给各位看官去判断。

但⽆论如何,我们⽀持在海外华裔社区内部坚持惩恶扬善的⻛⽓,将⼀切不利于华裔社区团结友爱的星星之⽕及时扑灭。唯有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拧成⼀股绳,共同为家庭、为⼦⼥后代,打造更利于我们⽣存和他们成⻓的净⼟。

⼈类社会到底保持怎样的本⼼,如何对待这个世界才是对未来最好的选择?有的事,可能要退⼀步海阔天空;有的事,可能更需要铁肩担道义的勇⽓。但三观这档⼦事,本来就不是⾮⿊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后代⽣活在⼀个更美好的世间?也许这是我们⼀⽣要思考的议题。在历史的⻓河中,⾃有分辨。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You may also like...

1 Response

  1. Peter says:

    动物和动物的故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