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洲奔波到两分钟被抓:一个华人的美国梦碎记
有些故事听起来像是电影情节,但现实往往比电影还残酷。
最近NBC报道了一件让人唏嘘的事:一名华人女性花了3.2万美元,跨越三大洲,费尽心思偷渡到美国,结果刚踏上佛罗里达的土地两分钟,就被海关及边境保卫局(CBP)抓了个正着。
她的目的地是佛州的科尔盖伯斯(Coral Gables),一个听起来挺梦幻的地方,可惜她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捞着。
这事儿发生在1月17日。那天,CBP在一次查缉行动中拦下一辆厢型车,车里塞了30个偷渡客,其中21个来自中*。这名华人女性就是其中之一。她跟记者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语气里满是无奈和苦涩。她说自己一心想来美国,为了这次冒险,她掏空了全部积蓄,孤注一掷。可谁能想到,千辛万苦到了美国,迎接她的不是新生活,而是手铐。
横跨三大洲的逃亡路
最初她联系上了一个福建籍的“蛇头”——那些专门帮人偷渡的中间人。她没细说自己为啥非来美国不可,但从她花光积蓄的决心来看,背后肯定有不小的推力。可能是日子过得艰难,也可能是对美国梦的执念。总之,在蛇头的安排下,她踏上了这条凶险的旅程。
第一站是伦敦。她从国内飞到英国,具体怎么过的海关她没讲,但这一步听着还算顺利。接着,她又飞到巴哈马的首都拿骚(Nassau)。从欧洲到加勒比海,这路途已经够折腾了,但她的行程还没完。从拿骚,她挤上一艘船,晃晃悠悠地驶向佛罗里达。这一路跨越三大洲——亚洲、欧洲、北美,光想想就累得慌,更别提实际操作了。路上肯定没少提心吊胆,生怕哪个环节出错。
她跟蛇头的交易也很“讲究”。首付1万多美元,到了美国再补2.2万美元,总共3.2万。这可不是小数目,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半辈子的积蓄。她说自己付的还不算最多的。蛇头这行当挺“灵活”,收费因人而异。有钱的主儿得多掏点,换来的是相对安全的路线;像她这样没啥余钱的,就只能走最便宜、最冒险的那条路。她苦笑着说:“你付的越多,走的路就越不危险。”这话听着让人心里一沉——这哪是买票啊,分明是用命在赌。
两分钟的美国梦
终于,船靠岸了。她踏上了佛罗里达的土地,具体地点是科尔盖伯斯,一个有钱人扎堆的富人区。她可能还来得及喘口气,幻想一下未来的日子——找份工,跟亲戚挤一挤,慢慢攒钱,把生活撑起来。
可惜,现实没给她留哪怕一丁点喘息的时间。才两分钟,CBP的人就冲上来,满车30个人全被按住。她回忆说:“刚到美国两分钟,全员都被抓了。”这语气里满是荒诞,像在讲一个冷笑话。
车门一开,梦就碎了。她本来还欠着蛇头2.2万美元,现在被拘留了,倒是不用还了——这算不算唯一的“安慰”?可这代价也太大了吧。
被困在过渡中心
现在,她被关在佛州庞帕诺比奇(Pompano Beach)的布劳沃德过渡中心(Broward Transitional Center),等着听证会。听证会的结果无非两种:要么被遣返,要么有奇迹发生,让她留下来。可从目前的情况看,遣返的可能性更大。她花光积蓄、横跨三大洲的努力,可能到头来只换回一张回国的机票。
过渡中心的生活啥样,她没多说,但想想也知道不会好到哪去。铁栅栏、小房间、没完没了的等待——这跟她想象中的美国差了十万八千里。她可能还在想,要是那天没上那辆车,或者CBP晚两分钟到,自己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可惜,人生没有“要是”。
这女子的故事不是孤例。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偷渡到美国,有人成功,有人像她一样倒在最后一刻。她提到的蛇头生意,让人看到这背后的灰色产业链。收费因人而异,路线有贵有贱,但风险永远在。这些蛇头赚的是血汗钱,客户的命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笔交易。
她的话里还有个细节挺刺耳:“有能力支付更多的人被要求支付更多。”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吗?钱多的人买命都容易点,钱少的人只能拿命去拼。偷渡这条路,从来就不是公平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