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旅游攻略|详细!美国国家艺术馆必看展品
去华盛顿之前,有朋友说:在华盛顿DC,你可以不去白宫,因为那栋白房子并不属于你;也可以不进国会山,因为那里面开会还轮不到你发言;但美国国家艺术馆是一定要去的,在那里面你可以任意挥霍时光,享受独自的美好。
在国会山下停好车,顺着宾夕法尼亚大街往西走,在转入Constitution 大道,很快的就来到美国国家艺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恍惚中有一种去往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的感觉。
美国国家艺术馆分为东、西两个场馆,东馆以展示现代艺术为主,因而其建筑外形现代时尚,引以为傲的是,这栋建筑物依然是由华裔著名设计师贝律铭设计。门前的玻璃造型让人不由想起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以及香港维多利亚港的中银大厦,同样是出自这位大师之手。
西馆则以传统古典艺术为主,其建筑犹如希腊神殿般大气磅礴。因为对古典艺术怀有的一种莫名情怀,所以决定从西馆开始我的游览。
(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罗丹雕塑作品《妇女与孩子》)
从西馆的北门(习惯上称为艺术馆后门)进入,在欧洲雕塑区,已开始便让我回味着友人所说的:你可以任意挥霍时光。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如此近距离的凝视着罗丹,他的作品会如此真切的出现在我的眼前,就那样触手可及。
(Pierre Hebert的雕塑作品《武装的维纳斯》)
要让我选择安提奥普女王和武装的维纳斯这两个名称,我更愿意选武装的维纳斯。才不要听那个杀死美杜莎的帕修斯与亚马逊女人的故事,还有什么比美丽的女神更动人的。
展厅里的馆藏展品让人叹为观止,难以想象的是这些从欧洲过来的艺术品哪一款都堪称国宝级的作品,是如何一件件摆上这个展厅。
有时候站在他们面前,仿佛可以听到他们在讲述着那个属于他们的年代的故事,直到现在,他们依旧能够泰然注视着眼前晃动的芸芸众生。
从雕塑馆进入到油画馆,我被带入的并被牵扯的,正是之前所说的那个莫名的情怀。
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海外文摘》那一系列杂志的尾页,总有一幅名画欣赏,从此,我们的八十年代重述起来变得色彩斑斓。
达芬奇、拉斐尔、鲁本斯、伦勃朗、马奈、塞尚、梵高等等一大堆名字就是在那个年代进入到我的记忆当中。
不得不说,这一切得感谢那位银行家梅隆先生,一直以来,梅隆就想在美国建一座像英国皇家艺术馆那样的艺术馆。上世纪三十年代,担任美国财长的梅隆正遇上苏联的斯大林大量售卖沙皇时期的艺术品,于是梅隆先生积极参与收购这些艺术珍品,并把这些艺术品捐献给政府,用于建设国家艺术馆。在他的感召下,许多美国富豪们加入到捐献行列,才有了今天的美国国家艺术馆。
(拉斐尔作品《圣母子》)
(拉斐尔作品《圣乔治和龙》)
而我能搞在记忆中清晰的记起拉斐尔的《圣母子》、《圣乔治和龙》,原来都在国家艺术馆里。
(鲁本斯作品《圣母升天》)
(鲁本斯作品《法厄同的陨落》)
鲁本斯的《法厄同的陨落》,整个故事我是在86年的一期《连环画报》上看的,大致的情节是太阳神阿波罗很溺爱自己的儿子法厄同,一天法厄同闹着要驾驶阿波罗的太阳车出去玩,阿波罗经不住儿子的央求,让儿子独自驾车出去,结果法厄同根本无法驾驭太阳车,那几匹神马一下子狂奔起来,酿成大祸,大神宙斯不得不用雷电处死法厄同,法厄同由此陨落。
(达芬奇作品《Ginevra de' Benci》)
寻找达芬奇不是因为他的蒙娜丽莎,也不是他的密码。就因为达芬奇,那个成为传奇的微笑。 无法用《Ginevra de' Benci》去和《蒙娜丽莎的微笑》相比较,所幸的是可以静静地、不受任何限制的观赏它,更不会吝惜时光的流逝。
伦勃朗自画像
梵高的《玫瑰花》,谁才能真正读懂他的心思?或许根本不需要去读懂。
或许在各种主义中,古典主义才会让人不停的回归,无论心气有多高,无论如何左冲右突的去追求突破,到头来依然古典,那些经典已经走过数百年。
看完古典的,从西馆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过到东馆,设计师们把这里弄得像时光隧道一般,算是符合了从古代到现代的穿越想法吧。
现代艺术的表现让人更为崇尚自由的发挥和想象,那些凌乱的、模糊的思想,可以没有任何理由的去彰显。
甚至可以摒弃掉那些固有的条条框框。
然后整个世界让你脑洞大开了,一切变得如此美好!
忽然间觉得,那些曾经一起经历过的故事,仿佛隔空变幻,拾起的画面是如此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