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古巴探秘10:奇特的加油方式

《古巴探秘14:奇特的加油方式》

文 / 若敏

2024年3月8日,晴。第五日的旅程,从古巴西部的维纳莱斯(Viñales)启程,穿越田园牧歌般的中部高原,目的地是位于东南部海岸的猪湾(Playa Girón)。

途中,我们短暂停留在哈瓦那,加油,再南下直奔加勒比海岸线。一天的行程虽长,但风光旖旎,收获颇丰。我们不仅看见了热带沼泽中的鳄鱼,捕捉到了蜂鸟振翅的身影。傍晚,抵达海边的民宿,晚霞洒在海面,唯有蚊虫扰人,但这无法掩盖旅途的诗意。

清晨八点半,早餐后整装出发。我们乘坐一辆黄色的现代8座面包车启程。车上除了我们四位校友,还有一对来自美国的退休夫妇——急诊科医生Rich和护士Rita。导游和司机坐在前排,司机是位沉默寡言的古巴小伙子,个子高高瘦瘦,偶尔说上几句英语,大多以西班牙语交流。

维纳莱斯小镇渐行渐远,身后是青翠山谷、红土农田与袅袅薄雾。那片土地如泼墨山水,山峦连绵,林木繁盛。烟叶田间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是这座国度最质朴的面貌。

晨光尚未完全浸透比尼亚莱斯的烟草田,我们的车轮已碾过中央公路的旧梦。这条1931年诞生的血脉,正将我们送往历史的褶皱处——那个被美国人称作"猪湾"(Bay of Pigs,西语名:Bahía de Cochinos)的伤口,古巴人以"吉隆滩"( Playa Girón)命名的海岸线。

古巴有一条意义深远的中央公路(Carretera Central de Cuba),建于1931年,全长1139公里,从哈瓦那的国会大厦起始,向西直达比那尔德里奥省,向东则穿越群山平原,延伸至圣地亚哥省。这条公路,是我们此行的主线,也是连接古巴历史与现实的脉络。

路上车辆稀少,宛若包场,我们在崎岖公路上独自驰骋。由于汽油质量低劣,一开窗便能嗅到刺鼻的油味。摄影师Sydney一路捕捉沿途美景,我也时不时拿起相机记录那些擦肩而过的瞬间。Lynn贴心地让出了窗边位置,方便大家拍摄。

车窗外,大片土地荒芜,一望无际。古巴作为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土地制度特殊,农民辛苦耕种却须上缴九成收成,种地热情自然不高。超过一半的耕地处于闲置状态,八成的农产品需依赖进口,对于工业不发达的古巴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短缺不仅限于粮食,几乎所有生活物资都捉襟见肘。“这是一个排队的国家。”导游半开玩笑地说。买面包、上网、坐公交、进银行……几乎事事皆需排队,时间在等待中无声流逝。

在一个小型休息站短暂停留,使用洗手间需要支付100-200比索不等。这里有咖啡贩售点,还有一棵高大树木引得我们围树拍照留影。

三个小时后,抵达哈瓦那。司机将车停在一栋不起眼的民宅前开门,进去不久便拎出两个塑料油壶,熟练地为车加油。没有加油枪,也不见加油站,只是用一个塑料漏斗,将油一股脑灌入油箱。我们面面相觑,忍不住追问:“为何不去加油站?”导游叹口气:“加油站,根本没油。”

古巴多年来依赖委内瑞拉的石油援助。2004年,两国达成协议,以石油换取古巴提供医疗与教育资源。然而自2014年起,随着委内瑞拉国内危机加剧,对古巴的石油供应逐年减少。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开始竞购委内瑞拉石油,这份特殊援助便不再可持续。面对突如其来的断供,古巴只能靠黑市维持基本燃料需求。旅游业是国家重要外汇来源,涉外车辆自然拥有“优先权”。于是,在民居加油成为了不得已的常态。

古巴能源短缺,不仅汽油难得一见,连电力供应也岌岌可危。全国范围频繁停电,热电厂燃料告急,政府只得拆东墙补西墙,挪用汽油来维持发电,进一步压缩了交通燃料的供应。

离开哈瓦那时,司机在一个路口停下。他的母亲赶来,递给他一大包面包,供他途中食用。车缓缓驶离,我透过车窗望着她远去的身影,不禁心头一酸——“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天堂里的母亲,眼眶也悄然湿润。

下午1:30,在一处乡间小餐馆午餐。这里的价格比哈瓦那亲民许多,瓶装水只需120比索,比民宿的300比索便宜太多。大家纷纷采购,为接下来的旅程补充物资。

我点了一份虾套餐,几只小虾仁配米饭和两片土豆,味道谈不上美味,但能果腹已足矣。

下午三点二十分,我们抵达萨帕塔国家公园(Ciénaga de Zapata National Park)。这是古巴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一片鳄鱼的乐园。

古巴鳄(Cuban Crocodile)属于中型鳄鱼,体长可达2至2.5米,黑黄相间的皮肤,眼球上方骨质突起,是它们的显著特征。古巴鳄生性勇猛,甚至能跃出水面捕食,极具野性魅力。

这里的鳄鱼养殖场致力于种群复育,待鳄鱼成熟后再放归沼泽深处。古巴鳄如今已成为极度濒危物种,由于栖地不断萎缩,野生种群仅剩3000只,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萨帕塔沼泽一带,其他地区已难寻踪迹。

养殖场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人工繁育与放归野外的努力,导游则细心翻译成英文。我们按年龄段参观了不同围栏内的鳄鱼,一路小心翼翼,不敢靠近。那种冷冷的目光与锋利的牙齿,让人心生敬畏。

接下来的行程轻松许多,下午4:40,我们来到一个家庭鸟园,探访被誉为“空中精灵”的古巴蜂鸟(hummingbird)。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之一,以花蜜为食,色彩斑斓,灵动轻盈。它们每秒能拍动数十次翅膀,不仅能悬停,还能倒飞,飞行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蜂鸟身长仅几厘米,却拥有梦幻般的羽毛,闪耀着绿色、红色、蓝色的金属光泽,是摄影师镜头中的宠儿。

两位摄影发烧友汪医生与陈医生如鱼得水,快门声此起彼伏;我和Lynn则用手机留下几张匆匆的剪影。

临走时,一群孩子飞奔而来,把我们团团围住。幸好汪医生和Lynn早有准备,拿出许多圆珠笔分发给他们。

孩子们眼里闪着光,那是对一支笔的渴望——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地方,一支笔,已是奢侈。

下午5:30,我们抵达吉隆滩的民宿。房子面朝大海,卧室位于二楼。一位高大帅气的古巴小伙子热情地帮我提行李上楼。导游和司机另觅住处,而我们,终于可以卸下疲惫,走到海滩,看着余晖洒满天边。

海风轻拂,浪声阵阵,Ruch和Rita沿着潮线漫步的身影渐渐被夕阳熔成剪影,摄影师也没闲着,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瞬间。


夜色降临,天边最后一抹霞光褪去,我们回到房中准备休息。洗了个澡,赶紧躺上床,因为古巴夜间常常停电,而这天也不例外。直到黑暗突然降临,才惊觉满天星斗才是古巴最奢侈的照明。

海风不语,星光作伴,在这片历史与自然交汇的土地上,我们度过了又一个难忘的夜晚。

(完稿于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于美国亚特兰大)

(感谢汪策医生、Sydney陈医生,Lynn提供照片,感谢校友一起旅行和相伴)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无法注明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娅认领(或直接在公众号留言),确认后我们会在后续文章作出单独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多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