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若敏:土耳其闺蜜行(3)托普卡帕皇宫

《土耳其闺蜜行(3):托普卡帕皇宫》

若敏

伊斯坦布尔,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的城市,有两座机场,老机场在欧洲,新机场在亚洲;千年历史的老城街道,拥挤和破旧,新颖别致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古老与现代两种风格交融汇合竟然不觉得违和,随处可见大教堂和清真寺,唱经的声音常常响起。

伊斯坦布尔现有清真寺400多座、教堂20多座、博物馆40多座,这些代表伊斯坦布尔历史文化厚重积淀的地方,体现了多元的亚欧合璧、东西相融璀璨而瑰丽的风景,托普卡帕皇宫,就是具有奥斯曼时期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2019年11月13日上午,我们游览了拜占庭时代的建筑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和竞技场。由于全程是步行参观,考虑到有些团友体力不支,故下午是自选项目,有部分团友就回酒店休息。我们六人属于团友里朝气蓬勃的中年人,参加了所有的自选项目。

托普卡帕宫(Topkapı palace)自1465年至1853年间都是苏丹在伊斯坦布尔的官邸及住所,皇宫在紧邻圣索非亚大教堂(Aya Sofya)北侧的萨拉基里奥角(Sarayburnu,土耳其语意思为皇宫角),这座山岗是附近的制高点可以俯瞰金角湾(Golden horn)、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us)及马尔马拉海(Sea of Marmara)地理位置重要,过去希腊及拜占庭时代城市的卫城就创建于此。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最早选择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宫(Great palace)的遗址上建造宫殿,后来相中这里于1459年动工兴建新皇宫,史学家曾描述当时的情景『苏丹亲自召集各地最好的工匠,供他建造自古以来最宏伟及最好的大型建筑物。为此他非常谨慎地监督工人及各式原料,要达到最佳品质。』

1459年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下令兴建托普卡帕宫时,最早的命名为新皇宫,直到十九世纪因碉堡内曾放置大砲才被称为托普卡帕宫(Topkapi,土耳其语意思为大炮之门)。皇宫最早由四个庭院及其他矮小建筑组成,约有四千人居住。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历任苏丹不断地扩建和整修使得皇宫规模越来越大。

(网络图片)

直到1853年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Abdülmecid I)宣布把帝国皇宫迁至新落成的多尔马巴赫切宫(Dolmabahçe Palace),终结其长达四百年的独特地位。皇宫内的帝国宝库、图书馆、清真寺及造币局都保留下来,奥斯曼帝国灭亡后托普卡帕宫于1924年被土耳其政府改成展示帝国文化的博物馆。

托普卡匹皇宮分為五個部份:四個庭院加上一個後宮(Harem),其中第二到第四庭院位於崇敬之門與城牆內。进入帝王之门,就进入皇宫的领地,需要安检。进入第一庭院。

帝王之门于1478年落成,在十九世纪又以大理石覆盖其表面。这巨大的石门突出了它的防御角色。中间的拱门是高大呈圆顶的通道,顶部刻有金箔的奥斯曼文字,包含苏丹的图拉及古兰经的经文。廊下的两侧是守卫的房间,帝王之门会在早祷时开启,直到完成晚祷后关闭。

第一庭院是皇宫的周边地带及花园,是众多庭院当中最大的一个。庭院里的皇家建筑,已经大部分都消失了。现存的有帝国铸币局(建于1727年)、在这个庭院的西北角,有一座拜占庭时期的神圣和平教堂(The Church of Hagia Eirene),据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时将教堂用作仓库及军械库,因而得存。但不得不称赞一下奥斯曼帝国对拜占庭时期建筑的包容。

接着进入崇敬之門(Orta Kapı, Gate of Salutation):這道門是托普卡帕皇宮最漂亮的一座门。是第二庭院的入口。设有大炮的大门有两座八角形的尖塔,除了蘇丹和蘇丹的母親外,所有人在此門前必須下馬以表达敬意。这里开始收门票。现在都是电子票。导游扫二维码就行。

第二庭院最早完成于1465年,直到苏莱曼大帝(Süleyman I)统治时才具现貌。庭院北端是吉兆之门(Gate of Felicity),在宗教节庆及官员上任前宣誓效忠时,苏丹会坐在吉兆之门前方,苏丹的葬礼也同样在这里举行。庭院西边是内宫珍宝馆(Inner treasury)、公正塔(Adalet kulesi)及帝国议事厅(Imperial council chamber)。东边则是每日要供应六千份膳食的御膳房。

第二庭院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属公正塔。它是皇宫内最高的建筑,从博斯普鲁斯海峡远望最明显的目标就是它。公正塔象征苏丹反对不公正行为的决心,寓意是让臣民不论离皇宫多远都感受到苏丹的存在。

在公正塔(Adalet kulesi)下拥有金碧辉煌大门的是帝国议事厅(Imperial council chamber)。这是大臣们举行会议的地方,由大维齐尔(等同首相地位)、维齐尔及其他奥斯曼帝国领导组成。

皇宫内首个议事厅在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期间建造,现存的帝国议事厅则在苏莱曼时期落成。议事厅经历过多次修缮,1665年后宫发生大火严重破坏帝国议事厅,所幸后来得到修复。

帝国议会召开时苏丹并不正式出席,而是透过金框窗户监看会议。当苏丹想表达意见时便敲击窗框或拉起红帷暂停会议,接着传召维奇尔们逐一进入觐见室(Audience chamber)听取报告。

吉兆之门后就是第三庭院又称为内宫,在过去属皇家私人区域,没有苏丹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进入。进门后,觐见室(Audience chamber)出现在眼前,这座方形建筑由二十二根圆柱组成的柱廊环绕在外,支撑着有悬簷的大屋顶。觐见室建于十五世纪,苏丹会坐在有篷的王位接见官员及外使听取报告。会依他们的表现给予赏罚。

觐见室后方是建于1719年的穆罕默德三世图书馆(Library of Ahmet III),它是十八世纪奥斯曼建筑的佳作,表面以大理石构成。图书馆有四条长度相当的信道,构成十字,中间是一个圆拱形的厅堂。

第三庭院东边的拱形屋顶,由14根柱子支撑的是穆拉德四世于1635年兴建的远征军军营(Dormitory of the expeditionary force),现用于展出帝国所收藏的珍贵衣物,其中多是苏丹长袍。

与远征军军营相邻的是帝国珍宝馆(Treasury),这是穆罕默德二世于1460年所建,当做藏宝库使用,现在转成展示历代苏丹所收藏的艺术珍品和各种宝藏,里面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宝物,但禁止拍照。

(网络照片)

宝物分别在四个相连的房间里展出。第二间里有一柄托普卡帕之匕首,是电影《托普卡帕》中匪徒争夺的目标。3颗巨大的祖母绿宝石在金剑柄上熠熠生辉,柄的圆头上还有一块不为人注意的表。这是苏丹给波斯的回馈之物。

第三房间有镇馆之宝,周围镶有49颗小钻石的渔夫之勺,这是世界最大钻石之一,重达86克拉,它被镶嵌成泪滴状,璀璨夺目。这个据说是世界上第五大的钻石有着传奇的经历,钻石曾为拿破仑的母亲拥有,为救流放的爱子不得不忍痛割爱。我们参观时,正好展出。

还有两个大型金制烛台,每个重48公斤,镶有6666颗钻石,这是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送给圣城麦加克尔白的礼物,这些宝物金碧辉煌,做工极为精细,展现了当时工艺和艺术水平的最高标准。

第四庭院和第三庭院并无明显的大门分隔,这里是苏丹及亲属在皇宫最深处的私人领域。一座座精致的阁楼和花园,可以眺望海湾。

第四庭院的西南角有座漂亮的喷水池。喷泉后方从阶梯上去的是烈万亭(Revan kiosk),这是穆拉德四世(Murad IV)于1635年为庆祝征服叶里温(Yerevan,现在亚美尼亚首都)所建。穆拉德四世11岁登基时因年幼由太后垂帘听政,帝国处于无政府状态波斯人趁机入侵占领许多领土,1631年禁卫军发动叛乱,穆拉德四世正式掌权开始展露其在军事上的才能,发动对波斯的战争,首个重要的胜利就是征服叶里温。

喷水池花园北边则是巴格达亭(Baghdad kiosk),穆拉德四世在征服叶里温后持续往两河流域推进,终于在1638年重新夺回巴格达,结束对波斯的战争。巴格达亭就是庆祝这场胜利于同年所建。此亭与烈万亭格局相似但规模较大。玄关处有三道门,外表以大理石、斑岩及蛇纹石构成。镶嵌大理石的柱廊具开罗马穆鲁克风格,其内部则是奥斯曼厅堂的典范,具有镶嵌式的架子及柜子,以十六世纪的黄、绿、红砖块修饰。

巴格达亭的圆顶红蓝绿三色层递的图案表现出恰当的华丽感,格外引人注目。自十八世纪后巴格达亭改成皇宫图书馆使用。雄才大略的穆拉德四世在如何改革帝国长年腐败方面有他独特的见解,他曾在伊斯坦布尔下令严禁酒精、烟草及咖啡违反禁令者会被处死。可惜在1639年结束对波斯的战争后,隔年就死于肝硬化。易卜拉欣一世是穆拉德四世的弟弟,他是位神智失常的人,后代史学家称他为『疯子』。穆拉德四世临终前曾下令杀死弟弟避免其继承王位,但命令最终没有被执行。易卜拉欣一世在混乱统治8年后遭废黜和杀害。

跟烈万亭相对的是圣物保藏室(Fatih Pavillon)后门,这是锡南建於穆拉德三世(Murad III)统治时期。最早是苏丹处理政务的地方,后来变成收藏先知穆罕默德文物及回教圣物场所,参观入口在第三庭院西北侧。

导游带我們前往最神秘的後宮参观,第二第三庭院西侧的建筑群是苏丹的后宫(Harem,土耳其语私人之意),后宫以马车之门(Gate of Carts)与皇宫相接连。这里不仅是苏丹私人寓所,也是皇太后、苏丹妻妾、家人及侍从的活动空间。参观后宫需要购买额外的门票。

后宫由一连串的建筑物组成中间以走廊及庭院连接。在后宫居住的每个服侍队及层级都以个别庭院为单位划分生活空间,约有100间房屋,当中只有少数房间开放。这些房屋分别被后宫宦官、宦官首领、妃妾、太后、王子及宠妃所占有。除了苏丹、太后、妃妾及王子外,禁止任何人擅进后宫。幸亏有导游领着,否则像进入迷宫一样。

后宫最早建于十五世纪,于十六世纪由锡南(Sinan)所设计加建新翼。历年来后宫不断扩建成为巨大建筑群,直到十九世纪初都还有新建筑落成。十八世纪在马哈茂德一世(Mahmud I)及奥斯曼三世(Osman III)统治时后宫重新装潢成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与传统帝国装修产生明显对比。

马车之门门后是圆顶壁橱间。导游介绍说这里是1587年穆拉德三世执政时所建,后宫司库在这里办公,契约记录收藏在柜子里,并由后宫宦官首领掌管。后宫的宗教及其他支出、苏丹及其家人的财政记录在会储藏在这里。

浴泉殿(The hall with fountain)因昔日这里有座喷泉而得名,后来喷泉被移到穆拉德三世(Murad III)的私人宫殿。于1665年后宫大火后重建,它是进入后宫的前堂,由宦官守卫。这里可连接后宫、私人花园、后宫宦官清真寺及正义之塔。

浴泉殿的另一端通往宦官庭院(The courtyard of the harem eunuchs),庭院左方是宦官的住所,末端则属于宦官总管。王子学校也在这里,以十七至十八世纪的砖块及镀金的壁板砌成。宦官庭院的尽头则是通往后宫的主入口。

后宫主入口(Harem main entrance )分隔宦官庭院及苏丹妃嫔及家人的住处。后宫主入口通向哨站,可连接后宫三个主要部分。哨站左方的门口经妃嫔信道前往妃嫔庭院(Courtyard of the Sultan's Consorts and the Concubines);中间的门口通往太后庭院(Courtyard of the Queen Mother);右方的门口经黄金之道(The Golden Road)到达苏丹的住处。后宫宦官制度自穆罕默德一世(Mehmet I)开始,为防止与嫔妃出轨,全部挑选来自埃及南方的努比亚黑人,这样有问题的话就会被发现。

(网络图片)

太后寝宫(Apartments of the Queen Mother)是后宫最重要的部分,身为苏丹的生母不仅掌管后宫而已,有时甚至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历史上奥斯曼(Ottoman)帝国跟清朝同样太后垂廉听政的情形相当常见。太后寝宫在穆罕默德二世建造托普卡帕宫时即存在,1665年大火后进行重建。十八世纪时进行扩建并添加音乐室等,但只有连画廊的饭厅、接待室、睡房以及用作祈祷的小房间开放给公众参观。底层是妃嫔住所,上层则是太后及其婢女使用。

太后寝宫的墙身以蓝白及黄绿色砖块组成,并以花为主题,布置着十七世纪伊兹尼克(Iznik)的瓷砖。上层房间设计充满十八至十九世纪西欧风格。

跟着导游从太后寝官出来到达的是太后庭院。回教教义规定男人最多只能有四个妻子(Kadin),即使是苏丹也需遵守律法,但妃嫔数量则不受限制,所以有些苏丹跟中国皇帝一样拥有庞大的后宫群。奥斯曼帝国并非长子继承制,苏丹的每个儿子都有机会继承王位,这也导致激烈的后宫斗争,每个母亲都希望儿子能继承苏丹帝位好让自己成为太后。在漫长的斗争史中最出名的当属苏莱曼大帝(Süleyman I)的妻子许雷姆(Hürrem)。

为了深爱的许雷姆,苏莱曼大帝打破帝国延续两个世纪不得娶外国嫔妃为妻的传统,可是许雷姆为了让儿子登上王位,设计陷害另一位嫔妃所生的穆斯塔法皇子,使谢里姆(Selim II)成功继承王位,但谢里姆却是历任苏丹最糟糕的一位,为帝国的衰败拉开序幕。宫斗剧比《甄嬛传》有过之而无不及。

帝国大厅北侧是金碧辉煌的穆拉德三世私人宫殿(Privy chamber of Murat III)。这是建筑师锡南在十六世纪所设计的作品,拥有后宫第二大的圆顶,仅次于帝国大厅。殿内以蓝白色及珊瑚红的伊兹尼克砖块铺设。

私人宫殿的大圆顶在整个后宫建筑里独树一格,原先圆顶上的阿拉伯式花纹经过整修漆上黑色及红色,并特别在中央留下小洞让阳光从顶部穿透。

穆拉德三世是谢里姆的儿子,于1574年继任王位,此时帝国后宫干政的风气很盛,再加上他无心于国事一昧沉溺于酒色,导致权力沦落至太后及妻子手中。穆拉德三世的妃嫔众多,总共为他生下一百多个子女。

宠妃庭院(Courtyard of the Favourites)可以俯看大池塘和黄杨木花园。宠妃庭院在十八世纪进行扩建,加建官舍及宠妃寑宫。宠妃寑宫、黄金之道及官舍组成一个空间群,那是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与其妻妾生活的地方,该木制居所以洛可可(Rococo)风格建造。苏丹宠妃在后宫里作为王朝延续的工具,每个宠妃最大的任务就是为皇室诞下血脉。宠妃怀孕后便会取得正式名号及苏丹配偶权力。

最豪华的是帝王殿,就算是充滿巴洛克風的建築也是要保留伊斯蘭建築的穹顶和天窗。帝王殿,又称黄金屋,拥有宫内最大的圆穹。

帝王殿作为苏丹的官方接待殿,亦用于宫廷娱乐消遣活动。苏丹会在这里接待亲信、客人、太后、皇后、妃嫔及子女。宗教节日的庆典、皇室婚礼都在这里举行。

1666年后宫失火后,帝王殿在奥斯曼三世时改以洛可可风格布置,墙身的书写碑文用十八世纪的蓝色及白色代尔夫特陶器及威尼斯玻璃镜子钉牢,但圆穹及垂饰仍然是原来传统的风格。

寝室里的喷水池不是用来洗手,而是用来防止窃听的。

新开放参观的大理石浴室,富丽堂皇。

发现还有2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我连忙跑去御膳房参观。

(网络图片)

御膳房(Palace Kitchens),是由一排十座圓頂建築物組成的烹饪区域,包括皇家御膳房、飲料廚房、甜點廚房、粿子廚房、乳製品廚房、倉庫及廚師房間,這是奥斯曼帝國最大的廚房,供約四千人的飲食,除了蘇丹皇室們的御膳,也提供議會的飲食,如今這都變成器皿展示館,其中收集最多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御膳房有许多精美的瓷器,没能拍下来,有些遗憾。

(网络照片)

托普卡帕皇宫,号称中国之外拥有中国瓷器最多的地方,因为它藏有自10世纪起至19世纪末的中国陶瓷10358件,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39件元青花,其中不少是举世孤品。

(网络照片)

据介绍苏丹苏莱曼(1520-1566)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许多东、西方国家的统治者都知道他的这一特点,他们向伊斯坦布尔派遣的使节都带有珍贵的中国瓷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已成为一种传统。藏品之所以如此丰富的另一个原因是承袭制。根据这种承袭制,去世或被免职的达官贵人的物品要被没收,重新送回皇宫。

时间快到了,我和女友们回到崇敬之門後集合,圆满地結束奥斯曼土耳其帝國最強盛時代的皇宮之旅。虽然是走马观花,但也收获满满。

(感谢Nancy、玲、兰、青团友提供照片,部分资料和照片来自网络,特别致谢)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