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开“深夜食堂”的北京人
文|蒋贺子编辑|张薇摄影|蒋贺子
孙达把他的配方和经营模式都教给了迈克尔,后来,据他说,迈克尔摸清了门道便不再提合作而是自立了门店,做了一家卖饺子的餐车。迈克尔也很勤奋,很快开出了门店,食品的配方也做了自己的改良,开得红红火火,抢去孙达不少生意。
2016年夏天,孙达听说迈克尔对“北京站”现在所在的店面感兴趣,他便靠着在“夏村儿”混了多年的交情,抢先盘下了店。因为距其中一家Marco & Luca步行距离只有5分钟,他不打算把它开成连锁店之一,索性起名字叫做“北京站”。“想北京了。”孙达说。
Marco & Luca的风格是讨美国人喜欢,卖的是配甜酱的炸饺子。“北京站”却不同,孙达用来玩票似的取悦自己——白天由美国员工看着,与Marco & Luca菜单相同,3块5一份饺子,4块一份麻酱面。到了傍晚,员工下班回家,这里便成了孙达的“深夜食堂”。有肉比面多的煎饼,热腾腾的白粥和菜单上没有却永不断货的啤酒。开业第一周的时候,他不要钱,尤其是中国留学生来了,还要送大米粥。过段日子,他开始收钱,6块5一个包满肉的煎饼,不过有时一高兴,钱又不要了。
留学生孙少然记得他第一次去“北京站”,孙达听说他是北京人,就从后厨端出来他炖肉时炖的大棒骨,拿出几瓶百威。孙少然喝着酒,啃着棒骨,感觉回北京了。
还有一次孙少然去是晚上9点,孙达本来已经关了煎饼机准备打烊,立马回到他的开放式厨房,打开机器预热。那天,孙少然一掏兜,发现钱包没了,孙达一听,就要锁了店门帮着出去找,让孙少然给推了回来。钱包是早些时候去火车站接朋友的时候掉了,居然还在原地。孙达见找着了,眼角立刻笑出了鱼尾纹,说起俏皮话儿,“你看咱们这儿人多朴实,纽约人柏油路里压一个钢镚儿都能抠出来。”
那次,料理台上两盒都是香菜,忘了搁葱,煎饼里卷的猪肉得放了有小半斤,又送了孙少然一行人几碗大米粥。最后,只收了6块5。
深皮肤、高鼻梁、大个子,那会儿孙达还留着长头发,进厨房要扎个辫子。他习惯穿着Marco & Luca的工服,一米八八的个子,干活儿不弯腰,背挺得直。头上戴着顶儿子戴够了的棒球帽,衬托得他年轻了些。用孙达自己的话说“看着像53年的,其实是63年的。”
孙达当年是北京八中的排球队运动员,一直练的是主攻,可惜个头长到一米八八就停下了,改二传也来不及了。学校分配他去体育大学读书好以后当教练,他拒绝了,出来做买卖。他说钱是挣着了,但也都花了,因为自己太爱玩儿。晚上常常去回龙观唱歌,回龙观那会儿还是大农村,如今二手房均价已5万多一平方米。
后来他承办了国务院侨办的一个外事餐厅,接待外国友人,也因此被一个德国老板发现,挖他去德国当厨子。他已记不清那是85年还是86年,他在中国自己挣得比德国老板开得工资多,但那时候“出国是至高无上的”,孙达说。
在德国“漂”了段时间后,他离开了德国老板,不会讲多少德文的他很有胆量地在东徳的军营附近承包了一家肯德基和一家必胜客,也是在那里学会了开连锁店的运营模式。以为自己根本不会结婚的孙达还在德国成了家。妻子是南斯拉夫人,在德国躲避国家的内战。两人相识在一起工作的中餐馆,“我遇到他前就梦到过他。”妻子德拉加娜(Dragana)曾对弗吉尼亚一家媒体说。
他们的大儿子在德国出生,孙达给他起名叫马可(Marco),希望他可以像马可波罗一样让欧洲了解中国。老二和老三也都是男孩,他们的名字取自马可波罗的朋友卢卡(Luca)和尼可拉斯(Nicholoas)。
因为妻子无法在德国入籍,孙达随她以南斯拉夫难民的身份来到了美国。刚到“夏村儿”时,孙达在中餐馆打过工,也做过建筑工人,直到2001年他闪了腰,很久无法工作,才决定了自己开小馆子。
人的半辈子,说没就没了,回忆起来时就像摁了快进键。现在,他54岁了。一切安顿下来,孙达越发想念当年的北京。“你看那早上去跑步啊,有人打太极拳,老人去溜鸟儿,回到筒子楼里,跟邻居打打招呼,去买个东西,完后人家说‘嘿,孙达,你去买东西帮我带点儿来。’就这种亲情。”
往往越是早年的印记越弥散不去。现在,本来是个随便一开的“北京站”,成了他每天最上心却不挣钱的生意。孙达早上四五点起床,去几家饺子店转一圈,就来到“北京站”。
他把“北京站”经营成了留学生们嘴里的一个传说:有人说,去了“北京站”就走不了了,大米粥刚要喝完孙达又给你盛上一碗;还有人说,“北京站”不卖酒却永远有酒喝;很多人说,去“北京站”甭管几个人点一个煎饼就行,点一个孙达能给仨。
这个深夜食堂的关门时间是看孙达心情的,聊得开心时,他会营业到午夜。孙达给店里搬去了一个大音响,酒过几轮,他会放起《再回首》和《潇洒走一回》,还有他最喜欢的《跟往事干杯》。
看到留学生孙达便打开话匣子。他爱给他们讲人生哲理。
“有人像马,有人像牛,有人像猴。”他这是鼓励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发展。
“人要忠诚,对待国家,对待朋友。” 还有,“人的脑子要学会急转弯儿,千万学会调整。”
一个留学生说,第一次听他讲这些故事会觉得他像爸爸。不过后来听多了,发现他又有点像爷爷,常常会重复地讲着这同样的几个理论。你刚想走,他却又给你开了瓶酒,盛了碗粥。
孙达很难在家人面前展现这一面。他的英文没有好到可以如此苦口婆心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他戴着儿子喜欢够了的棒球帽,却不知道上面的A是亚特兰大勇士队的队标。他和妻子聊天并不容易,偶尔还需要连蒙带猜。
“来这儿这么多年,我也不懂美国,孩子们喜欢就行。”孙达没有征兆地冒出这么一句。“我真爱的东西都留在家了。”
任性的“北京站”就像孙达给自己造的一个梦。他在“夏村儿”最好的朋友之一、地中海餐厅的黎巴嫩老板拉伊夫(Raif)看着“北京站”的不良经营替他起急。拉伊夫建议孙达把“北京站”变成披萨店,因为披萨成本低,卖点可以是买一赠一。
孙达接受了他的建议。披萨店就要开张了。孙达的梦也快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