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旅行】壮丽山河:西藏旅行观察与思绪 (二)

让我们跟随作家沈睿继续西藏之旅。看上一篇,戳这里

三、 河、山、壮、丽

我们在拉萨方圆五百公里内旅行——东到林芝,距拉萨近五百公里,西到日喀则,三百多公里,南到羊卓雍措,北到纳木措湖,措,就是湖,两个湖其实距拉萨都不太远。西藏当然要大得多,整个藏区(包括青海与云南部分)与西欧面积差不多大,我们的这次旅行,仅仅是藏区一隅而已。旅行日程因为是旅行社安排的,以自然景点为主,而在拉萨市,很遗憾,我们只有一天的行程,除了去了布达拉宫及大昭寺之外,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来得及看。

第二天我们沿着国道318一直向东,到达林芝,路上过米拉山口,米拉山口高5013.25米,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以东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植被茂盛。米拉山让我想起在美国科罗拉多的落基山国家公园,当然美国的国家公园的厕所没有那么多的臭味,也不收费。

1(72)

我们一路都在川藏公路即国道318颠簸,我坐在大巴车的最后一排,幸福地看着我们的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簸。这条公路据说是西藏修建的第一条公路,也叫川藏公路,导游说修建这条路的时候,一公里公路牺牲一个修路的战士——那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修路,他们采用的是人海战术,以生命做代价修路,这是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方式。我们享受着这极度颠簸的公路,想象那牺牲的战士们——他们的母亲会怎样伤心,会怎样哭喊?任何不以人的生命为第一的政治,一定是非人道的。我们对非人道如此熟悉到麻木对地步,牺牲一个战士或一千个战士算什么呢?士兵以及我们每个人在时代的驽动中,只是毫不重要的一个数目而已。

公路沿着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在河道旁蜿蜒,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水流滚滚,眼睛所到之处都是大山、很大的山,高山;激流的河,奔腾的河,汹涌的河水,我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见到过的,这里的高山让我想起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但河流却非常独特,如此湍急的大河,让人震撼,罕见。西藏高山深谷的独特,造就大自然的独特。

林芝(Nyingchi)——天晓得是什么人翻译的藏文,这个最初的翻译者是个N和L不分的人,把宁迟翻译成林芝,我在街上看藏文牌子,叹气,又气得想笑。好在林芝是藏南地区,树林倒是也多,林就林吧。

我们游玩的第一站是南伊沟——据说这里与印度交界,是当年中印战争的战场。湿漉漉的南伊沟,潮湿,树林茂盛,感觉就是到了美国的俄勒冈州,民俗显得都是故做的,有种伪的味道,无非是服装展览,对深层文化毫无感觉,属伪民俗系列,我看一眼,实在无意义,那么多民族,我也记不住他们的民族服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或一个群体,或一个文化社会,怎么能只由服装定义呢?

200719120014245210

下午去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拐弯的瀑布,水流滚滚,激荡人心,景色相当壮观,当然,比起美国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景色则逊色多了;从峡谷的角度看,也无法跟世界七个奇迹之一的美国的大峡谷比,但就西藏来说,这壮观的大自然,得天独厚,雄伟壮丽。毕竟,这是雅鲁藏布江的大峡谷,远处的雪山,近处的森林,西藏的大自然的壮美,在我们的地球上是一流的。

汽车在公路上,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在这七月流火的季节,看到雪山就让我们激动。在一个叫“直白村”的小地方看南迦巴瓦峰(7787米),因为天阴,什么也没看到,但是想到可以看到世界最高峰之一,想到峡谷底部的村庄面对世界的屋脊,真有今夕不知何夕的感觉。

傍晚在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汇合处泛舟,吃鱼,结束一天行程,我们都感叹旅行公司安排得不错,有张有弛,开船的藏族姑娘和小伙子都很热情,他们希望我们玩得好,大家下船照相,照相成为旅行的根本目的——“我到此照过相”——我们并没有心绪欣赏美景,我们只有心绪照相,当然,也许照片也是记忆,而记忆才是人生的财富,想到此,我对骚首弄姿的照相多了几分理解和宽容。

在林芝住了两晚,其实游山玩水只有一天。傍晚在林芝街上散散步,一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城市,一个汉族人已经占领了的城市,到处都是巨大的汉字标牌,包括洗脚洗浴与按摩——这种直接的快感服务让我不习惯,就如同我到现在也不能习惯看到中国到处都是性商店——成人店无处不在,跟国外完全相反。中国对性快乐的概念如此自然,但现实又是如此禁锢,处处矛盾。

在一个小店看见一条头巾,问价,价也没还,就买了,一条天蓝色的牦牛毛围巾,非常乡土气,非常异域风格——这是我来到西藏见到的最“异域”的东西。

418430_0

从林芝返回拉萨的路上我们又参观了另一个瀑布——卡定天佛瀑布,这个瀑布好像是从天而降,水流巨大,但导游用庸俗佛教故事阐释瀑布,让我不可忍受,于是脱队而自行浏览,感受水流和瀑布的激情力量。一路上庸俗佛教故事污染了旅程,这些导游的浅尝辄止,对佛教哲学的庸俗化解说,让我对国人是否有精神追求感到怀疑,也许,人类中有些民族就是物质民族,比如中国人,他们就是物质第一,发财致富,就是理解佛教,也是王母娘娘送钱来?

这头三天的行程是西藏南部大自然的入门。有些地方已经设计了比如鲁朗林海,我们没有去,导游说道路阻断了,其实他的目的是让我们自费去南伊沟。鲁朗林海是国家五星级景色,南伊沟不入档次,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偷换了旅行地点。但想到旅行费用的便宜,导游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万岁。

南藏山雄水激,江山壮美,但对我来说,我还没有被撞击,这些大自然的美让我赞美,但仅仅赞美而已,我没有被撞击,我到过也见过更美的地方。一路看到沿江的高速公路建设,我才明白原来这些公路不是一段一段建设,而是同时开工,想到几年后高速公路建成,这里将与中国内地更密切地相连,西藏的神秘最终将消失,怅然。

四、《黑暗笼罩西藏》

image-book

交通阻塞,坐着车上等交通疏通,我忍不住在车上继续阅读《黑暗笼罩西藏》。书的故事越来越神奇了。一个外国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化妆成西藏人,一个人在这个广袤的天地里寻找奇遇,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比如美丽的西藏女子,机灵的西藏青年,聪颖的贵族知识分子,现在他来到一个神秘的地下城堡,里面住着西藏秘密的宗教团体,故事离奇,我被勾住了,是真的吗?他会遇到什么呢?

为准备来西藏,我在家看过美国CIA于1942年拍摄的西藏纪录片,非常让人震惊的纪录片,也看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近年拍摄的西藏旅行纪录片,也找了七八本书来读,这些书包括学者的,也包括旅行记。

我喜欢看旅行游记,从这些作者的经验里,我总是看到和学到很多东西。我不能理解去旅行去不看关于要去的地区文化或旅行书的人,不做功课,怎么能去旅行呢?在多年的旅行里,我总是在回到旅馆后,躺在床上看旅行书,从别人的经验里看这个我要访问的世界。

《黑暗笼罩西藏》(Darkens Over Tibet),作者西奥多~伊利昂(Theodor Illion),德国人,自称1932年和1936年两次孤身来西藏,第一本书《在秘密的西藏》记述他第一次去西藏,这本书给他带来很大荣誉,据说后来纳粹德国派考察团去西藏就是受他的书的启发。我手里的书是他的第二本,记述他第二次到西藏去的故事。书已经发表了八十多年,不停地再版,可见英语读者对西藏的兴趣。

328840

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书中有作者的照片,一个西方白人,蓝眼睛,戴眼镜,知识分子模样,文诌诌的,署名:西奥多~伊利昂,我回到饭店后试图在网上查他的信息,可惜,饭店的网络基本不能用,不是中国网络更连接不上。记得不久前一个中国老师问我:“沈老师,国外的网络真的什么都可以上吗?”我点头。他不解:“美国真的没有网络火墙?”我微笑,摇头。在那一霎那,看着这位年轻人单纯的面庞,我对网络防火墙的怒火在心底燃烧,世界上只有脆弱、专制毫无自信的国家才会在网络时代限制网络自由。

西藏的网络十分有限,基本是什么都查不到,说通也通,但所有的信息都过滤了。我们所在的饭店网络更是虚设,我不得不到对面的一个脏兮兮的小饭馆用他们的WI-FI,有意思的是,这个小饭馆的网络真不错,居然很快,我甚至惊讶,因为我习惯了中国网络的牛车速度。我只查到美国一个网络书店的一篇书评,书评认为《黑暗笼罩西藏》是小说,但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我对此点头,引人入胜是真的,到底是小说还是纪实,我不敢说。

tumblr_n1f9raIuQo1sry590o1_500

全书共五章,第一章“被西藏土匪追赶”,第二章“魔鬼降临”,第三章“玄秘社团让人着迷的成员”,第四章“创始者的地下城市”,第五章“逃离”。通过这五章的题目,可略知这本书的梗概。本书的离奇在于作者的经历——每一章的故事都非常离奇,增加了西藏的神秘感。我怀疑作者的目的就是贩卖西藏的离奇与神秘,无论是对上个世纪的西方读者,还是对今天对西方人来说,西藏都是神秘与离奇的地方。

“被西藏土匪追赶”,第一章描述“我”与三十年代横行的西藏土匪的相遇。那时劫匪横行,劫匪们跑着马帮,抢劫路上的商人和行人。作者称自己用一种颜料把皮肤涂成黑红,化妆成西藏人,他穿着藏袍,遇到西藏本地人则装聋作哑,他似乎能说基本的藏语,能跟当地人交流。这本书不时地提到他的第一本书《在秘密的西藏》,所以我只能猜想他上一本书写了什么。这本书没有直接描述他来的目的, 他的第二次旅行的目的似乎是寻访故人, 他上次(1932年)来西藏所交的在寺庙里修行的朋友——《在秘密的西藏》那本书里描述的人们;同时深入西藏腹地,继续描述他的探险。

第一章以戏剧性的方式介绍了西藏的一个政治势力——劫匪。他孤身一人,带着青稞干粮、水壶、帐篷,在西藏高原上赶路,结果与劫匪相遇,之后,因救一个身陷沼泽地的劫匪,被放走了,结果劫匪之中的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十六七岁的藏人小伙子,对他感到好奇,竟然秘密地跟着他。发现小伙子之后,他决定收留这个小伙子,一起做伴在西藏旅行,这个小伙子的名字叫Ke Shu Kha Ru。

因为要与这个小伙子朝夕相处,他要找机会向小伙子表明他是一个白人,他来自西方。藏族小伙子其实早就发现他的不同,知道他不是藏人,但西方仍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概念,那时西藏禁止外国人在西藏自由旅行。他们谈论西方,小伙子问他很多问题,他揭示了自己的西方人的身份,他回答这个小伙子,同时传播他的基督教哲学和神学思想。

3290853

这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小伙子问:“你为什么不害怕?我看到你站在沼泽地的干地上,看着劫匪过来威胁你,你安静地观察他们。”

“害怕并不能让事情变好。我们必须迎接生活中到来的一切。激发危险很愚蠢, 但危险到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能冷静地面对。”

“我看你站在那里,很敬佩你。当一个劫匪在沼泽地陷得越来越深,你给他扔过去绳子,救了他的命,我非常惊讶。”

“我救了他,因为相信他有灵魂。”

“那是什么?”

“灵魂是我们身上最好的那部分,是我们真正的自我,有灵魂的人对善有反应。如果你救了一个袭击你的人的命,这个人正好有灵魂,他就不会再袭击你,他的灵魂会不让他袭击救他的人。”

“所有的人都会被无边的爱和善而感动吗?”

“不一定,不是每个人都有灵魂的。只有有灵魂的人才会被感动,而世界上大多数人是有灵魂的。”......

这样的富于神学和哲学的对话有很多,作者试图用基督教的理论“启蒙”这位藏人小伙子。小伙子聪明,好学,爱思考,他们在一起呆了两个多星期,他们讨论西方的现代化,比如汽车,作者试图想小伙子讲述汽车是“吃火苗”的一种机器。小伙子问这种机器是否走得很快,作者答,比马拉的车要快十五倍。小伙子问:“为什么白人要比我们快十五倍,为什么?”书中这样写到:“我犹豫不决地答:因为白人希望幸福。他们走得越快,楼盖得越高,他们以为就会越幸福。”“他们真的比我们西藏人幸福吗?”小伙子进一步问。“不,他们并不比西藏人幸福。”作者感到十分羞愧地回答。

一天狂风大作,冰雹雨雪,他们搭了帐篷,在寒冷中等待这突发冰雪的结束,几天之后小伙子出去却再也没有回来,作者在附近寻找,把唯一的灯在夜里点亮,期待小伙子回来,但小伙子再也没有回来。作者猜测是突发的雪崩埋葬了这位年轻的藏人,而作者曾经想象有一天带他到西方去,几个点灯的夜晚过去,小伙子再也没有回来,作者熄灭了灯,黑暗笼罩着这广袤的大地,一个人的出现与消失跟“无”一样永恒。

3096721

第二章《魔鬼降临》一方面描述西藏夏天的宗教文化活动,另一方面介绍了一位西藏年轻的女性。正是夏天,寺庙里有各种活动,从各地赶来朝拜的藏人,参加这些宗教和文化活动。这章详细地描写了一个“sungmi——据说魔鬼可以降临他身上的人的活动。这个人怎样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魔鬼,魔鬼怎样附体,然后是驱魔的过程。僧人们戴着面具跳舞,跳驱魔舞,他们群魔乱舞,跳着跳着,魔鬼降临,做各种动作表示他们已经被魔鬼攫取,然后他们开始驱鬼驱魔。作者认为这个魔鬼能附体的人似乎有双重人格,可以同一个人有不同的面孔。

观看的人们一层又一层地围住舞者,由僧人组成的“警察”拿着大棒子维持秩序,不停地大棒挥舞,暴打围观拥挤而秩序混乱的众人。作者混在围观的众人里,偶然遇到一个漂亮的藏人姑娘,这位藏人姑娘是一个贵族女孩,跟着母亲带着仆人和奴隶来玩,因为这个节日的节庆要持续很多天。藏人姑娘名字叫多玛(Dolma), 因为人多又挤,与母亲走散了,他们简短的交谈之后,他们约好再见。这位藏人女孩跟作者几次见面,作者对多玛的聪明才智甚为惊讶,这位十八九岁的姑娘去过印度,跟随着她的老师,她跟西方人也有过接触,他们谈论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生命的意义,他们也一起看藏人的戏剧表演,并交换对表演的看法。在认识几天之后,Dolma给作者写了一封介绍信,介绍他去见自己的导师。

第三章描述作者去见藏人知识分子那布(Narbu)和在他家的几天生活。那布是Dolma的导师,显然过着贵族的生活,家很大,也有很多摆设,也有相当多的仆人。书中详细描述了西藏贵族家中的物品与摆设。那布五十多岁,旅行过很多国家,去过中国,印度,日本等,可以说很出色的英文。在那布家中,他们有很深对宗教与生命关系对讨论。在那布家几天之后,作者带着那布写的介绍信,到那布相信的宗教大本营去访问他们的神秘的宗教团体。

这章描述的藏人知识分子的生活的细节让我惊讶而不可思议,真的吗?在三十年代,西藏有如此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知识生活水平相当发达,虽然是在遥远的高原,这位藏人知识分子的书架里摆着的书却标志着他的全球意识,同时,这位藏人知识分子又坚定地信仰一种新的宗教,这个宗教的大本营在“神秘山谷”中。作者决定到“神秘山谷”去,亲眼亲身去认识那布推崇的宗教。

606331

第四章是对西藏的一个神秘的宗教组织的描述,这是让我非常震惊的一章。作者为这个组织的建筑还画了插图,描绘这个组织居所的外观,这就是那布所推崇的“神秘山谷”。神秘山谷在那布的描述里是一个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人都只过精神生活的完美的社会,那布对“神秘山谷”极度向往,但作者的经历似乎与那布所说的正好相反。

作者在神秘山谷里经历的事情,于我,似乎是一场相似的梦境或我曾经阅读过的书籍或已经看过上百遍的电影,我一边读一边感到如此熟悉。作者十分详细地描述这个宗教组织,以及这个组织组成的社会。

首先这是一个等级森严但口头却完全平等的社会,人们热爱和崇拜他们的领袖,领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每个人都有具体的位置与工作,比如洗衣工人就是洗衣服,厨房的工人就是做饭等等,作者惊讶地发现这个社会组织得非常完美,但每个人都脸上都呆板而根本没有表情,他们好像是工蚁一样,他们没有思想,思想留给一个特殊的阶层,那是一个秘密的特殊阶层,不过就是思想,也是统一的思想,也是领袖的思想。

其次,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也就是英明领袖是一个神秘人物,他通常不在这个神秘山谷里,他超出常人之外,他有绝对的权力。“我”在这个社会里的经历如同噩梦,最后通过重重管卡,换了不少衣服之后,“我”终于见到了这个人人崇拜的领袖。见面之后,作者意识到这个提倡崇拜平等,博爱的宗教,其实领袖是个真正的恶魔。恶魔也明白这个西方人看出了他的本质,他决定杀掉这个西方人。作者感到“黑暗笼罩西藏”——这个黑暗几乎无法逃出,他连夜逃跑,摔在悬崖上,摔断了骨头,最后他靠爬,每天爬一点路,获救。

s-l200

黑暗笼罩西藏——这题目简直就是预言,这章读起来惊心动魄,我不相信西藏真有这样一个地方,但我也不感确定,这本书毕竟出版于八十年前,我想,如果西藏有这样一个地下结构,那这个结构会不会还存在呢?可是,我怎么也不相信西藏会有这个地下城市,但地上的城市呢?

这本书似乎是一个寓言,一本讨论哲学与宗教的寓言,我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而宁愿相信这是一本小说。回到美国之后,我在网上搜索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以及他的其它著作的信息,没有想到这本出版了八十年的书,至今在西方还有很多读者,本书不停地再版,至今还有一定的影响。(未完待续)

Lhasa, Expedition beim Empfang tibetischer Würdenträger

Lhasa, Expedition beim Empfang tibetischer Würdenträger

据说纳粹德国对西藏的考察就是受这本书的影响。

Illion Darkness Over Tibet bl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沈睿

沈睿,亚特兰大某大学教授,出版中文作品有《假装浪漫》,《一个女人看女人》,《荒原上的芭蕾》》,《想象更好的世界》等。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