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为什么亚裔男性虽然在北美各个族裔中,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都位居第一,却一直被主流文化认为,缺乏男性魅力和男子汉气概?外滩教育特约撰稿人方也博士指出,这种刻板印象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文化和种族歧视,但亚裔群体保守、功利的精英价值观强化了这种歧视。亚裔男性面临着重新定义男子气概的挑战,而我们的教育也需要重新思考。


在北美,亚裔的教育程度和家庭平均收入均居各个族裔之首,被称为模范少数民族,俨然是实现“美国梦”的最佳典范。

不过,模范少数民族的光芒掩盖不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真相:长期以来,亚裔男性被主流文化剥夺了男性特征,被阉割(Emasculating)和定型为女性化的弱者。

按照著名华裔作家Frank Chin的说法:亚裔男性在北美是唯一完全没有男子气概(masculinity)的族群。

北美人眼中的亚裔男性是怎样的?

体型单薄,性格胆小懦弱,只懂技术的书呆子,

沉默寡言,没有幽默感,

不会社交,没有个性,没有创意,

不敢冒险,不适合当领导,没有男性的吸引力

……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无论是国人眼中风光无限的学霸男,还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高富帅,抑或是教授医生律师工程师还是普通职员,只要是亚裔男性,就会被套在这样一个刻板印象中。

“缺乏男子气概”就像一道魔咒盘旋在亚裔男性的头上,渗透到他们生活中的每一天,影响着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无论在学校、职场和婚姻市场,亚裔男性都处于鄙视链的最低端。

为什么只有亚裔男性遭受这种隐形的歧视和心理迫害?奉行精英教育的亚裔男性为何没能获得“美国式”成功?该如何拯救亚裔男性的男子气概呢?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被北美主流文化阉割的亚裔男性

关于男子气概,不同的文化和族裔应该有着不同的解释。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主体的美国社会,霸权男子气概(Hegemonic Masculinity)最受推崇。

霸权男子气概表现为:体格高大强壮,性格外向自信,擅长社交,极具领导力和男性魅力。

它也充分体现在好莱坞大片、啤酒和古龙香水广告中;在体育比赛中的叱咤风云,在商业谈判中的强势、睿智和果断,社交场合的幽默善谈、深受女人喜欢……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好莱坞往事》

主流媒体一直在传达这样一种信息:

· 白人男性是霸权男子气概的典型代表;

· 缺乏阳刚之气的亚裔男性,是最没有男子气概、最女性化的族群。

亚裔男性长期被媒体、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忽视。

好莱坞作品中几乎看不到有魅力的亚裔男性角色,偶尔的几个角色,要么是书呆子,要么是瘦小可笑、任人嘲弄的喜剧角色。主流媒体还时不时地会嘲笑亚裔男性,比如不擅长体育,不受女性欢迎……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电视剧“破产姐妹”中韩国老板

李韩 身高约1.55m

根据2015年《亚裔美国男性研究》

89%的亚裔男性认为,他们没有受到社会的关注,

78%的亚裔男性认为,他们一直被媒体描绘成女性化的男人。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被主流文化阉割的亚裔男性的人生很艰难,自中学时代开始,亚裔男生便会感受到霸权男子气概的压力。

在北美校园的Jock vs Nerd的鄙视链中,擅长体育的Jock才是校园的风云人物,只知道学习的Nerd亚裔男孩处在鄙视链条的最低端,常常会被嘲讽或欺负。

从这份来自2015年《亚裔美国男性研究》的统计,可以看到将近20%的亚裔男孩在学校遭受欺凌。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青春残酷,动物凶猛,青少年每时每刻都想融入群体之中,这对亚裔男孩子的心理伤害有多大。

而且移民家庭的孩子普遍跟父母无法深度沟通,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心中经历着怎样的无奈、痛苦和挣扎。

北美的华裔男孩被戏称为“小中男”,里面掺杂着很多的苦涩,无奈和自嘲。

很多华裔家感叹“小中男”人生的不易,因为缺乏男子气概,不仅考藤校比”小中女”难;找对象也难,”小中女”有一半嫁给了别的族裔。

常春藤大学一贯偏向录取男生,耶鲁大学男生录取比例连续14年超过女生,布朗大学2018年男女生录取比例分别为10%和8%。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但是亚裔男生的遭遇则有很大不同,亚裔藤校录取率最低,且亚裔女生的录取率又大大高于亚裔男生。根据北美一些华裔家长论坛统计,华裔男女生的藤校录取比例在1:21:2.5之间。

婚恋市场对亚裔男性更为残酷

虽说亚裔男性教育程度和收入最高,但是,在北美众多族裔男性的竞争中,体格相对瘦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亚裔男生不免黯然失色,再加上长期以来被主流文化阉割了男性气质,使得亚裔男性在婚恋市场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最受欢迎的交友网站 OkCupid 2009年和2014年数据发现,所有种族的男人(白种人、黑人、拉丁人和亚洲人)中,白人最受欢迎,亚洲男性是最不受欢迎的。

从下图可以看出,

60%的亚裔青少年从来没有约会过,

近40%的亚裔青年没有约会对象,

这是所有族裔中比例最高的。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资料来自Asian American Men in Romantic Dating Markets

美国职场有一种说法:如果你是男性,身高六英尺,同时又是白人,你拥有了在美国成功的三个因素。

主流社会往往一看到一副亚洲脸孔,马上就会联想到不会社交、不敢冒险、不够大胆,不具备霸权男子气概的领导气质。

霸权男子气概困扰着亚裔男性的整个人生中,他们的自信和骄傲就是这样一点点地被摧毁。

他们没有获得应有的尊严和社会地位,他们是一群被边缘化、另类化的族群。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亚裔男性要不要“白化”(whiting)?

亚裔男性被女性化跟美国漫长的种族歧视历史有关,亚裔男性被称为黄色危险(Yellow Perror),一直受到白人的敌意和抵制。

历史上亚裔男性被迫只能从事洗衣、做饭等妇女的工作,给人留下了柔弱的印象。再加上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对亚裔的权利进行限制,导致亚裔男性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形成了软弱无能、缺乏男性气概的刻板印象。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亚裔男性是不是应该彻底向白人看齐?是不是拥有霸权男子气概才能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亚裔美国人与男子气概:对话》中几位作家对此展开过讨论,他们认为霸权男子气概不应该是衡量男子气概的唯一标准,北美社会需要创建一个更开放的男子气概的概念,要能容纳不同族裔的文化差异。

他们认为,优秀男性的标准本来就是很多样化的,美国白人可以为自己大胆、外向和善于表达而感到自豪,亚洲男性的男子气概更多地体现在坚韧、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与霸权男子气概的咄咄逼人和强势不同,亚裔男性的男子气概更多地体现在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讲述、不要轻易打断他人的谈话等。

针对有些亚裔男性拒绝承认自己的亚裔身份,试图变得完全像白人一样来获得主流社会的承认。

Hamamoto的研究认为,亚裔男性的“白化”反而助长“白人至上主义情结”,更加深了亚裔男性的不受欢迎的刻板印象。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更多的研究表明,亚裔男性只有坚持亚裔的文化和身份,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从而抵抗种族歧视对心理的伤害。

但同时,亚裔男性也要承认自己文化上的不足,虚心向主流文化学习,重新定义亚裔男性的男子气概。

《亚裔美国人与男子气概:对话》指出,亚裔美国人没有独特的男子气概,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独特的文化或声音

令人欣喜的是,近十年来亚裔二代开始崛起,他们主张自己的权利,不再做沉默的人。

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和霸权男子气概竞争,以挑战主流社会的偏见,展现亚裔男性的新形象。

2015年《The Economist》上一篇题为《The model minority is losing patience》的文章认为,亚裔二代乃至三代,正在失去第一代移民的忍耐力,不想继续做“温顺听话”的模范少数民族,他们不屈服于社会的歧视和偏见,并采取行动来挑战现有的规则。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2000年至2018年中期亚洲年轻选民投票率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资料显示,从2018年开始,亚裔美国青年一改以往不关心政治的形象,投票率第一次超过了白人和黑人选民。

在2014年和2018年的中期选举中,年龄在18-29岁之间的亚裔美国人的投票率增加了19%,而白人为17%,黑人为11%。

虽然哈佛大学招生歧视案以哈佛的胜诉而告终,但这是亚裔联合起来抵抗种族歧视迈出的重要一步

首位进入NBA的亚裔球员林书豪,多次在媒体上谈到亚裔男性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让北美社会更多地听到了亚裔男性的声音。

亚裔美国总统候选人杨安泽(Andrew Yang)的出现,第一次向主流社会展示了亚裔男性的卓越政治才能,是亚裔在美国社会参政的里程碑。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亚裔美国总统候选人  杨安泽

不管最后的竞选结果如何,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仅有利于消除社会对亚裔男性的刻板印象,也能激发亚裔的巨大的参政热情。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摒弃功利和保守的亚裔精英教育观

亚裔男性挑战社会刻板印象的行动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彻底改变亚裔男性被歧视的现状,亚裔需要改变保守和功利的精英教育模式。

北美学者的研究表明,文化偏见和种族歧视是亚裔男性被女性化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歧视持续至今,则和功利、保守的亚裔精英教育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亚裔男性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业优秀和找到稳定收入的好工作上了,虽然最终过上了中产阶级的日子,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了社会化和男性性格特征,强化了亚裔男性女性化的刻板印象。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Jennifer Lee 认为,亚裔精英教育观过于狭隘和短视,将学业优秀和考上名牌大学视为“成功”,将医生、律师、工程师等工作视为人生目标。这种教育模式是不成功的,既没有让亚裔进入精英阶层,也没有让亚裔免受歧视。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韩裔作家Wesley Yang在纽约时报发表的著名的《纸老虎》一文中,痛批亚裔精英教育观:孝道等级,谦逊隐忍,尊重权威,只看重学习成绩,常春藤名校情结……他认为亚裔精英教育培养了奴性的中产阶级。

北美更多的研究表明:功利和保守的亚裔精英教育产生了大量勤奋努力、学业优秀、精通技术、温良谦恭让的模范少数民族。

但是,模范少数民族是一面双刃剑,在承认亚裔在教育和收入方面成功的同时,还意味着亚裔男性温顺听话、具有脆弱和软弱等女性化特点。

这其实是对亚裔男性的一种歧视和伤害,和历史上打压亚裔男性的政策一样,是北美主流文化进一步阉割亚裔男性的手段。

 首先,轻视体育让亚裔男孩从小都没有进入男人的世界 

霸权男子气概是由北美的体育文化产生并且不断强化形成的。

和黑人以体育打入北美社会不同,亚裔是以教育方式打入北美社会的,亚裔男性在体育上的缺失进一步加深了亚裔男性女性化的刻板印象。

对白人男孩来说,体育是男孩的运动,不仅可以展示男子气概,也是获得同伴认可的重要方式。男孩子通过体育进入男人的世界,学习如何成长为男人,学会男人之间的相处。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亚裔父母将学业优秀视为人生成功的唯一途径,除非是考名校的需要,体育普遍被认为浪费时间。

整天埋在书堆里的亚裔男孩,从小都没有在男人的世界里成长,也没有学会各种社交规范和礼仪

对成年后的白人男性来说,体育仍然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家人亲朋好友团聚休闲,还是同事商务伙伴联络感情,体育都是最主要的方式。

曾经参观过一个白人律师朋友家的地下室,被酷爱体育的他布置得像一个迷你体育馆,四面墙上是四个硕大的水晶大屏幕,一流的音响设施,墙上挂满了拍卖来的体育明星的衣服、球具等等,中间吧台摆满了各种酒具。和朋友边喝酒边享受各种球赛,是这位朋友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有个白人朋友告诉我,她的丈夫作为家族企业的CEO是非常繁忙的,但这不影响他作为顶级球迷的生活。

他们家常年在体育馆有一个包厢,她的丈夫下班后直接就去体育馆看球赛,有时候会邀请商业合作伙伴一起看,有时候是孩子和家人一起看比赛。真正做到了看球赛、商务应酬以及家人团聚的完美结合。

北美男人的世界是以体育为中心的,这对从小没有经过体育锤炼的亚裔男性来说,会显得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社交场合,亚裔男性无法自如舒适、侃侃而谈,给人一种疏离感,被看作是沉默寡言,不会社交的人。

 其次,标准化培养模式抑制了亚裔男孩的个性、创造力、冒险精神 

亚裔男性的工作领域集中科技领域,在其他很多领域尤其是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体育、政治和商业领域,很少有亚裔男性的身影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亚裔男性擅长领域

如上图所示,2015年《亚裔美国男性研究》发现, 75%的亚裔男性被认为是擅长数学,科学和计算机

亚裔男性没能向北美社会展现多姿多彩的优秀人才,追求的是收入稳定的比较有保障的工作,而且从事的都是职位较低的技术工种。

在北美主流文化看来,亚裔男性不仅没有个性,缺乏主见,而且未能彰显创造力、爱冒险等男子气概。

亚裔男性的工作领域为何如此单一?

因为亚裔男性是通过标准化模式打造出来的,在学业优秀-名校-好工作的统一培养模式下,亚裔男孩从小被剥夺了追求梦想的权利,男孩子的个性和天性也被抑制了。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一位常春藤招生官在纽约时报撰文表示:他惊讶于亚裔孩子背景惊人的一致,都是学习成绩优秀,都擅长小提琴和钢琴,数学或科学获奖。

他看不到亚裔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激情和创造力,只感觉到一个个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机器人。

功利和保守的教育观具有致命的危害,首先,会摧毁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使得孩子无法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和兴趣,也无法拥有发自内心的激情和动力,更不会迸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剥夺了孩子犯错的权利,没有机会尝试错误的人生,是无法培养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也就注定了平庸的人生。

 第三,父母的绝对权威扼杀了亚裔男孩的叛逆、勇敢和强势的天性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亚裔男性担任领导职位现状

左图来自2015年《亚裔美国男性研究》,

美国

61%的亚裔男性没有担任任何管理职能。

40%的亚裔男性领导至少一人以上,

但是,领导100人以上的只有1%

右图来自经济学家网站,在Google等五所公司中,亚裔是各个族裔中提拔到高管层的比例最低的。

缺乏男子气概,是亚裔男性遭遇职场天花板的主要原因。

按照北美的职场文化,领导人应该具有强势、外向、果断、敢于冒险等霸权男子气概的特征。

相比之下亚裔男性胆怯软弱,循规蹈矩,不愿承担风险,不敢挑战权威,因而不适合担任高层领导。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亚裔男性通常不喜欢在公司会议上发言,因为怕说错话或者说的话没人重视。

而公司领导和同事就会认为:

是不是你不理解我们说的话?

是不是觉得我们说的话很傻?

是不是你对公司的事情根本就是漠不关心?

你是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

亚裔男性尤其不喜欢质疑公司领导人,或者对管理层的决策提出建设性批评,因为怕自己的观点让人不高兴。

但是,在公司管理层看来,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想法,才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循规蹈矩说明亚裔男性只适合做事,不擅长创造性思维,不具有承担风险和远见的能力,不适合当领导。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亚裔男性为什么如此谨小慎微,温顺听话?

因为亚裔男孩是在父母的绝对权威中成长起来的,从小就被教导要安静听话,要顺服权威;要低调隐忍,多干活少说话,因为“枪打出头鸟”。

Rachel U. Chung的研究显示,和其他族裔相比,亚裔父母在孩子的学业、职业和个人事物上决策上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尤其是对男孩子的控制更严,因为男孩应该比女孩强的文化传统,亚裔父母往往对男孩用力过猛。

在高控制和高压力的教养模式下,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亚裔男孩要么叛逆不听话,但更多的亚裔男孩被驯服成为听话的小绵羊,他们天性中的叛逆、敢冒险、好竞争、强势被一一摧毁,他们最终成为一个顺应这个世界,而不是挑战这个世界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亚裔精英教育产生了大量的温顺听话的模范少数民族,却没有产生大胆、创新、敢于冒险的精英型人物;没有产生敢于叫板主流社会、挑战歧视、改变刻板印象,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领袖型人物

要想拯救亚裔男性的男子气概,让亚裔男性活出应有的骄傲和自信,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改变功利和保守的观念,回归精英教育的本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Jennifer Lee 认为,亚裔社会责任感比较弱,美国的亚裔比白人和黑人更不可能从事公益活动,而这恰恰是体现领导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亚裔未能跻身精英阶层的主要原因。

她指出,2016年只有59%的亚裔美国人做出慈善捐款,而白人为68%,黑人为65%。只有17.9%的亚裔美国人参与志愿服务,而白人占26.4%,黑人占19.3%。

真正的精英不是为了追求一份收入稳定的好工作,而是有更广阔的梦想和追求,是心怀天下、勇于奉献、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领导者。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美国亚裔男性,靠现有的精英教育能走出困境吗?

当越来越多的亚裔男性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产生影响的精英领袖,社会对亚裔男性偏见也就能彻底扭转了。

北美的亚裔男性因缺乏男子气概而没有取得社会成功,亚裔精英教育模式的失败是主要原因之一。

国内教育理念有着与亚裔精英教育模式一脉相承的功利和保守,国内精英男性能否在全球化的男性竞争中胜出呢?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资料:
1. Athena Wang,Feb.25,2000,Asian and White Boys’ Competing Discourses About Masculinity: Implications for Secondary Education,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 Yomee  Lee,Sep.2,2016,From Forever Foreigners to Model Minority: Asian American Men in Sports
3. Jennifer Young Yim,2009,“Being An Asian American Male Is Really Hard Actually”: Cultural Psychology Of Asian American Masculinitie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4. Rachel U. Chung,2015, Parental Expectations for Asian American Men Who Entered College Early: Influences on their Academic, Career, and Interpersonal Decision-Making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转自方也,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海外新闻小编

关注亚特兰大华人生活网,即时收取美国亚特兰大市华人相关的各类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生活资讯和实用信息。帮助你了解亚城华人社区的各种新闻、活动,提供一个与其他同城华人随时无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