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庚子年的家宴 与亚城厨艺高手朋友们共迎牛年

家宴 ,一半儿的人,满份儿的情

家宴,在2020 庚子年间几乎全免了。

对于那些爱跟朋友们相聚分享乐趣的人来说毫无疑问是第一大牺牲。从去年一月国内疫情开始,在美国的华人立刻都非常自觉的取消了各式聚会活动, 包括亚城华人每次新年的非常热闹的各省地区的同乡会,大型的家宴活动也都一一取消了。不少年前后从国内回来的人都自觉的自我隔离起来。

这一年里太多的难以忘怀的故事,有好多特殊的现象都是以往从不曾体会过的。我记得不久前2018年年底我还专门写了一段当时的感受,真舍不得那一年结束呢。可是这一次大有不同,不论朋友们是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都迫不及待的盼着这一年赶紧过去,十二月还没到圣诞节呢,不少朋友就开始发告别2020的消息。

我也不例外,离庚子年结束还差几个礼拜,我就开始想把家了装饰起来搞一点儿有新年的色彩装饰。做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庚子年真正结束的日子是牛年到来的那一天。

Processed with Focos

朋友聚会在疫情期间极其的谨慎。尽管几次疫情似乎快到尾声了,疫苗也开始了,但又意外的起了新的风声,南非新变种病毒,英国疫情加剧,乔州加上前后竞选的风暴,也都不安宁。 好不容易感觉十月时松弛了一点儿的警惕又加强了。

20年二月有几位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大家开玩笑说现在一起吃饭的都是生死朋友。其实真是,谁能知道呢?这一年里我们都不知道自我隔离了多少回,其实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周围的人负责。

盼来盼去疫情还是不见转向,我们搬进新家已经三个月了。趁着王老师和雪梅那天都休息,我们还是决定在我的新厨房聚一下,大家好久没见面聊,同时也想互相分享一下我们一年里又都在玩的新东西。 在春节前,有一点儿新春的动力。在大家都肯定自己是无阳的情况下,也来为迎接牛年做一点儿准备。

庚子年过的真不容易,但是有一个非常令人欣慰的感触,在生活受到种种不自然的限制,当现实逼迫我们改变平时自然交往的常态时,当一切期待似乎都必须暂停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和体会到的就是内心美好的情感,朋友间的温馨,关怀和友谊。

好朋友虽然一年中很少见面,见面也是隔着窗户,桌子或者隔着很远戴着口罩说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品尝到彼此的佳作。这一年了,大家时不常的互相送好吃的还真都是常事儿呢,送的东西不是放在门口,就是挂在信箱上。不能一起聊天,一小瓶的山核桃都能温暖好多天。还有好多朋友就是把烤好的点心, 炸好的辣酱放在家门口,小小的心意总是那么温暖异常。

面食和舒静

舒静跟我一样都是生长在具有南北文化的家庭里。她懂上海话和上海风情,同时对老北京旗人的习惯和故事也知道的不少。我见过好多人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人,但家里多在五六十年代之后搬进入北京的。他们对北京传统,以及五六十年前的风俗,甚至一些流行小吃的名字都一无所知。而舒静和我之间有一种无言的默契,说起来小时候北京的老事儿,传统的小吃,一切都那么津津有味儿。我们都一面考虑瘦身,但还是常干那种孩子般的相互诱惑,我做一个炸酱面,她做个韭菜盒子,但是只有我们彼此知道那是不是否达到了小时候吃的那味儿,一般人谁能完全理解这个呢?

我们俩人一起做面食的时候会有一种奇特的感觉,那节奏,那味儿,似乎带着我回到那回不去的家,沉浸在那早已消失了的胡同,看到那不再存在的自己家里的门牌,还有那一家人围着铁炉子等着焖面出锅时气氛里,真像老电影里的生活。

她对北京传统美食也有好多的了解,我还是时不常的会向她请教一些技巧,她总是无私的分享。她到底是技术出身人的思维,细节都特别的严谨。每琢磨出一个新处方,她会马上告诉我,同时也分享给朋友。总之这一年虽然隔离但也没耽误了我吃她做的馄炖,韭菜盒子,跟大饼。

这回我们起码有三个月没见面了,过节家人热闹之后,我们都自我隔离两个多礼拜,太期待她来家分享她的另一拿手节目-千层肉饼。

北方的一半儿 - 九宫格的肉饼

Processed with Focos

南方的一半 - 豆沙年糕

 

其实我们两人的相识很有意思,前阶段非常的缓慢,了解之后很快就变得两小无猜一般。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桌上一起参加了美中下一代的活动。至今也有好几年了,我们都一起在美中下一代基金会做义工,她负责长期资助项目。我记得她的名字,但对她本人并没有深刻的印象。不记得我们什么时候加了微信,好在她是一个天性不计较不在意的人。直到她从可口可乐公司退休的那一年,我们才正式的开始私交,一交往就发现我们有太多相近的地方。

我们两人都在美国的大牌公司打拼过, 都有各自特殊的业务技术。朋友中有这样的说法, 但凡是在美国大公司管过事儿的人,在思维方式上都很相近,彼此容易理解。这一点儿都不假。她是技术连贯性的严谨,我是创意性的蔓撒,逻辑和细节,正好我们互补彼此的空档。

点心高手雪梅 + 新神器

雪梅,是我在华人好朋友里认识最久的人之一。第一次见到她,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就促使着我要去了解更多的她。

那是2015 年我们初次参加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的募捐年会。 我们临时报名,除了董事潘玲以外我不认识任何人,不属于任何团队,没有像大家那样有集体包桌的·。正好雪梅所在的广西同乡会桌上有两个空位,老史跟我就被插在那里了。

那是我来美国二十多年,第一次参加华人社区的活动,那么多华人的活动让我大开眼界的。雪梅是最后一位来到桌上的,明显她刚从美食竞选的活动上下来。她抱着一盒广西鲜花粉做出的五色糯米饭团。我看那盒子里没有几块省的,她一边兴奋的在说美食竞赛的事儿,一边把仅有的几块儿拿出来分给老乡们吃。我们从来没见过面,跟桌上的人都搭不上话,她也不知道我们是谁,但她还是每样拿出来给我和老史品尝。我的直觉告诉我那是很特别的东西,就少少的尝了一点儿。当时会场噪音特别大,我隐约听到她在很激动的解释给朋友们这广西的特产。当时我就告诉老史,这位女士真的是一位特别慷慨善良的人, 一般人绝不会这样跟没见过面的生人搭腔还分享那么稀有的东西。

五色糯米团结下的缘

幸好有人记录下跟广西美女们相遇的那一天

我后来看了这五色糯米饭的介绍,才知道这是广西壮家人最自豪的美食,也是他们每年春天过节用来祭奠祖先招待贵客的必备美食。这些特别的花粉都是妈妈和广西老乡从国内背回来的,雪梅把它做成了五色糯米饭。那天这个特别的点心在募捐的美食比赛时得了奖。

 

那天参赛的美食还真不少-亚城真是不乏满是爱心的人士

第一次约雪梅

就因为初次会面特别的印象,我非常想多接触去了解雪梅。三个月后,我家里请中国朋友聚餐,我就设法去邀请了她。那还是我来美国的第一次全约中国朋友的聚会,来美国二十多年,还从来没有认识那么多中国人,来亚城两年,认识了好几位可以凑成一满桌了。我真的是很兴奋。

结果雪梅对那次聚会的印象特别深。她对我的西式装潢的中餐非常赞赏,她说我没有见过任何人家这样准备聚会的。她也对我做的手抓羊肉和羊肉臊子面夸赞不已。那是她第一次吃羊肉竟然是那么意想不到的好吃。

心有灵犀的人就是这样,偶然短短的会面和接触,让我们成了互相督促鼓励钻研美食的好伙伴。在我想学中国菜的时候,她向我推荐了一凡小屋,让我认识了王凡老师。当后来我在一凡教授意大利烹调系列课的时候,她一直在做我的助手。她做点心,我又去做她的助手。

雪梅是IT的高级工程师。她和女儿还是因为给美中下一代基金会初起的时候做募捐才开始学做点心的。 但是没想到这个做点心的爱好帮助了她和她麻省理工高材生的女儿在最忙,最辛苦的时候缓解了她们的压力。 给女儿做伴儿,妈妈就更努力。 她的点心越做越精美,2018年四月在我家午餐聚会的时候,她一下带了好几样令人惊艳的甜点,让我家一个本来很普通的午餐,变得那么蓬荜生辉,成了一顿小有名气的“精致女人下午茶”。

后来的几年,每次我家里有慈善募捐餐会活动的时候,雪梅都会特意送来美丽的甜品助威。

一年多以前,她向我介绍了小美机。虽然我是一个非常相信传统手法做事,而且做起饭来特别有耐心的人。 平时我家里厨房很少用机器。没想到我第一次用到小美机,竟然立刻被她彻底的迷倒!不仅是因为她带来方便,速度,而是因为她可以帮我做到想像不到的效果。

第一次教我用小美机

小美做出的豆浆超级的醇香细腻

我家特爱南瓜汤用小美做也非常容易

虽然我不是一个迟钝的人,但是在学新技术方面还是很慢,我真是人说的那种电器小白,

有些人的思维就是没有掌握电器之类的天赋。我用了几个月的小美,看到交流群里的人都在用来做真正的烹调了,可我还是停留在小美为我打下手的和面,切菜,打汁的阶段。看到别人有真用小美做我爱吃的,我又向Sandra 求助,让她来教我如何用小美烧大鱿鱼。

墨鱼大烤 -口味极佳

低温藏红花鲜贝

上海菜饭配墨鱼大烤

正好趁着这一天,雪梅不仅教了我一下用小美机做大烤墨鱼,慷慨的她又推荐了一个低温烹调的藏红花带子。我本来对低温烹调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看着雪梅做了这个带子感觉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手法。很感谢她来,也很高兴一天学两样自己不会的技术。

 

不断创新的王凡老师

跟王老师也都一年没有在一起了。每次见面大家都是隔着桌子说几句话而已。实在是太怀念以前每周日可以随时过去参加她的烹调课的日子。

新冠这一年,王老师的外卖生意太忙了。可是这繁忙似乎并没消减她的美食情怀,和她那天生对传统厨艺的敏感,让她还是有不断的有创新的动力。我虽然去她店里的次数少了很多,但是每次去都会看到有新产品。 每尝到一样新东西,我都从内心感到欣慰也感激身边的环境里有向她这样功底深厚还有更高目标的人。

我家里也一下增加了好几种可以常备的辣椒酱,炸面酱,XO酱。

馄炖加鱼香辣椒酱

她的辣椒酱里有凤尾小鱼干,说实话,我平时还是有点儿懒得做海鲜,但有时还真的馋一口鱼腥味儿。在家累的时候,煮一碗冻馄炖加些这个辣酱什么调料都不需要了,非常的完美!感谢她的辣酱让我在最忙的没有时间做饭的日子享受幸福了好多天。

疫情期间,我家里也是一下多了不少王老师开创的方便健康的补品,枸杞黑糖姜枣膏。每天早上喝红茶的时候,正好加一勺。我都没有时间去问她哪里来的这些想法和配方,但是对我来说,方便好吃就开心。有一回好朋友在我家聊天,看着我早晨喝茶打果汁。她说,从我来到你喝上,你这做了一个半小时。如果不是她说的话,我从来没意识到自己花多少时间在早晨的这杯饮料上面。现在喝这个,每天那一勺,我都觉得很感激。因为这不仅为我省了时间,还每样该有的都有了。

我家里一般都是不吃罐头食品的,总觉得有什么东西防腐处理过才能保存那么久。看到王老师把这么多传统上极复杂工艺的美食从她的厨房搬到我们的餐桌上,真是对她有说不出的敬佩和感激。金桔酱, 玫瑰桃胶银耳羹,XO酱,这些都是我平时想吃而根本不敢想做的东西。

我们很幸运每人吃到一份金桔酱

上次吃XO酱还是好几年前在香港出差的时候,香港好多家名餐厅都有自己厨房专制的XO酱。半岛酒店对面的喜来登酒店里有一家非常出色的广东餐厅。的确是我吃的他家的XO酱也出名,只记得那个好昂贵。尝到一凡的XO酱,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厨房也可以做。借着有小美机,正好家里干贝海米都有。我决定自己试着做一次,不幸的是做的时间挺长的,而且海腥味儿满屋子,好不容易做出来了,可是味道还是不对。

王老师的那瓶非常好吃也不腻。 我还是很好奇为什么一样的原料她做出来的就那么好吃。但我又有点儿犹豫,人家研究出来的秘方,有点儿不好意思问。大家在定菜谱的时候,她问我想要她做什么。我问她是否可以做她的秘方XO酱,她特别爽快的答应了。还告诉我头天怎么准备材料。

跟她一起做饭真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儿。火腿要切多大,干贝海米要蒸多久,秘制辣椒油要配多少,葱头和蒜要自己手切以保证口感。爱做饭的人,说说这一点点的细节都是乐趣。

好幸福有王老师来家指教

王老师当场为我们做了一锅的OX。这步骤其实挺多的。我还是很敬佩她会自己研究出来可真不容易。 非常尊重她对美食的热爱和钻研精神,感觉她把国内传统的老字号产品带入亚城华人家的饭桌上了。

干贝海米准备做XO酱

王老师给我们介绍做法

幸福满满的一锅XO酱

我记得上次过节的时候,她家有了新点心。酥皮枣泥松子酥,我咬了一口,突然觉得鼻子有点儿发酸。多少年来,我每年都回国,每年都有稻香村的点心带回来。这回是第一次这么久没有吃着了。几个月没见,没想到她的点心又有了这么大的提高。口感,味道都正。

枣泥松子酥 - 让我联想起稻香村的点心

有一次看到她的群里发了一张很别致的新点心小食。其实想想有些原料真是很珍贵的,小时候过大节的时候才可以吃到的东西,她怎么就会想到把这些做出来呢?

这照片,点心和想法都让我敬佩

其实请王老师来家,我真的什么都不用做了。 她店里又开发了一个新项目,专门为那些追求口感,愿意在家自己现炒菜的人准备即炒即食产品。那些菜都是她店里最受欢迎的菜。她还记得我家老史最爱吃糖醋排骨、红椒牛肉、芹菜豆干丝,她专门带来现场做一下。

对老史的特殊照顾 - 即炒即食红椒牛肉

实实在在的一大盘

大家一起在新厨房一样一样的做好吃的也真是乐趣非凡。借着文在场,我们还给王老师试了试油管的镜头。几个小时就这么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一定要文有记录才能吃

 

王老师的糖醋排骨

小小的聚会,满满的情

这次聚会,与其说是家宴,倒不如说是高手们来家一起开心的展示厨艺。有过以前家里邀请高手朋友们一起来分享厨艺的经验,人多菜品多,我根本就忙不过来照应大家。这次有经验了,我知道自己要给每位打下手,所以决定只做两样。一是给雪梅的大鱿鱼醅上海的菜饭,另一个就是蛋饺,借着家里有朋友分享的金华火腿,想做一个腌笃鲜。结果不知为什么这蛋饺总是做不出以前在一凡上课时的模样。幸好王老师带了做好的老鸭汤来,味道正好一致,我这颜值不高的蛋饺也就将就了!

老鸭汤+蛋饺

美厨娘们合影纪念

Wen, 有文就有美

油画效果的同学野餐

女友们会面不能没有文。文妤是我的手机摄影老师,三年多以前,在我正想提高拍摄技巧的时候,文妤在王凡老师那里开了手机培训课。第一次我参加了她开的手机摄影班,做梦都不曾想到一个那么破旧的小屋和旧门在她的手机里就变成了绘画背景。

野餐-最后一课室外活动

 

她给生活带来一个童话的世界

第一次请文来家里午餐,我想文是搞艺术的,餐桌还是自由搭配为佳。我用了越南的竹垫来陪衬各类的托斯卡纳多士。

我们坐下的时候,我说今天吃意大利餐。 她看着桌上的盘子,“这是意大利餐吗?” 她的反应,让我一下意识到人们印象中的意大利餐其实是美式意大利餐,多数人会想到西红柿酱面和披萨饼。这种误解跟美国人对中餐的概念是一样的。在后来我教意大利烹调课时候,我特别注意加上了介绍本土传统意大利餐的地区性。

文问我 - 这是意大利餐?

跟文在一起,她拍摄的眼光和角度都令我震惊。在好朋友们都鼓动我把我在微信上写的一小段对Kate Spade的思念写成文章时,我穿上了Kate 品牌的衣服和鞋,我发给文,争取一下她的意见。她没评论我的照片,只说你带上东西来我这里吧, 我来给你拍。

那时我才认识她不久,从来没去过她家。我按着地址找到了她,把东西都在她的餐桌上摆开。我们随便的配了配。那是一个特别热的初夏,而且好像就要下雨了。我按照她说的话在她家的门口走了几圈。文的普通话不是很流畅,我也不知道她是否完全理解了我的想法。

文镜头里的 Kate 凯蒂造型 -原来她比我还懂得Kate

等照片出来了,我才明白,她不仅仅重新让Kate创造的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眼前,同时证明了她比我还要理解Kate的创意。

文也是一个特别幽默的不介意嘲讽自己的人,她言语不多,但是满身都是艺术的灵感,她那与世无争的态度也让我们在一起总是特别的轻松快活,而且我们经常是不约而同的穿很配套的衣服。

不约而同的色彩

不约而同的格调

文以各种方式教授孩子和成人画画好多年。终于有一天,她一直看中的一个小房子出售了。文把那个小屋改成了她的“艺术农场”。在那里,她教授孩子,成人绘画,摄影,同时也为我们这些带着童心的人创建了一个做白日梦的好地方。

Wen's Art Farm - 那个不远的童话世界每一位朋友都是一份特殊的缘分。这次超小型的聚会又让我们有机会看看每个人的拿手节目,又共同的鼓了一把力。

庚子年离去,明天将是一个明媚美好的新春。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金家小姑奶奶

小姑奶奶,北京的堂兄就这样叫我。虽然他已逝去多年, 但这称呼唤起我对童年,对父亲的哥哥们,嫂子们,我的远方的堂哥堂姐们的思念。父亲是他那辈里最小的一位。和哥哥们很亲。 按当时的文化,他是绝对晚婚了。有我的时候,堂哥堂姐们早已都十多二十多岁了。虽然家里传统规矩很严,然而对我这个最后出现的姑奶奶,似乎一切都是新时代的,包括家里的规矩。非常庆幸因为最小而得到的少限制的自由。也许是从小的自由放枞,带给了我无边的追梦的想象力......金,父亲的本姓,也在文革期间被迫放弃。金家小姑奶奶,是真实的,原版的,那个在新街口的胡同里最爱吃有嚼头的北京蛋卷的小影子。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