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读高中,却根本没朋友”这部纪录片揭开了留学的残酷真相
在宇宙中心的纽约做着时尚达人,用正宗美式英语和local的朋友谈笑风生,参加各种各样的social party......出国前,我曾幻想这是自己即将拥有的留学生活。
如果你梦中的留学生活也是这样,那么请你快醒一醒!
真实的留学生活,不仅和这样的“光鲜亮丽”完全不搭边,甚至还相去十万八千里......
独自在大洋彼岸留学,不光要精心计算一个月生活费的支配,常常还有语言上的难题,最难的是,还可能面对local们的地域偏见,这才是留学僧的真实日常......
主页君最近看到的一个豆瓣高分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就相当客观地呈现了留学生的在国外遇到的一系列挑战。
现在,大家就跟随主页君一起,来看看独自在外留学的他们,到底有多难......
留学生真的太太太太太难了
留学,意味着要离开熟悉的地方,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
也正因如此,如何快速融入当地环境,往往是留学生迈出的最难的一步。
“在国内的时候,大家都是亚洲人,在这里,我是第一次感受到种族的不同,也感受到了什么是种族歧视。”
纪录片的开始,出现的是中国女孩孙珑菲的声音,这个五官还有些稚气未脱的女孩子,是美国核桃山艺术高中留学生中的一员,而这已经是她独自在美国的第三年。
曾经是美国圣约瑟夫女子高中校友的黄文琪对此也深有感触,她回忆了自己刚来美国时无法融入的时刻:“我刚来学校的时候,整个学校有700多个人,但只有5个中国人,而且我年龄很小,大家都不爱带我玩。”
“在这边,我觉得他们对亚洲人还是不算友好。”从美国高中成功过渡到大学的学姐庄梓怡,也和纪录片中的其他留学生有相同的感受。
“虽然你的球技比较好,但教练还是不会用你,因为你是Chinese。”
这是在温彻顿中学就读12年级的男孩,亲身感受过来自美国学校老师的歧视。
就连美国南肯特男子高中的校长,也能感受到中国留学生在融入方面的难:“中国孩子刚来学校的前几个月,在课堂上都会比较吃力,当让他们对学习材料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美国男孩会积极发言,中国男孩就不习惯这样。
其实,难以融入“local 圈”,几乎是所有留学生都要面临的难题,也是让大多数留学生感到痛苦的一道进阶题。
独自生活,虽然说是大部分人都要面对和接受的人生阶段,但留学生式的独自生活,却是完全不同的境况。
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和身边的local难以达到情绪上的共通,甚至在美国待上个两年,都可能交不到一个当地朋友。
在这样的环境下,心与心被隔离起来,就好像进入到一个真空的世界,那种密不透风的窒息感,甚至让留学生感到绝望......
@知乎Sofiaaaaa
我现在跟白人一块出去玩,总是难以理解到对方的梗,讲话没话题,也没有笑点...但是和中国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会有沉着脸的情况。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赶快考个好大学,摆脱这个地方,好遇见更好的人。
@知乎廖浩然
在国外,当你度过了短时间的兴奋期后,孤独寂寞冷就成了常态,你必须学会一个人做饭,一个人购物,一个人照顾自己,但你可能还是融不进国外的圈子......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毕业早早回国,因为国内会有种归属感,毕竟那是一个有淘宝有夜宵有晚上不关门的商店的地方。
还有一些小伙伴也爆出了类似的问题:
“我的朋友们最近好像都不太开心,留学的困难已经慢慢显现出来:上课参与不了(讨论),学习压力也很大,室友关系生疏,也融不进外国人的圈子”......
“留学后有这样的心酸和无奈:国内的圈子回不去,国外的圈子融不进,留学生就在圈内和圈外尴尬徘徊”
“圣诞节是留学生最孤独的时候,到处都空荡荡的,有节日氛围的地方又融不进去。有时候觉得那些色彩斑斓的热闹的画面真好啊,可我终究是个不属于这里的异乡人。”
是啊,一谈到“无法融入”这个话题的时候,留学生们总是有太多的心事想要吐露,难以在他乡找到知己,故乡的友人也因为距离渐行渐远。
留学生们真的太太太太太难了......
融不进的圈子,不必强融
所以,面对难以融入到新环境的困境,留学生们应该如何走出这个死胡同呢?
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为留学生提供了融入当地圈层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
1. 语言关
黄征宇十岁来到美国,先后考入斯坦佛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英特尔执行董事的位置,还在奥巴马的授权下,成为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美国白宫特别助理。
拥有如此金光闪闪的履历,说明黄征宇已经很好地融入到了美国社会中。
然而,刚来美国的他,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也在为无法融入外国朋友圈而苦恼。
随后,他分享了自己刚到美国,曾因为自己英语发音很糟糕而在友谊上受到打击的故事。
那一年,他终于交到一个美国朋友,但每次他一叫男孩的名字,对方都要气呼呼地跑掉,原来,小男孩的名字叫Edgar, 但他却叫成了“ a girl ”。
由于父亲是老师,爸爸告诉小黄征宇,要想快速攻克语言难关,可以背英语故事,小征宇照做了,并且真的行之有效,这是他为自己融入美国做的第一个努力。
当然,“背英语故事”并不适用于所有留学生,如果想要克服语言上的困难,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抓住所有机会进行英文交流。
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主课、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是最重要的三大板块,后两者是中国留学生融入的重要契机。
所以,大家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积极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同时也要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在课外活动这种快乐的交流氛围,以及社区服务的合作模式中,人与人的交流总是更轻松,情感上自然也能更紧密一些。
2. 培养领导力
然而,攻克完语言这个关卡,并不意味着大家就能很顺利地融入到交际圈中了。
领导力是美国人非常看重的一点,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中,美国教育体系想要培养出来的人不仅自己要非常成功,同时也能改善别人的生活,谁有领导力,谁就拥有了吸引身边人的能力。
除了慢慢地培养自己的积极和自信,还要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像美国孩子那样,勇敢发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融入。
3. 加强合作能力
除了领导力,合作能力也是美国教育非常重视的一点。
黄征宇接着说,美国本身是个移民国家,对于各种各样的民族来说,融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不同民族的相处之道中,不仅要学习其他民族的相处之道,还要将自身的优势附加到大环境中去。
这也是美国重视合作能力的一大原因。
因此,到了美国后,如果同时攻克了这三关,融进美国的local圈,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这三道难关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步一步的积累。
在这个自我改变的过程中,如果努力试着融入却还是融不进去,那就千万不要逼迫自己,融不进的圈子,真的不必强融。
在最后,纪录片又给我们所有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如果我们试着融入却还是融不进去,那就不要刻意去融入,也不要刻意去学习别人,而是要珍视自己的特点,保持自身文化的多样性。
尹逸菲,是圣多明尼格高中的十二级中国留学生,她融入美国的方式,充分保留了自身的中国特色。
尹逸菲是一名茶艺爱好者,在校园群体中泡茶的时候,她就成了一个静谧又吸引人的中国女孩子,在她眼里,泡茶可以反应自己身上的很多特点,同时还能表达自我。
凭借着自己精湛的茶艺,尹逸菲成为了校园的茶艺社社长,并收获了一些小“粉丝”。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或许,我们在认可自身文化的同时,反而会将其他人主动吸引到身边。
《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不仅客观记录中国孩子在美国读高中的生活状态,还为更多计划留学和已经出国留学的孩子和家长提供美国高中较为准确、客观的信息, 大家如果有出国念书的打算,一定不能错过这部纪录片。
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视频观看:
除了想知道如何更好的融入到留学生活环境中去,小伙伴们还想讨论与留学相关的什么问题呢?
ref:
www.zhihu.com/question/55767853/answer/15376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