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打着慈善的旗号捞钱?佐州知名慈善机构创始人被判交出资产!

说到慈善机构,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无私奉献、帮助弱势群体。然而,现实中却有一些人打着“慈善”的旗号,行的却是敛财之实。

最近,佐治亚州一个知名慈善机构“希望之箱”(The Hope Box)的创始人莎拉·科本(Sarah Koeppen)就被指控挪用捐款,把慈善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金库。

法院已经下令,她必须交出因此慈善而敛取的资产,包括一辆Kia SUV、一台MacBook、一块Apple Watch,还有各种办公设备和捐款。

慈善机构还是“提款机”?

莎拉·科本曾声称,她创办“希望之箱”是为了帮助被遗弃的婴儿,并培训执法人员如何处理弃婴案件。听上去确实很高尚,但问题是,这个“慈善事业”到后来似乎更像是她的个人福利项目。据佐治亚州政府的调查,她用捐款支付了豪华餐饮、旅行、整容护理、婚礼花卉和摄影等个人消费,花出去的钱比真正用于慈善的还多!

虽然科本否认这些指控,但佐治亚州务卿办公室查出的银行记录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发现,“希望之箱”在2023年6月就已经同意解散,并且科本承诺不会再接受捐款。然而,她不仅没有按协议办事,还继续募款,甚至转头注册了一个名为“Haven”的新组织,沿用相同的地址、网站和电话号码,试图“换个马甲继续捞钱”!

法院最终裁定,她必须交出所有捐赠资金,并退还在协议生效后收到的所有捐款。法官的态度也很明确——你要是真心做慈善,就别把善款当成自己的提款机。

名人也曾栽在慈善上!

其实,打着慈善幌子敛财的事早就不是什么新闻,许多名人和组织都曾因此翻车。

1. “百万儿童挑战”骗局 2010年,一个名为“百万儿童挑战”(One Million Children Challenge)的慈善机构号称要帮助贫困儿童获得优质教育,吸引了大批善心人士捐款。结果,创始人詹姆斯·雷诺兹(James Reynolds Sr.)将高达97%的捐款装进自己口袋,最终被联邦政府调查,并勒令归还1900万美元。

2. “孩子的希望”基金 2018年,一个名为“孩子的希望”(Children’s Hope)基金会的组织向公众承诺,所有捐款都会直接用于癌症儿童的治疗。然而,经过调查后发现,该组织的大部分资金被用于支付高管的奢侈旅行、豪车和私人俱乐部会员费,最终被政府勒令解散,高管也被罚款上百万美元。

如何防止你的爱心被“收割”?

诸如此类的假慈善是数不胜数,看到这些案例,你是不是也开始担心,自己捐的钱到底有没有真的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你辨别慈善骗局,确保你的善意不会被利用:

1.查背景—— 在捐款前,可以去慈善导航网站(Charity Navigator)或者美国慈善监察组织(BBB Wise Giving Alliance)查询该机构是否正规。

2.看财务报表—— 正规的慈善机构都会公开财务状况,捐款去向透明。如果一家机构的行政管理费用过高,可能就是个危险信号。

3.谨防过度营销—— 许多骗子机构会疯狂打广告,甚至电话推销。真正的慈善组织通常不会用这种方式募款。

4.直接联系受助方—— 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捐款给你能直接接触到的受助者,比如学校、社区组织或当地医院,而不是通过陌生的中介机构。

慈善应该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但总有人利用人们的善心牟利。从儿童癌症基金骗局到红十字会的资金黑洞,这些案例都提醒我们,善款不一定都能到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所以,下次捐款前,一定要多做点功课,确保你的钱真正用于帮助那些需要的人,而不是进了某些“慈善大佬”的私人账户!

Ref:
https://www.ajc.com/news/atlanta-news/georgia-charity-founder-ordered-to-hand-over-assets-in-fraud-case/XX2EY5TCVFFJ5M77KGZUVQCV7E/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