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星星之火

2019年12月6日晚,在美国亚特兰大的Fumi餐馆的多功能厅,衣香鬓影,觥筹交错。寒暄中,屡屡提及的是孩子。不是我们身边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是远在万里之遥的孩子,散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台湾、陕西、山东、东北、河南、湖南、湖北、浙江的孩子们,一共562个。

这些孩子,是发起于亚特兰大的“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历经10年资助的孩子们,是还没来得及振翅高飞就被生活重压住的天使,是我们曾经、现在和将来都在牵挂的人。在这个回顾基金会10年历程的晚上,我们用一部“折翼天使”的纪录片回顾基金会10年历程,回访收到资助的一部分孩子。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眼前生活无数一地鸡毛的苟且。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诗和远方,不是每个人都能怀揣梦想。对生于贫困和不幸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没有环视周围诗意的奢侈,没有抬起头看得见的远方,他们早上睁开眼就是为活下去的挣扎。

30分钟的纪录片,周围不少成年人频频拭泪。在这个晚会前,我约了纪录片导演卯瑞卿先做了一个电话采访。90分钟的采访,我平生第一次遇到一个成年的男人在和一个没有见过面的人谈话时,难过得几次哽咽,说不下去。虽然我们在电话的两端,没有面对面,在等待卯导平息下来的静默中,我揣测他透过摄像机镜头看到那些大山深处的孩子时心灵的震撼,要什么样的场景,让一个走过人生大半的人,只是回忆,依旧潸然泪下?!

纪录片里,在走近孩子们生活的家园之前,是拉长了镜头的锦绣山河,那云海缭绕、亦幻亦仙的山峦是我在美国的孩子心心念念想要旅行探访的“阿凡达”世界,一个超凡脱俗的天堂仙界。

镜头拉近,云消雾散,撕去了自然远观的优雅美丽,露出生活张牙舞爪的狰狞:贫困恶劣的生存环境,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留在镜头面前的是山窝里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孩子们。

8岁的小女孩,应该是清晨沾着露珠花朵儿待开的年纪,应该是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的稚龄。我们看到的却是天刚亮就起身烧火煮饭、洗衣喂猪,急急忙忙给瘫痪在床上的爸爸清洗褥疮、留下饭食,然后走几个小时山路去上学的小姑娘。大山贫瘠,雨水冲积出巴掌大的地方,被山里人称为“弄”,就是那里人家种几棵玉米、青菜赖以生存的环境,这里几棵,那里几棵。大山险峻,滚落的山石,砸死了小姑娘的哥哥,砸伤了小姑娘的爸爸,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绝望的妈妈弃家而去......坐在课堂里的小姑娘,一星期有5天,可以在学校吃饱中饭、晚饭两顿(政府扶贫工作的结果),却不能完全安心地学习,她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床上不能动弹的爸爸......

镜头前的另一个家庭:爸爸在外打工车祸身亡,妈妈跑了,留下3个孤儿,大的11岁,小的几个月大,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最小的没有对妈妈的记忆,从小叫奶奶“妈妈”。在这个片子完成之后的几个月,被称作“妈妈”的奶奶因病也去世了。

一个清早,扛着摄像机的卯导抓拍到一个拎着几乎他身高一半的水桶去山洼打水的男孩,在寒冷的天气里,衣着单薄,不留神从坡上滑倒,掉进水洼。孩子不声不响地爬起来,没有哭泣,如常打了水拎着水桶爬上坡,好像生活原本这样。就在孩子和卯导分道而行时,男孩回头,眼睛带着期盼,直视着卯导,孩子说:“伯伯,你能不能帮我找到妈妈?找到我感激不尽。”

贫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深刻的伤害是心灵上的。因为父母长年外出打工或是抛家弃子的离去,让孩子们对亲情求而不得,艰难地自己求生存。

孩子手里拿着的是寻妈妈的告示,希望镜头、影片能帮助他找到妈妈

纪录片摄制组,在孩子放假、周末的时候,跋山涉水,每次都承担着山路塌方、掉进悬崖的危险前往,住进山里,跟拍孩子们的生活。当摄像机的镜头对着寒冷的早上摔倒在水洼,想见妈妈的男孩时;当摄像机的镜头对着那没有见过母亲,却同样渴望母爱,叫着奶奶“妈妈”长大的孩子时;当摄像机的镜头对着小姑娘周末回家给爸爸露着血和腐肉的褥疮擦洗上药时;当摄制组跪在肮脏的猪圈地上仰拍拎着猪食的小姑娘喂猪时;当那些像小姑娘回家把爸爸排泄在塑料袋里的屎尿拎去室外简易厕所,用脚踩实的片段没有最后留在纪录片里,却如刀刻一样封印在摄制组成员心里时;镜头中的画面是真实得让人战栗的对比:如此风景如画的自然,如此困顿不堪的生活!在访谈中,当这样的画面一帧一幅地在卯导的脑海里回放时,记忆是滴血的伤口,叙述是揭开伤口的疼痛。男儿有泪不轻弹,流下来的泪一点一滴都是压着良心的沉重。

很多纪录片里的镜头,不是一次拍成的。陈立新编导和摄影师们,面对这些在贫困中求生,渴望母爱、父爱的孩子们,经常忍不住失声流泪,需要一次次擦干眼泪,才能看清楚镜头。本来一个普通拍摄的工作,成了摄制组割舍不下的关爱之旅,不仅仅带着摄像器材,还带着100多个馒头、包子,带着电磁炉、电视机、手机,带着爱,竭尽可能地帮助鼓励孩子们,和他们在生命边缘挣扎无助的家庭。

因为良心的沉重,原本互相陌生的人,因为对孩子们的牵挂,让摄制组的每个人走回大山,走回那些家庭,不再仅仅因为是采访拍摄的工作。他们甚至没有向基金会申请,自掏腰包,请大山里的孩子们来到山外的省城参观、游览,看看山外边的世界。

这份爱意,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的尊重、呵护。老天不公,那么我们来抹平!

因为良心的沉重,基金会的每个志愿者用行动承诺,募捐到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孩子的身上。我们在海外募捐筹款,国内的志愿者不辞劳苦地走访每一个孩子的学校和家庭,核实信息。基金会发放善款,从来不假他人之手,都是国内/国外的志愿者亲自将钱送交孩子的家庭。

我们是很少很少的,全部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的慈善基金会,所有人不领基金会一分钱。这次拍摄纪录片的费用是基金会另行筹款的,首映式的酒会也是每个参加的志愿者和捐款人自付费用的。

因为良心的沉重,我们不仅仅是捐出金钱,我们通过长期资助项目关注孩子的成长。很多捐款人想方设法和孩子保持通信、联系,希望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希望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有人关爱的。

孩子不放弃,在生活的困顿中艰难求学。我们能做的就是伸手拉他们一把,助上一臂之力;孩子要放弃,我们不放弃,千方百计把他/她找回来上学,拉着他/她一起往前走。

有几个孩子是放弃过的。为了能早些挣钱养家,一个成绩不错的女孩子几次想要不读书了,去城里打工。摄制组了解到这个情况,紧急申请了资金,帮助女孩子能够安下心来读书;一个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的男孩子,到学校报道时发现带来的钱不够,不愿意给抚养他长大的伯父再增加负担,自作主张转身离开学校跑去深圳打工。远在万里之外的基金会知道后,非常着急,马上请国内的志愿者联系孩子的家人,几经周折把孩子找了回来。直到孩子重返课堂,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一个一个孩子,是深藏在大山里、边远地区的天使,被贫困的沉重折去了飞翔的翅膀。我们能做的,是找到他们,为他们背负起一点生活的沉重,让知识助他们振翅飞翔。

星星之火,在漫漫贫穷的荒野角落,在重重贫瘠的大山里,不算有多温暖,不算有多光亮。但在每个得到了资助的孩子心里,它是一颗带着生命温度的心贴近另一颗的暖意;对因此而重新看到希望的孩子家庭,它是跨越千山万水来自远方的一线光明。

是的,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孩子太多太多,我们能帮到多少?有意义吗?有谁在乎呢?10年,我们帮到的562个孩子,对他们是有意义的,他们的人生因此不同,他们是在乎的。因为我们迈过千山万水送过去的帮助,让他们没有失学,让他们有机会读完高中,甚至不少上了大学;因为我们越过重重困难传过去的爱心,让他们感受阳光,让他们在困顿中还心存希望,在寒冷中还有星星之火带来的温暖,在绝望里还有星星之火激发起他们深埋的梦想。

“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从亚特兰大起步,现在已经扩展到芝加哥、凤凰城、哥伦布和印第安纳波利斯其它4个北美城市,在中国的办事处也在筹备进行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我们梦想中的每一个华人每年捐出10美元,会有多少孩子摆脱贫困到麻木的生活?会有多少孩子可以重新燃起心底的希望之火?

10年,基金会让我们有缘和562个孩子温暖相拥,彼此成就:我们的大手拉一把孩子,让他们完成学业,走出困顿;孩子的小手拉住我们,他们承受生活重压的坚韧,他们在困苦中的互助和善良,他们对滴水之助的感恩,让我们在感动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星星之火,可以燃起你我心底深处的善良,可以点燃孩子心中没有泯灭的希望,可以温暖一个曾经绝望的家庭。10年之后,我们希冀着“美中下一代基金会”乘慈善的春风在北美大地,在故土的中国,燃起燎原之势。

基金会副董事长潘玲向纪录片卯瑞卿导演赠送鲜花

请你,和我们同行!

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十周年纪录片

海外观众可观看

中国观众可观看

https://v.qq.com/x/page/t30326mnajz.html?pcsharecode=jWw97tBJ&sf=uri

“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 网址:www.fornextgen.org/

基金会邮箱:contact@fornextgen.org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海外新闻小编

关注亚特兰大华人生活网,即时收取美国亚特兰大市华人相关的各类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生活资讯和实用信息。帮助你了解亚城华人社区的各种新闻、活动,提供一个与其他同城华人随时无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