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重锤”落地,中国跨境电商迎来至暗时刻
5月2日,美国正式终止了对来自中国的“小额豁免”政策,这项看似技术性的政策调整,实际上像一记重锤,直接砸向了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核心运营模式。
率先“倒下”的,是拼多多旗下的Temu。
当天,Temu发布公告称:将全面停止在美国市场销售从中国发货的商品。今后,平台上的所有订单将由美国本地卖家发货。
这意味着,中国工厂直接对接美国消费者的“低价魔法”,正在被美国政策一点点拆解。
什么是“小额豁免”?为什么它这么重要?
“小额豁免”(De Minimis)是美国一项自1938年开始实施的贸易政策,原本的初衷很简单:为了省掉处理少量进口税所带来的行政成本,对一些金额较小的海外包裹,直接免征关税。
这一门槛数十年来逐渐抬高,在2016年调至每单800美元以下——这给了海外卖家一条“高速通道”:只要一笔订单不超过800美元,就可以免税直达美国消费者。
而这,恰好成了Temu、Shein等平台的生存密码。
过去几年,靠着这个政策,大量中国制造的服装、饰品、玩具、家居用品如潮水般涌入美国。平台发货速度飞快、价格低得离谱,让美国本土零售商直呼“卷不过”。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经小额豁免政策进入美国的包裹从每年1.4亿件猛增到超过10亿件,占所有入境包裹的90%以上。
新规来了,关税暴涨到让人“出货焦虑”
特朗普签署的这项行政令,直接把原本的“免税绿道”变成了“高税天堑”:
通过UPS、FedEx等快递公司发货,将征收145%关税;
通过美国邮政USPS发货,可选择120%关税或每单100美元固定税费;
到6月起,固定税费还将上涨至200美元。
也就是说,一件30美元的商品,通过快递寄到美国,最终可能需要消费者支付70多美元的税费。
不仅如此,绕道其他国家也没用,只要原产地是中国或香港,照样征税。
如果卖家不承担这些费用,那就只能由买家来“接盘”,这将极大冲击下单意愿。
Temu暂停中国发货,转向美国本地卖家
Temu在声明中表示,将大力招募美国本地商家和仓库,“当前平台在美国市场的商品将全部由境内企业处理和发货”。
这等于宣布:原来靠国内工厂源源不断供应美国市场的模式,暂停了。
Shein方面虽然没有明确停发中国商品,但也悄悄修改了美国地区的价格和发货政策。有用户表示,一些商品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了40%到100%。
此外,两大平台也同步缩减了在美国的广告投放。原本在谷歌上,每五条电商广告就有一条来自Temu或Shein,但最近几乎“消失”了。
谁会受影响?低收入群体最直接“挨刀”
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耶鲁大学的联合研究,在小包免税取消前,48%的包裹流向了美国最贫困的地区邮政编码。
换句话说,这项政策的改变,不只是打击了中国电商,更是切断了美国低收入消费者获取物美价廉商品的管道。
他们可能买不起沃尔玛,选择了Temu;现在连Temu也变得“不便宜”,等于在通胀之上再加一刀。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不是唯一对“小包裹”动手的国家。
英国已经宣布将对135英镑以下的免税包裹启动审查,财政大臣指出,这些低价商品“正在冲击本地商业街”;欧盟也在考虑取消150欧元以下的免税政策。
法国甚至打算在欧盟新税改政策于2028年生效之前,提前行动,先对这类包裹收取额外手续费。
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是否已结束?
这场风暴不仅是一次政策调整,更像是全球贸易格局的再一次收紧。
对于很多国内制造商来说,Temu和Shein是他们打开海外市场的唯一渠道。而如今,门正在一扇扇关上。
Temu这次的“停售中国发货”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是否会彻底退出海外直邮?Shein是否也会步其后尘?都还未可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靠“低价+免税”的外贸模式,正被终结。